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探索有机质提升的有效技术模式,评价有机质提升实施效果,引导农民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浅析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金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300-300,306
介绍了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工作、增施有机肥、大力推行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广绿肥种植等,为中山市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续第6期第11页) 12.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在全国部分县(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建设试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施策的原则,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技术模式.一是退化耕地综合治理.重点是南方土壤酸化(包括潜育化)和北方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开展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等.二是污染耕地阻控修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沿海咸酸田耕地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防城港市沿海咸酸田耕地质量监测点地力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秸秆还田量少、有机肥施用少、农民施肥比例不合理等,提出了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冬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等地力改良措施,以期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09,(2):18-18
<正>"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摘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增施有机肥将给予奖励、补贴。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但是,如何让奖补资金发挥增加有机肥施用的作用,确实还存在不少疑问。  相似文献   

6.
根据澜沧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耕地土壤增施有机肥,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等综合措施,改良培肥土壤,提高中低产田(地)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农业耕地面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不断减退,同时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养分降低、板结、退化,造成耕地生产能力的降低,因此保护耕地质量,应用先进的质量提升技术恢复和提升耕地质量,保障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义市主要实施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绿肥种植、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综合应用,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通过连续耕地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各种技术模式的应用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阐述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的实施背景着手,介绍了采用的主要技术模式与具体实施内容,分析对比了项目实施前后耕地地力变化情况,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应用秸秆腐熟剂、种植绿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措施,项目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2015年相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5.18 g/kg、0.25 g/kg、18.74 mg/kg和12.17 mg/kg;以单个示范区为例,项目实施后(2017年)各示范区养分含量等级提升1~2个等级,水稻产量平均提升10%左右。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建议与示范区种植大户接受程度和实施效果,增施有机肥结合绿肥种植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最为适宜南京地区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9.
龚文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27-227
本文提出了通过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改良涡阳县果园土壤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农民过度依赖化肥,耕地地力不断下降,耕地保护与质量推升项目通过秸秆还田,撒施秸秆腐熟剂,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手段,不但提升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随意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通过增施有机肥技术手段,玉米平均增产5%以上,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1技术推广概况近几年全市共推广实施面积4万余亩,国家及省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与有机肥对黑土区土壤团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长期处于过度开垦状态,化肥大量施用,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碳含量下降,作物产量降低。通过两组试验,1组施用有机肥,另1组秸秆全量还田,2组均以单施化肥处理(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可增加黑土5 mm粒径大团聚体含量,有效缓解土壤大团聚体减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处理下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水稳性团聚体MWD均高于CK;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增幅2.4%~40.8%;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平均增产17.09%,施用有机肥平均增产23.4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绿肥不同施用量进行田间试验鉴定,选择红花大金元和K326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绿肥玉米秸秆压青还田的方式,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测定烟叶的农艺性状、烟碱含量以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绿肥压青还田可以显著改善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农艺性状,增加总糖、含氮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和产值,最终提高烤烟的品质。绿肥压青量越大,品质增效越明显,且其增效不随品种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有机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湖口、南昌、上高、泰和、兴国、余江县有机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量化分析相应区域有机资源利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衡量江西省有机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07~2008年江西省年均作物秸秆产量1764.6万t,作物秸秆直接还田31.8%,间接还田12.0%,燃烧还田52.5%,其它用途3.8%;绿肥种植面积53.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1%,年产鲜草1237.2万t,其中直接还田85.6%,间接还田14.4%;人畜禽有机肥料年产9074万t,还田利用比例64.7%,流失35.3%;江西省直接还田、间接还田、燃烧还田和其它利用四种秸秆利用方式,养分回收占施肥量的比例分别为9.9%、10.1%、22.9%和4.6%。深入研究高效秸秆还田技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发新型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平衡利用有机肥资源,有效提升江西省整体农田质量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西风沙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西风沙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瘠薄的特点,提出了该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包括增施有机肥、草炭改土、秸秆还田、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等内容,以期促进风沙地区的沙地改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对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CK,纯氮270kg·hm-2)为对照,设置了秸秆(J)、秸秆+牛粪(JF)、秸秆+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方式,耦合减施氮肥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30%(N3,189 kg·hm-2)3个施氮水平,共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农田经济效益,且JZN1、JN2和JFN3处理对农田经济效益的提高效果最显著;JN1、JN2、JFN2、JFN3和JZN3处理均可以有效增加农田的净碳值及碳效率,降低农田的生产氮足迹,增加其输出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同时降低农田水足迹。其中JFN3处理可以在保证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提高其碳效率、降低生产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降低农田的水足迹。因此建议豫北地区采用秸秆+牛粪还田、配施纯氮189 kg·hm-2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绿肥作物对耕地镉污染修复机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压绿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对土壤中Cd活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综述了绿肥作物对Cd污染耕地的治理效果,并从有机质、土壤p H值、土壤盐基阳离子、Fe活性等方面分析了绿肥对Cd活性影响的机理,据此提出通过种植、翻压绿肥治理Cd污染耕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春麦区小麦化肥有机替代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我国春小麦养分管理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省(区)春小麦化肥有机替代的技术途径,为春小麦生产化肥零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农户实地调研与农户调研文献资料收集的2 166组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省(区)春小麦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2018年公布的最新牲畜数量、春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等数据,利用已发表文献关于牲畜粪、秸秆和绿肥作物的养分含量,定量化分析春小麦主要省(区)的化肥有机替代潜力,结合气候、土壤和有机资源现状,提出适宜不同省(区)春小麦有机替代途径。【结果】化学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钾肥和有机肥施用不足是我国春小麦养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尤以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黄灌区氮肥过量施用最为严重。春麦区大牲畜和羊的数量约占全国的1/3和1/2,牲畜粪提供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量分别为238.6×10 4、57.6×10 4和141.0×10 4 t·a -1,牲畜粪N、P2O5和K2O在春小麦上的有机替代潜力分别为78.2%、48.1%和43.1%。春麦区秸秆还田总量折合410.2×10 4t,单位面积麦田氮(N)、磷(P2O5)、钾(K2O)可还田量分别为11.4、2.5和31.9 kg·hm -2,通过秸秆还田N、P2O5和K2O当季有机替代潜力分别为4.9%、3.3%和22.7%。通过绿肥进行春小麦有机替代,绿肥的养分如充分释放完全可以满足春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结论】针对我国春小麦化肥过量和不合理施用的问题,可以通过牲畜粪肥、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三大有机替代途径加以解决。其中,牲畜粪肥在春小麦上N、P2O5和K2O的有机替代潜力分别为78.2%、48.1%和43.1%;秸秆还田N、P2O5和K2O当季有机替代潜力分别为4.9%、3.3%和22.7%;绿肥的养分如充分释放完全可以实现春小麦化肥氮、磷、钾的有机替代。不同省区在选择有机替代方式时应从资源、成本和技术等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料的磷素组成及供磷能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 3类 8种有机肥料 ,在研究其磷素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盆栽生物试验 ,对不同有机肥料的供磷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粪肥和秸秆类中以无机磷为主 ,绿肥中以有机磷为主。有机肥中的有机磷 ,其组成主体为中稳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 ,活性有机磷占有机磷总量一般都在 1 0 %以下 ;高稳性有机磷在秸秆和绿肥中含量甚少 ,未超过 4% ,在粪肥中相对较高 ,有的可达 2 0 %。高 C/P比的秸秆类 ,在施用当季供磷能力最差 ,导致小麦生物学产量比对照低 ,其供磷效果在第 2季表现明显 ;而 C/P比小的粪肥和鲜嫩绿肥 ,其供磷效果在第 1季表现最明显 ,第 2、3季供磷能力下降。秸秆类处理 ,磷累计利用率明显低于化学磷肥 ,而粪肥和绿肥处理 ,磷累计利用率与化学磷肥相当 ,有些还略高于化学磷肥。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优质茶树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探索了蝇蛆有机肥、绿肥和秸秆对春茶、夏茶和秋茶茶叶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蛆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茶叶品质,其施用量与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显著相关。T4为最优处理(蝇蛆有机肥800kg/667m2),单施绿肥与单施秸秆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小,T8(800kg/667m2蝇蛆有机肥+4kg/667m2绿肥种子)与T10(800kg/667m2蝇蛆有机肥+500kg/667m2秸秆)对夏、秋茶品质影响明显,但与T4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疆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利用有机肥资源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发展可持续农业,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选择合理有效的利用模式.[方法]基于新疆有机肥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对各区域的秸秆、粪肥、绿肥、饼肥的区域优势度进行计算.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各区域之间有机肥区域优势度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的区域有机肥发展类型.[结果](1)新疆有机肥资源丰富,总量为7 708.47 × 104t.区域分异较大,喀什、阿克苏、伊犁、塔城和昌吉这五个地州占新疆有机肥总资源量的50;.克拉玛依市有机肥资源量最小,仅占总资源量的0.72;.(2)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全疆各地区分为秸秆、绿肥发展并重区、人畜禽粪肥发展重点区、绿肥发展重点区、秸秆和饼肥发展区.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对绿肥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是发展绿肥的优势区域;畜牧业发达的伊犁、克孜勒苏州(以下简称克州)、阿勒泰等地区,人畜禽粪肥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发展粪肥的优势;种植业发达的喀什、塔城和博尔塔拉州(以下简称博州)以及阿克苏和巴音郭楞州(以下简称巴州)则可作为秸秆发展的重点区域.[结论]新疆有机肥资源较丰富,但区域分异较大,利用率低;需要根据各地区有机肥现状和特点制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