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为探讨农田3类传粉昆虫(蜜蜂、蝴蝶、食蚜蝇)的群落结构与农田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于2015年3月、2015年4月采用改良的陷阱法,采集长江下游南岸农田的传粉昆虫,对农田传粉昆虫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采样时期共捕获传粉昆虫1 374头,分属6科共22种;其中蜜蜂13种,蝴蝶2种,食蚜蝇7种。优势种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大隧蜂(Seladonia magnus Ebmer)、中华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大灰食芽蝇(Metasyrphus corolla Fabriciu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和凹带食蚜蝇(Syrphus nitens Zetterstedt)。油菜是否开花、油菜的种植面积均对农田传粉者个体数量、传粉者群落结构有影响;花期3类传粉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值均高于非花期;在时间动态上,表现出花期传粉者分布密度普遍高于非花期。CCA(典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开花作物)田是影响农田传粉昆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以荒地、田埂和沟渠为主的半自然生境。推测开花植物的比例可能是影响传粉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木槿3个赏花品种"玫瑰"、"红心"和"白花"在开花期表现出一定的泌蜜、花粉展现和昆虫传粉共性及差异性.研究表明:三者花粉量存在显著差异,"白花"木槿花粉量最多,"红心"木槿最少,而花粉展现时间(即雄性功能持续时间)则相反,两者有一定的互补性;3个木槿品种的主要传粉昆虫是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和熊蜂,熊蜂传粉效率较高,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较低且比较接近.花蜜分泌量与传粉者访花频率存在一致性,"玫瑰"和"红心"花蜜量较多.昆虫访花频率较高且比较接近,适合作为观赏性和蜜源性俱佳的木槿品种.而"白花"因花蜜分泌量较少,昆虫访花频率较低,尽管花粉量较大.但作为蜜源植物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物柴油树种,雌雄同序,须昆虫授粉方能结实。【方法】本文对麻疯树的传粉昆虫种类与访花频率进行观察,对优势传粉昆虫的携粉情况、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对雌花与雄花的访问偏好进行观测。【结果】(1)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紫绿蝇为麻疯树的优势传粉昆虫;(2)4种传粉者的喙、腹部与足等多个部位均只携带麻疯树花粉,无异源花粉;(3)4种传粉者之间携粉量差异显著,携粉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与紫绿蝇;(4)4种传粉者之间单次授粉后单朵雌花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差异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与紫绿蝇,并且花粉在单朵雌花的3个柱头间分布极不均匀;(5)中华蜜蜂表现出"偏雄"访问,大头金蝇、迷蚜蝇与紫绿蝇没有访花性别偏好,中华蜜蜂可能增加麻疯树的自交繁殖率,但由于麻疯树自交结实率较高,可以减少自交结实的不利影响。【结论】通过对这4种传粉昆虫的携粉量、柱头花粉沉降数目与访花性别偏好综合分析后,认为中华蜜蜂为麻疯树传粉效率最高的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和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发现,过去60年传粉昆虫对中国农业生产贡献巨大。为了满足虫媒作物授粉需求,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传粉昆虫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经济昆虫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上。  相似文献   

5.
蜜蜂为多种作物授粉,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可大幅提高。冬季在温室大棚中种植的作物,由于缺少昆虫传粉,有些产量很低;使用蜜蜂进行授粉,则其产量可大大提高。正规温室或塑料大棚,667平方米面积宜放置一群蜜蜂,蜂种可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中,传粉者为植物提供授粉服务以完成整个繁殖过程,而植物又为传粉者提供报酬。植物与传粉者之间互惠互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多样的传粉生态。国内传粉生态的研究在近二十年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自然群落,很少有研究关注到农业生态系统。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种间传粉对植物结实的潜在影响都在农业发展中有较强的应用和意义。野生传粉者的下降可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未来研究应当关注于野生传粉者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粉昆虫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粉昆虫种类繁多,其传粉特性和效果各不相同.目前,国外关于蜜蜂、熊蜂、壁蜂对农作物授粉的研究较为系统,措施得当,且已建立了工厂化周年繁育和出售的专业公司.国内对传粉昆虫的研究较为滞后,虽然在野生种类的驯养、人工繁殖方面取得突破,但要实现规模化饲养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要在传粉昆虫资源调查、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繁殖、定向育种、病虫害防治、野生资源驯化和管理、授粉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让传粉昆虫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农药被大量使用,但同时也对传粉昆虫造成危害,导致野生昆虫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用蜜蜂替代其他授粉昆虫是全面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论述了我国应用蜜蜂授粉效果显著的几种主要的经济作物,旨在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明赣湘鄂三省主产区籽莲访花昆虫种类、数量以及访花昆虫群落结构。[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及定点网捕法先后在江西省石城县、湖南省临湘市、湖北省咸宁市、华中农业大学荷花园调查荷花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 J)和优势集中性指数( C)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①荷花主要传粉昆虫为膜翅目昆虫,西方蜜蜂,中华蜜蜂、中华木蜂、紫木蜂和黄胸木蜂;②温度是影响荷花访花昆虫采集活动的主要因素;③荷花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和双峰型,黄胸木蜂和中华木蜂呈现双峰型,西方蜜蜂、中华蜜蜂和紫木峰呈现单峰型;④湖南临湘和湖北咸宁调查地野生传粉昆虫比例仅为20.59%,3.90%,访花昆虫种类分别为6种和3种;江西石城和华中农业大学野生传粉昆虫比例为55.61%,90.40%,访花昆虫种类为13种和12种;⑤各样点荷花访花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特征值为江西石城县>华中农大荷花园>湖南临湘>湖北咸宁,优势集中性指数的特征值比较为江西石城县<华中农大荷花园<湖南临湘<湖北咸宁,各调查点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表现一致。[结论]不同生态区域荷花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湖南临湘和湖北咸宁野生传粉昆虫数量稀少,荷花增产丰收必须依靠蜜蜂授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明赣湘鄂三省主产区籽莲访花昆虫种类、数量以及访花昆虫群落结构。[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及定点网捕法先后在江西省石城县、湖南省临湘市、湖北省咸宁市、华中农业大学荷花园调查荷花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并采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集中性指数(C)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①荷花主要传粉昆虫为膜翅目昆虫,西方蜜蜂,中华蜜蜂、中华木蜂、紫木蜂和黄胸木蜂;②温度是影响荷花访花昆虫采集活动的主要因素;③荷花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和双峰型,黄胸木蜂和中华木蜂呈现双峰型,西方蜜蜂、中华蜜蜂和紫木峰呈现单峰型;④湖南临湘和湖北咸宁调查地野生传粉昆虫比例仅为20.59%,3.90%,访花昆虫种类分别为6种和3种;江西石城和华中农业大学野生传粉昆虫比例为55.61%,90.40%,访花昆虫种类为13种和12种;⑤各样点荷花访花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特征值为江西石城县>华中农大荷花园>湖南临湘>湖北咸宁,优势集中性指数的特征值比较为江西石城县<华中农大荷花园<湖南临湘<湖北咸宁,各调查点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表现一致。[结论]不同生态区域荷花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湖南临湘和湖北咸宁野生传粉昆虫数量稀少,荷花增产丰收必须依靠蜜蜂授粉。  相似文献   

11.
王凤鹤  李建国  徐希莲  陈强  杨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8-16811
[目的]筛选野生传粉熊蜂,经过人工繁育,应用作物传粉。[方法]采用室内饲养驯化与人工饲喂,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由独居受精蜂王经65 d的精心管理发育商品蜂群,为多种作物传粉。[结果]取代人工激素蘸花,提升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无刺蜂是重要的热带植物传粉昆虫之一,为更好地利用野生无刺蜂进行授粉,对其生物学特征及过箱饲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野生无刺蜂可以在北方进行过箱饲养,同时对无刺蜂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影响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效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红 《农学学报》2015,5(9):104-109
授粉不足日益成为影响国内农业生产的一项严重问题。蜜蜂是高效的授粉昆虫,在我国大规模饲养,应在解决作物授粉不足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利用蜜蜂进行授粉时,因不同群势大小的蜂群内部需求不一样,蜜蜂采集的偏好性不同。而授粉对象作物的泌蜜、泌粉情况也是不同的,对蜜蜂的吸引力也有所差别。这些差异最终导致在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时的效率差别较大。为高效利用蜜蜂为作物授粉,探究为不同泌蜜和泌粉状况作物授粉的合适蜂群,笔者分析了不同开花作物的泌蜜、泌粉类型,以及不同大小群势蜂群的内在需求、采集行为和偏爱性等与授粉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得出了利用强群为泌蜜较多或者蜜粉均较多类作物授粉,以及利用3~4脾左右小群为粉多蜜少类作物授粉的结论。该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着重粮食生产,小春灌溉种植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着重于经济效益;旱地大春雨养种植,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小春采用节水栽培,着重生产粮食。中稻—大棚辣椒、中稻—冬玉米间黄豆、中稻—秋洋芋—冬玉米(鲜食)是水田的较好模式,而旱地以烤烟—秋小麦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野猪(Sus scrofa)危害农作物是人与野猪冲突的主要体现,经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研究利用1956年至2021年间的121篇文献数据,对野猪危害农作物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特征上,野猪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1956年—2000年农作物损失面积40.00±53.33 hm2/年,损失金额23.25±34.03万元/年;2001年—2021年的农作物损失面积1520.00±4766.67hm2/年,损失金额2506.65±12248.76万元/年。2000年后的农作物损失面积显著高于2000年前(p<0.05);(2)从时间特征上看,我国野猪危害农作物均多发生在秋季,约占总体危害的50%,夏季仅次于秋季,约占总体危害的31%;(3)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东北区、中南区、西南区、华东区、华北区、西北区野猪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面积依次增加,其中最严重的是西北区,农作物损失面积与该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值为(16.0±38.56)×10-4,损失金额14910.61±52212.95万元;东北区最少,农作物损失面积与该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值为(1.63±4.39)×10-4,损失金额591.37±967.15万元,但不同地区野猪危害损失农作物面积与农田播种面积之比均未发现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为我国的野猪危害农作物进行科学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有助于减少野猪危害农作物带来的损失和有效缓解人与野猪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梨树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因种植广泛,从南到北花期有一定间隔,蜂场需要转地授粉。为了探究蜜蜂为梨树授粉过程中反复采集对蜂群采集力有无影响,及油菜等花期重叠的竞争植物对蜜蜂采集梨花积极性的影响,笔者考察了不同种植结构、采集次数下蜂群采集梨花粉的重量、比例及采集梨花粉蜂的比例等指标。结果表明,油菜等竞争植物的存在会使蜂群采集梨花粉积极性下降,应尽量避免在梨树地栽种花期相同的竞争作物。重复采集可以提高蜜蜂采集梨花的积极性并增强授粉效果,可组织专业授粉蜂场进行梨树授粉。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农用地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时空上对海口市农用地各用地类型的演变进行分析,为海口市农用地景观格局分析和农用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海口市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 4.4和ArcGIS软件对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率得到海口市农用地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并在Arc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得海口市农用地转移矩阵和空间转化特征。【结果】1991~2010年海口市耕地、园地、林地、坑塘水面和牧草地的土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551%、0.480%、-0.701%、0.195%、-0.005%。从时间上看,1991~2010年海口市农用地面积减少较快,其中林地减少速度最快,其次是耕地,减少最慢的为牧草地,园地和坑塘水面面积均不同程度增加;从空间上看,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成区的外围地区,耕地和园地互相转化的区域分布均匀,其中中西部林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在东海岸和东寨港附近部分耕地和红树林转化为坑塘水面。【建议】应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加强林地保护、扩大植树造林面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用地信息化管理,以降低人地矛盾,促进海口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蜂群入场时间对蜜蜂采集梨花粉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媛  张旭凤 《农学学报》2015,5(8):105-110
【研究目的】为了完善梨树蜜蜂授粉配套技术,提高梨树蜜蜂授粉效能,节约成本。【方法】本研究以砀山酥梨和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考察了蜂群入场时间对蜜蜂采集梨花粉的影响。【结果】梨树末花期散粉量大,蜜蜂采集的花粉最多;在蜂群入场第一天,采集梨花粉的重量与开花量呈正相关,且初花期、盛花期入场蜂群采集梨花粉的比例高于其它时间入场蜂群;在同一天内,初花期入场蜂群采集梨花粉的重量和比例高于其它时间入场蜂群;蜂群采集梨花粉的高峰在12:00-13:00;初花期、盛花期入场蜂群对梨花粉采集好于其它时间入场蜂群,授粉效能也优于其它时间入场蜂群。【结论】本研究认为蜂群在梨树初花期即开花20%左右入场,可以达到梨树最佳授粉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区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甘肃省3类10种主要栽培作物在Cd、Hg、Pb重度污染土壤上,作物可食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对Cd富集能力表现为蔬菜类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对Hg、Pb富集能力表现为蔬菜类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同一作物(除玉米和大豆外)对不同重金属吸收能力表现为CdPbHg。经综合评价,在对甘肃地区pH值大于8.0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Cd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Hg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和油菜,Pb污染耕地可优先选择种植玉米和大豆。  相似文献   

20.
了解国内设施作物蜂授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变化,为设施作物蜂授粉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设施作物蜂授粉研究的年代、作者、机构、载文期刊、研究内容及基金资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出1988-2017 年国内设施作物蜂授粉研究专题167名作者在77种刊物上发表的220篇文献,揭示了29年间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变化和基本态势。中国设施作物蜂授粉发文量自1988年和1989年的3篇,发展缓慢,到2004年后出现波浪式的增长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峰,26篇;文献刊发的期刊层次不是很高;高产机构不多;核心作者群没有形成;研究内容丰富。可见此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