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的实地调研,从滨水活动空间、护岸空间以及滨水绿化空间3方面综合分析了川西古镇的滨水景观空间特色,并针对其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希望对新场古镇滨水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滨水街道空间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从空间、交通、尺度和行为四个方面展开数据采集与分析。总结出"收入低、通勤时间长、爱交往及追求环境空间"是滨水街道空间的四个基本特征,其街道尺度具有具有"宜人性、多样化和亲水性"的特点。笔者决定主要从滨水街道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和对国内外优秀的滨水区空间设计案例入手与红谷滩新区滨水空间进行纵向比较,对赣江两岸的滨水街道空间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提升红谷滩新区滨水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盛长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16-9820
以扬州为例,对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的6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主要有商贸餐饮、历史文化、绿化游憩、文化教育、居住、工业交通6种功能的滨水区,并对当前滨水空间利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剖析,尤其对城-河不密切,滨水空间渗透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优化滨水区格局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水框架进行了梳理,提出滨水空间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打造多条向水通道和滨水节点,并提出打造历史城区精品区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刚  朱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22-18025
围绕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析了水的景观特性以及人的亲水性,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阐述了水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强调水体能够活化、界定空间;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可塑性效果;水景能够调节小气候。结合实例,从水景的空间设计、尺度设计、文化性、生态性,以及滨水空间的设计、水景与其他校园环境要素的结合的角度,对校园中的水景设计展开探讨,并就水面环境维护、水系管理、利用水景的生态效益论述了校园水景的维护和管理要点,进而探讨了生态型校园水景的规划设计思路,以期提升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空间界面作为滨水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限制空间的物质实体,其种类及构成方式直接决定了滨水步道空间中的观景对象及视觉感受。本文在界定滨水步道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法对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现状进行研究,分别得出其南北两岸连通度;其次,通过对比归类分析法对滨水步道的界面围合要素及特征、空间组合模式及视觉感受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出以水、植物、墙体、建筑、道路为界面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模式形式;最后,总结出"水+植物"模式及"植物+植物"模式为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模式在步道空间营造时会产生区别于其他模式比较柔性的视觉空间,视线更易穿越,且具备一定的空间围合感,在设计中可通过与景观小品及各类游憩设施等的组合形成更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此次研究是对上海苏州河滨水步道空间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对同类滨水步道空间的设计与景观提升具有借鉴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华一中校园景观设计,力求将现代理念与江南地域文化完美融合,主景区结合中国江南传统园林叠山理水植树的处理手法,体现江南公园经典性景观与学生休读场所有机结合的校园风貌,创造精致、幽静的多层次多形式高品位的现代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职类院校景观设计探析——以阜宁高等师范学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13-7915
在各高校逐渐重视校园景观建设的大背景下,以阜宁高等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学校概况、新校区基地现状,围绕着延续总体规划,构建和谐景观;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融糅科技文化,实行生态造景;寓教于景,强化景观教育启迪作用的景观设计理念,旨在设计出人文与自然相融、实用与特色兼顾、生态与科技共生的校园景观。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学生生活景观区、校园滨水风光带分别进行设计分析,并且阐明了植物种类选择及植物配置的方式,以强调景观设计的特色与方法,寻找设计手法的创新点,为新时期高职类院校的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滨水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景观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滨水区植物景观历史发展、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滨水植物种类调查、群落结构分析、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其设计理念包括生态理念、低碳理念和水墨画理念。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存在着对地域性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研究较少,对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建立真正实用的滨水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庆主城多个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把水景分为自然式水景、仿自然水景、硬质水景三种形式,形成景观空间分为开敞型空间、半开敞型空间、覆盖型空间、封闭型空间,采用SBE法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滨水植物景观结合园林植物与园林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构建生态和谐、美学价值高的重庆主城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探寻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相关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滨水休闲空间的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浙江宁波包家河公园的滨水休闲空间设计分析,探索滨水休闲空间的人性化建设,以为现代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以广西大学教学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广西大学教学区校园广场、疏林草地和滨水地带等三类主要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指出设计应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尊重和满足使用群体的需求,构筑多元、宜人的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2.
滨水绿带是城市内河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内的绿化设计是展示滨水绿带景观活力、营造公共空间的重要环节。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是以景观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在不同的空间需呈现不同的植被特点,以便更好地烘托环境氛围。本文从植物营造、树种选择等方面探讨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方向,为其他同类型的滨水绿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颖  商铁林 《湖北农业科学》2011,(17):3573-3576
高等学校校园植物绿化营造校园生态空间,美化校园环境。合理的植物配置能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针对陕北高校校园植物配置中存在的缺少长远规划、植物配置比例不合理及配置艺术水平差异性较大等问题,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校园植物配置的思路,对陕北地区高校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静  许克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5-15497
强调了滨水空间的复兴与开发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活力、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将使用后评价引入滨水空间的研究,以弥补传统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以及对实际空间使用关注不够的缺陷,能够为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这一具体地点的调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推广这一方法,以期在滨水空间这种城市重点地段的开发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景观是城乡重要的绿带和生态走廊。为了有效利用滨水区的空间资源,提升其生态和游憩价值,对适合滨水区生境的景观植物种类进行了选择,并提出了滨水植物种植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金华  金东来  王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90-2793,2807
以挖掘城市景观滨水空间的文化价值为前提,从跨文化比较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大连理工大学、广岛大学、伦敦大学的本国在籍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针对中国、日本、英国的被试者的滨水空间认知意识和利用方式的调查。在比较各群组被试者的人生价值观、滨水空间认知意识结构、亲水方式等量化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Ⅲ类对其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展开定性分析,并从客观角度剖析了人在滨水空间中所产生的行为方式的类型和目的,以及文化价值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大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以高校校园为活动空间、以各种校园体育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以课外体育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精神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精神文化的现状调查,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进行策略分析,最后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安徽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空间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作用,从人性化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修复和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3个方面探讨了滨水空间给城市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去改善滨水空间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江南水乡古镇滨水空间的不断开发,绿化设计成为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目前江南水乡古镇滨水空间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江南水乡古镇滨水空间树种规划的设计理念和分区规划。  相似文献   

20.
随着身心健康日益成为关注重点,为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建设环境适宜的绿色休闲空间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围绕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景观适老性进行探究,以南通濠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当前绿色健康发展视角,对濠河风景区滨水空间展开调研活动,采用使用状况评价法对老年人群的活动类型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并归纳目前濠河风景区滨水空间景观适老性在景观空间及景观设施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能够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景观适老性更新原则;并以濠东路段滨水景观为例,依据现有的功能分区,提出增加复合适老化功能区后的更新方案,从空间、功能、生态、设施4个维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似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更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