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分析评价了5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连续3年的株高、产量等性状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差异较大,四季旺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不能正常生长。3年生长过程中‘SR4030’、‘中苜1号’、‘55V12’、‘中苜2号’、‘巨能6’、‘巨能551’、‘新牧2号’、‘鲁苜1号’等品种株高和产量均表现较好,其中,‘SR4030’年干草总产量最高达20.53 t/hm2,株高最高达76.50 cm;‘龙牧806’、‘草原3号’、‘大富豪’、‘DLF-194’、‘皇后’、‘阿尔冈金’、‘苜蓿王’、‘敖汉’等品种株高和产量均较低。总体而言,不同苜蓿品种干草产量和株高随茬次增加呈降低趋势。‘SR4030’的生产性能最好,是最适宜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其次为‘中苜1号’、‘55V12’、‘中苜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州区头营镇胡大堡村河床地上种植耐盐苜蓿品种——中苜1号,采用多点取样法进行土壤样品分析和苜蓿产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7年种植苜蓿过程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春、夏、秋三季土壤pH值除第7年夏季比第6年略有增加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种植苜蓿第1~5年土壤全盐含量呈直线下降,从6.7 g/kg下降到1.86 g/kg,脱盐率为72.24%;种植苜蓿第5~7年土壤全盐含量下降速度减慢,从1.86 g/kg下降到1.56 g/kg,脱盐率16.13%。苜蓿产草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草产量最高的时段出现在种植以后第3~5年。说明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寒盐碱地区紫花苜蓿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苜蓿品种在高寒盐碱地区的生长性状。[方法]分别对6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WL323、3-1、4-1、4-2、4-2H、FGI363,2个国内传统苜蓿品种敖汉及龙牧801第一年的成苗株数、鲜干重、株高等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国外引进的6个苜蓿品种的成株数、鲜干重和株高都好于国内的2个品种,有着更高的抗旱、抗寒和抗盐碱性能。[结论]该研究为高寒盐碱地区土壤的充分利用以及牧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关中地区8个紫花苜蓿品种连续8年的生产性能及其利用年限,旨在筛选出适合关中地区的紫花苜蓿新品种。【方法】2002-2009年,以8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和产量等进行了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苜蓿品种的适应性,并对其在关中地区的最佳利用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均株高较高的品种是维多利亚和中苜1号,分别为71.67和70.89 cm;鲜干比较低的品种有放牧者、德宝和维多利亚;茎叶比较高的品种是三得利和关中;不同年份各个苜蓿品种平均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分别是放牧者、中苜1号和三得利,分别比当地品种关中高48.19%,39.16%和38.55%。根据产量的二次回归方程可知,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高峰出现在第4年。【结论】中苜1号、三得利和放牧者的生产性能均较佳,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应用,且最佳利用年限为5~6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大豆品种,同时为广西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区外引进的24个大豆品种及作对照的广西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豆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的株高、茎粗、SPAD和主茎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指标,在大豆采收期测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等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各有差异,株高为42~75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是22、2、4和25号,株高均在70 cm以上;茎粗为3.5~8.3 mm,茎粗较粗的品种是25、4和3号;SPAD值为28~46,较高的是25、18和8号品种;主茎分枝数为7~16个,其中分枝比较多的是9和24号品种;20号品种的单株荚数最高,17号品种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高。产量前3的品种是20号、17和25号,产量分别为3 058.7、3 045.9和2 599.4 kg/hm~2。[结论]20号和17号这2个品种的株高较高,茎粗较粗,分枝数较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实际产量较高,增产潜力较大。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广西种植,有引种改良当地品种的前景,可在后续几年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不同茬次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全年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研究了3茬刈割前后对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第2茬分枝数比第1茬明显增多,第1、2茬分枝数变化呈二次函数曲线,以第2茬最明显,分枝数在刈割后第18~22 d期间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减少.4个品种以第1茬刈割后日生长量最高, 以后逐茬下降,但苜蓿9651316和中苜1号第2茬刈割后日生长量有增长趋势.苜蓿SD003株高在第2茬略有增长, 其余3个品种逐茬降低.每平方米干质量也是随着茬数增加而降低.结合每茬生长发育动态和干质量情况,对第2 茬产量低的品种如96S016和中苜1号等品种,第2茬的收割日期可适当提前5-10 d.苜蓿SD003可适当延长第1茬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7.
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16个,在慈溪现代农业园区新开垦的pH值8.5,水溶性含盐量3.2 g·t-1盐碱地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滩涂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系)。中薯5号、N195、中薯3号品种生长期短,出苗率高,长势旺,分枝数适中,株型好,大中薯率较高,产量高,适宜在土壤盐碱性较重的情况下栽培。  相似文献   

8.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宜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种植的高产苜蓿品种。【方法】2012-2014年采用小区试验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产量性能研究。【结果】8个苜蓿品种在银川地区都能安全越冬,皇冠生产性能最强,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9.64t/hm2,且鲜干比和茎叶比相对较大;三得利、WL343HQ、金皇后、柏拉图、阿尔冈金生产性能较强,3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7.01~18.14t/hm2;中苜1号和固原紫花年平均干草产量较低,仅为14.66和11.35t/hm2。刈割茬次显著影响苜蓿的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株高,随刈割茬次的增加3个指标明显下降,刈割茬次对鲜干比和茎叶比的影响相对较小。所测的5个指标中,除鲜干比与其他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外,其余各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皇冠在宁夏引黄灌区生产表现最好,适合大面积推广;中苜1号和固原紫花表现相对较差,不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的豇豆品种。[方法]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5个豇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复叶数、分枝数、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品豇1号、中豇1号植株较其他品种矮,分枝数较多,籽粒产量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5个品种平均产量提高29.84%、21.70%,商品性高,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品豇1号、中豇1号品种在山西旱地条件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品质和越冬性进行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河西走廊沙地的适种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中,干物质折合产量标靶明显高于其余14个品种(P0.05),株高以BR4010和阿尔冈金最高,一级分枝数以亮苜2号最多,叶茎比康赛明显高于其余14个品种,越冬性以岩石最好,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地上干物质产量、株高、叶茎比、分枝数和越冬性差异较大。以株高、叶茎比、分枝数、产量和越冬率为因子,将15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综合结果显示,BR4010、阿尔冈金、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等5个品种所在的类群综合适应性较好,适宜在河西走廊沙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多叶型和三叶型紫花苜蓿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多叶型和三叶型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速率和产量等,以及相同性状在两类叶型之间的差异,为苜蓿的品种改良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选育的多叶型紫花苜蓿和普通的三叶型紫花苜蓿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生长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数据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生长性状及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的回归方程,并对两个方程中的相同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枝条密度、比叶重、单枝干重、株高、单枝复叶数、光合速率、茎叶比和鲜干比等性状与多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株高、枝条密度、比叶重、节间数、鲜干比和茎叶比等性状与普通三叶型苜蓿产量显著相关。5个显著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相同性状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叶型紫花苜蓿的枝条密度,茎叶比、鲜干比均显著低于三叶型,比叶重显著高于三叶型苜蓿(P<0.05),两类叶型苜蓿的株高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叶型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三叶型品种,影响两类叶型苜蓿产量的性状并不相同,同一性状对两类叶型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影响产量的生长性状中,多叶型苜蓿虽然枝条密度比三叶型低,但比叶重的增高、茎叶比和鲜干比的降低仍促进其产量的提高。通过合理密植、促进分枝,可进一步提高多叶型苜蓿的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深入了解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佳木斯地区生长及生产特性,从而更好地研究其在北方地区的抗寒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播种当年龙牧803植株最高,为66.80 cm;龙牧808单位长度株数、分枝数最高,分别为94株、184分枝,且全区产量最高;各品种在本地区越冬率均为100%;第一茬刈割测定各苜蓿品种产量顺序为龙牧808>龙牧803>驯鹿>敖汉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7;龙牧803种子产量及千粒重最高,比对照肇东苜蓿高20.24 9、0.09g.[结论]以上所供试的品种在佳木斯地区均具有较高的抗寒性;龙牧803和龙牧808既有较高的产草性能,又具备很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播种当年紫花苜蓿根茎和根系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方法】对播种当年2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颈和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和根系特性差异显著.将24个紫花苜蓿品种根据不同苜蓿根颈和根系特征的聚类分析分为5大类,其中第Ⅳ类,为根颈分枝数较多、根颈分枝直径较粗、主根较粗、侧根着生距根颈较远、主根鲜质量较高的苜蓿品种,是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达4 500~5 200kg/hm2的苜蓿品种,包括‘三得利’‘皇后’‘巨人201T’‘驯鹿’‘斯贝德’和‘公农1号’.播种当年‘公农1号’和‘皇后’的根颈分枝数最多,且有较大主根直径和根鲜质量,是适宜科尔沁沙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而‘WL363’‘WL168’‘WL319’则相反.【结论】苜蓿根颈分枝直径与越冬率的相关系数最大,可作为鉴定苜蓿品种越冬率高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五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甘农3号(Medicagosativa.L.Cv.GannongNo.3)、新疆大叶(MedicagosativaL.Cv.XinjiangDaye)、爱乐高(Medicagosativa.L.Cv.Arogn)、陇东(MedicagosativaL.Cv.Long dong)、中苜一号(MedicagosativaL.Cv.ZhongmuNo.1)共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发芽率试验、鲜草产量调查及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中苜一号苜蓿品种综合性状最佳,表现出明显的耐盐性,适合在天津中低盐碱地种植;新疆大叶品种产草量高,有一定的耐盐特性,在该区同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13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根、茎、叶构件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品种间株丛密度、鲜草产量及茎叶比等生产性能差异,同时对抗锈病能力进行品比。结果表明,113个品种间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厚、根粗、根长、根体积等构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2鲜草产量、密度和茎叶比等生产性能指标有极显著差异,青引1号鲜草产量达55 215.93 kg/hm~2,林纳仅为26 075.56 kg/hm~2;阿坝密度达1 385.19枝/m~2,青海甜仅625.93枝/m~2;阿坝茎叶比6.35,林纳仅1.15。313个品种锈病感病率均为100%,感病级都大于3级,7个品种抗性为中感(MS),2个品种为感病(S),4个品种为高感(HS)。4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茎叶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基径、叶片数、叶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鲜草产量和抗锈病能力与构件性状、株丛密度无相关性。5聚类分析把13个品种分为5类,生产时要依据草地建设(如青引1号和陇燕1号)、天然草地改良(如阿坝和青引2号)或生态治理(如林纳)等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类型的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施用根瘤菌及石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在盛花期的根瘤数显著提高,分枝数、鲜重、干重皆高于对照;施用石灰后,紫花苜蓿的根鲜重、根瘤数、株高、鲜重、干重、分枝数都高于对照。以产量为指标分析根瘤菌及石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根瘤菌使用水平以10~20g/hm2为宜,石灰使用量宜为3000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耐盐碱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方法]对同一组花生品系的耐盐碱试验与省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产量可以作为评价花生耐盐碱的指标,总分枝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多粒型品种扶花1号的耐盐碱性最为稳定,白6-330在有盐碱胁迫的环境下产量是最高的。珍珠豆型品种白沙1016是最耐盐碱的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吉林省耐盐碱花生种质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