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金钗石斛精加工提供技术参考,在研究不同辅料及其用量对金钗石斛水溶性成分及石斛碱溶出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增加金钗石斛水溶性成分及石斛碱溶出度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金钗石斛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00kg金钗石斛中加入30kg白醋(乙酸含量为4%),切片厚度2~4mm,干燥温度55℃。此条件下制备的金钗石斛饮片中石斛碱含量为0.583%~0.597%,可溶性糖含量为7.33%~7.41%;与金钗石斛直接干燥品相比,石斛碱溶出率增加21%~24%;可溶性糖溶出率增加7%~9%。乙酸含量为4%的白醋可提高金钗石斛石斛碱的溶出,同时饮片外观品相好,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金钗石斛中石斛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刚  乙引  张习敏  郝丽丽  马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48-15249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金钗石斛茎的石斛碱含量。结果表明,贵州赤水产金钗石斛石斛碱含量最高(0.55%),罗甸产金钗石斛石斛碱含量最低(0.04%);石斛碱在0.01~0.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3.
黔产金钗石斛生物碱组成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乙引  张习敏  李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10-13611
[目的]建立黔产金钗石斛生物碱组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流动相组成(水-乙腈),梯度洗脱条件0~50min(5%-80%B)、50~60min(80%B),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0nm,测定贵州4个产地金钗石斛色谱图。[结果]建立了贵州4个产地金钗石斛生物碱组分指纹图谱,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贵州金钗石斛产地和质量的鉴别。[结论]该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为贵州金钗石斛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的几种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和苯酚-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几种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并结合其价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的几种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有所不同,其中贵州赤水产金钗石斛、贵州兴义产环草石斛、束花石斛、马鞭石斛为较优良种;各种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与其市场价格基本成正相关。[结论]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与其价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产地对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以及价格有一定影响。该研究为石斛的市场定价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钗石斛生物碱组分GC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金钗石斛药材指纹图谱,为其内在质量控制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OV1701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以FID为检测器,石斛碱为对照品,建立金钗石斛药材的指纹图谱。结果:金钗石斛由8个峰组成,其峰面积大于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要求。结论:本法可以作为金钗石斛内在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品质。[方法]通过对外观性状、多糖含量、石斛碱含量、水分含量、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比较大棚栽培、附石栽培、附树栽培、盆栽4种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品质。[结果]外观性状数理统计结果表明,大棚栽培茎长最长,为(33.68±7.54)cm,附石栽培茎长最短,为(27.32±5.02)cm;附石栽培茎直径较粗壮,长边直径为(11.10±1.10)mm、短边直径为(8.19±0.84)mm,大棚栽培茎直径较细小,长边直径为(9.88±1.11)mm、短边直径为(6.27±0.75)mm。多糖含量以盆栽最高,为(17.76±0.95)%,石斛碱含量以附石栽培最高,为(0.73±0.01)%;浸出物含量为17.84%~21.48%。4种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水分含量为3.03%~3.92%,总灰分含量为2.19%~2.92%;以上5个质量控制指标主成分综合评分,附石栽培评分最高。[结论]4种栽培方式的金钗石斛活性成分含量、常规检查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对金钗石斛的质量要求,外观性状分析与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附石栽培金钗石斛品质最佳,与...  相似文献   

7.
余家辉 《农技服务》2014,(12):69-69
[目的 ]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后,光照强度是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其伴生树种的修剪来调控遮阴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遮阴度。通过本试验研究,探索金钗石斛生长的适宜遮阴条件。[方法 ]以不同遮阴度为试验因素,设置4个处理,观察记录金钗石斛的生长状况。[结果]金钗石斛在中等遮阴(55%-65%)长势最好。[结论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节伴生树种试石斛栽培地的遮阴度尽量为中等遮阴(55%-65%)。  相似文献   

8.
研究金钗石斛不同采收时间质量变化,为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测定不同时间采收的金钗石斛中的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石斛碱含量,利用比色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黄酮和多糖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采收的金钗石斛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两个采样点的金钗石斛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石斛碱含量均在相同时间达到最大值,多糖和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一致;两个采样点金钗石斛中6个检测指标在12个月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个不同采样点金钗石斛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5.20%和5.73%,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2.35%和34.78%;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得出两个采样点金钗石斛适宜采收期分别为8月至12月和9月至翌年1月,两个采样点最佳采收期为11月。贵州赤水金钗石斛最佳采收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9.
将7个不同种质的金钗石斛苗分别在3个栽培基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测定多点栽培金钗石斛的外观性状、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并结合各栽培基地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质与环境对金钗石斛药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栽培基地中,不同种质金钗石斛外观性状、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根据联合方差分析可知金钗石斛茎长、茎直径、产量及石斛碱含量主要受种质因素影响,叶长、叶宽、多糖含量主要受种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影响金钗石斛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相对湿度、1月均温、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温度;直径短边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生长在年平均温度较低的地区金钗石斛直径短边较粗壮;叶长与1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1月均温较低的地区适宜金钗石斛叶片长度的生长;叶宽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年平均温度较高的地区适宜金钗石斛叶片宽度的生长;多糖含量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平均温度较低的地区适宜金钗石斛多糖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河南石斛不同部位的金属元素含量,为霍山石斛、河南石斛质量评价与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霍山石斛、河南石斛中金属含量.[结果]石斛样品中根、度、叶金属铜、铅、铬、钙、锌、钡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2.05 ~7.66、0.11 ~0.25、4.11 ~11.24、275.50 ~ 615.78、3.45 ~6.87、70.86 ~371.92 mg/kg;重金属元素铜和铅在规定限度范围内;不同药用部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结论]霍山石斛、河南石斛含有多种人体生长的必需金属元素,重金属铜、铅含量整体上是安全的;霍山石斛计部位的金属总量高于根和叶.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叶面肥对金钗石斛幼苗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影响,在金钗石斛幼苗栽培基质上设置不同小区,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后,测定金钗石斛幼苗形态指标、多糖和石斛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对石斛幼苗生长效果不同,喷施沼液肥效果最好,与不施肥相比,茎粗增加33%、根长增加67%、株高增加29%、分蘖数增加75%、叶片数增加79%、茎节数增加54%、产量增加67%,根多糖含量增加93%、茎多糖含量增加110%、叶多糖含量增加68%、茎部石斛碱含量增加156%.无机性叶面肥1、叶面肥2和多元素复合肥的施用效果差于沼液肥.所以喷施沼液肥能够显著促进金钗石斛幼苗的生长和药用成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芬  黄文华  郭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67-12468,12486
[目的]研究安徽产知母药材中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的含量.[方法]知母皂苷BⅡ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水等度洗脱(25∶75),流速1.0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载气流速3.0 ml/min、柱温为室温(25℃);芒果苷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15∶8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结果]知母皂苷BⅡ在1.036~10.360 μg范围内(r=0.999 6)进样量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芒果苷在0.05 ~1.00 μg范围内(r=0.9994)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知母皂苷BⅡ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19%;芒果苷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42%.[结论]安徽省知母药材中知母皂苷BⅡ与芒果苷含量均符合2010版药典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宽叶缬草根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以萘为内标物,以浓度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为色谱柱;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气化室温度为200℃;柱温为150℃;载气为氮气;尾吹30 ml/min;进样量2μl。[结果]在色谱条件下,乙酸龙脑酯与内标物萘及其他挥发性成分的分离效果良好,乙酸龙脑酯浓度在0.393~3.146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8%,RSD为1.1%(n=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宽叶缬草根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盐碱地种植的红白忍冬和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HPLC方法,并比较不同植物器官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ODS-SP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在1.0~500.0μg/m L,咖啡酸在0.2~100.0μg/m L,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在0.1~50.0μg/m 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5种成分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均≤4.2%,且在36 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5.60%~97.35%。红白忍冬和金银花药材样品中5种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显著,在各器官中金银花5种化合物均比红白忍冬高,但红白忍冬中5种化合物的含量亦有较高水平。[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适合于红白忍冬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定量测定研究,能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制定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5.
梁引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88+10954
[目的]建立测定地奥司明中吡啶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和DB-WAX色谱柱(30.00 m×0.25mm,0.25μm),在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氮气总流量55.50 ml/min、进样量1μl的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地奥司明中的吡啶残留。[结果]吡啶在1.965~23.586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98.4X+51.853,相关系数为0.999,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5μg/ml,定量限为0.25μg/ml,回收率在95.08%~100.05%。[结论]该方法精密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地奥司明中吡啶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杠板归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AP柱(5μm,4.6×250 m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35∶65),柱温3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含量在0.0405 4-0.243 2μg/μl(r=0.999 99)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为2.17%)。[结论]该方法快捷,方便,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八氢番茄红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AT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THF(75∶ 25);检测波长为287 nm;流速为1.0ml/min;温度为30℃;进样量为50μl.[结果]八氢番茄红素在0.186~1.1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3.8%,RSD为1.47%;测得市售某品牌番茄酱中的八氢番茄红素含量为107.0 mg/kg.[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靠,可用于番茄酱中八氢番茄红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振杰  陈敬  张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31-5232,5238
[目的]建立固体及液态食品中丙酸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将食品中存在的丙酸及其盐类共沸蒸馏,以丁酸做内标,采用HP-FFAP柱(30 m×0.32 mm×0.25μmn)对其进行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试样中丙酸和正丁酸峰面积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试验表明,丙酸在1.0 ~50.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 =0.999 8,面条与酱油中丙酸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4.8%~ 97.3%和99.5%~102.6%,变异系数分别为0.62% ~1.49%和0.63% ~ 0.93%,定量限为0.025 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市售食品中丙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姚晶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65-386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藏药手掌参中天麻素、dactylorhin A和milita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进样10μl;乙腈-浓度0.5%的磷酸水梯度洗脱(0 min,7%;10 min,15%;20 min,20%;25 min,23%;30 min,40%;35 min,40%);流速为0.7 ~ 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2 nm.[结果]在35 min内完成对3种抗AD活性成分的分析,各成分之间均达到基线分离.天麻素、dactylorhin A和militarine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1 34~1.003 00mg/ml(R=0.999 8)、0.038 06 ~1.218 00 mg/ml(R =0.999 6)、0.039 28 ~1.257 00 mg/ml(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8%、99.91%和100.48%.测定得青藏高原15个不同地区不同种属的手参中3种抗AD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互助变异手参的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简单准确,能快速测定手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种属手参中3种抗AD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