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从温度、降水、日照等角度,分析小麦各发育期气象条件的适宜度,为作物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昆明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程度的隶属函数模型,据此模型分别计算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隶属度,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除生殖生长阶段温度适宜度偏低外,其余发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日照适宜度在小麦整个生长阶段都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日照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降水偏少和生殖生长阶段的温度偏低是昆明小麦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能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昆明水稻生育期气候因子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辉  王鹏云  曾艳  李万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81-9082,9189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结合昆明水稻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和日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水稻总体气候条件一般,抽穗开花期温度偏低和水稻中后期日照不足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2013年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兴安盟实际情况,对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函数的参数及权重进行修订,利用突泉县农业观测站1982~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的玉米单产和生育期观测资料,建立了以日为尺度的兴安盟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历年突泉县玉米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逐日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同时计算出各生育期的综合气候适宜度以及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并将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历年气象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二者显著正相关,且在0.01置信水平上等级相关,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兴安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价兴安盟玉米生长的气候适宜度情况。  相似文献   

4.
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动态知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时空动态性的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知识模型。【方法】运用知识工程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 通过定量计算玉米品种特征值与生态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动态知识模型。依据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原理,建立了玉米适宜播期确定知识模型。【结果】模型验证利用北京、济南、沈阳等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以及8个不同品种数据资料,对所建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河北滦平、山东济南、辽宁沈阳3个不同地区的气象资料和农大108品种资料对播期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贵州省岩溶区清水江流域水稻种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为稻植区合理规划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清水江流域2000~2014年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及水稻平均物候观测资料,构建水稻诸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0对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和稻植区分别进行测算、解译和空间分析.[结果]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和综合适宜度较高,且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除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外,日照适宜度均较低.水稻幼苗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稻植适宜区分布于高程小于800m、坡度小于25°的局部区域.[结论]清水江流域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求,但日照时间较短,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胁迫作用,其最适宜稻植区集中分布于东南及西北部的坝区、阳坡和半阳坡区.  相似文献   

6.
昆明蚕豆气候因子适宜性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蚕豆气候因子适宜性。[方法]该研究结合昆明蚕豆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降水和日照对蚕豆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和日照适宜度总体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开花结荚期温度较低和降水不足是蚕豆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对2013年蚕豆气象因子适宜度分析表明,2013年蚕豆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总体较高。降水适宜度除苗期在0.6以上外,其余生育期的水分适宜度都较低。[结论]2013年蚕豆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偏上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南宁市稻飞虱发生发展严重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以南宁市武鸣县为例,用SPSS软件通过对1987~ 2009年武鸣灯下虫量与气象因子资料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建模,并利用模式建立了各旬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指标.[结果]通过拟合、预报精度检验,最终得到6个旬灯下虫量模拟模式,利用模式进一步建立了3月上旬、3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的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指标,根据该指标可进行旬的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结论]为稻飞虱的统防统治以及南宁市水稻增产稳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和配施最适宜的氮肥量.[方法]研究了6种肥料供应模式对小麦产量及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以安阳市生态条件为代表的豫北地区,如果仅从高产的角度考虑,6种模式中处理④、处理⑤、处理⑥都是较好的模式.[结论]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 kg/hm2+秸秆腐熟剂15kg/hm2,是取得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9.
姜丽霞  杨晓强  王晾晾  宫丽娟  李秀芬  王萍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38-10539,10553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是核心技术;业务系统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及业务应用平台。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等分析遴选建立技术指标数据库。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明确了水库和塘坝数量以及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保证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一季稻生产的优势地区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大部。基于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需求,建立玉米各气候因子适宜度模型,分析表明玉米对3个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表现为日照>温度>降水,可见水分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计算机高级程序编译及集成技术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玉米和一季稻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运行良好,服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0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云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以期评价云麦70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结果]云麦70属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地区广。结果还表明,利用AMMI模型分析小麦区试资料可以较好地评价单个品种的表现。[结论]云麦70在嵩明、楚雄、文山、临翔等地具有较高的产量,适宜作为这些地方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反映作物与干旱的相互关系,人为再现干旱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选择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对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在区域上进行适应性进行分析、检验的基础上,然后利用区域作物模型实现干旱灾害对作物影响定量分析和动态评估.以减产率和气象条件作为灾害严重程度划分的标准,利用数值模拟试验,确定导致减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量值,对研究区干旱灾害进行影响评估,包括典型灾害年份影响评估和年代际灾害影响评估,并给出了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2.
韩素卿  贾士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61-14863
[目的]分析太行山前平原区常规种植作物生育期的降水资源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位于太行山前区石家庄气象站近5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得出了9类常规种植作物生育期平均降水资源量,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河北省典型农区太行山前平原区9大常规作物生育期的降水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不同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来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最少,夏玉米次之,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薯类、水稻、豆类生育期降水比较多;不同降水保证率水平下变化也有差异,小麦和玉米变化较大,水稻变化不大,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豆类变化程度相当,薯类最大。从不同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变化趋势来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资源增加趋势显著,以0.62 mm/a的速度增加,其他作物生育期降水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夏玉米和豆类以2.11 mm/a速度减少的趋势显著,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薯类、水稻生育期降水资源减少趋势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灌溉水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农业节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玉米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红  张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54-1456
[目的]对黑龙江省玉米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黑龙江省玉米的比较优势,然后比较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的比较优势,及中国玉米主产4省(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中最具有综合优势的是大豆,8年平均达到2.06;玉米的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2,平均为1.14;水稻第3,平均为0.97;小麦综合优势指数最低,平均为0.36。2003~2007年,中国4个玉米主产省年平均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30左右波动,其中吉林省玉米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强,为1.58,河北省与山东省较强,分别为1.28、1.22,黑龙江省指数最低,为1.14。[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黑龙江省玉米的竞争力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青  邹金秋  邓辉  李丹丹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27-16529,16547
[目的]建立2009年安徽省冬小麦和一季稻面积提取模型和作物长势监测模型。[方法]通过分析2009年安徽省冬小麦和一季稻的种植结构、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时序NDVI曲线特征确定模型。[结果]时间上,2009年安徽省冬小麦和一季稻长势均呈"前期较好,中期变差,后期恢复"的趋势;空间上,安徽北部地区冬小麦全年长势较多年平均稍差,而一季稻长势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滁州等地。[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大尺度业务化运行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玲敏  田冬梅  魏冉  李丽  孔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04-4704,4708
[目的]探究植物内生真菌R1醇提取物对大豆、玉米、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醇提取物处理大豆、玉米、水稻苗,测量各种生长指标。[结果]与复合肥、S-诱抗素相比,发现R1菌丝提取物能够显著地提高3种作物的多个生长指标。[结论]植物内生真菌R1菌丝提取物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植物激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方法]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试验和播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泉玉2号、德美亚1号、Kxw116、科早玉3号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较适合采用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单产达7 670.5 kg/hm2。随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籽粒重和产量呈减少趋势,最佳播期为5月25日—6月5日。[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玉米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运城市粮食产量综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秀苗  张高斌  褚红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83-5586,5641
基手运城市13个台站1971~2010年间的冬小麦和秋粮单产、作物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地面资料以及海温、高度场资料.运用滑动平均、调和权重、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冬小麦和秋粮单产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各种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秋粮产量综合预报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