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选育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选用淮稻14号为母本、徐23121为父本杂交配组,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8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其全生育期155.1d,株高98.7cm,每穗实粒数121.9粒,结实率92.4%,千粒重28.0g。2012-2014年参加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淮稻18号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09.7、660.1和658.0kg,较对照淮稻9号分别增产8.64%、7.19%和13.47%。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南京、镇江、扬州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淮稻14号(原代号:淮6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淮276//淮6222/泗稻10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淮稻14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以加快淮稻14号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品种来源该品种从淮稻6号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审定情况 该品种于2005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字[2005]037号;  相似文献   

4.
淮油18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角果直生、结角层整齐、熟期一致,具有高产、优质、病害轻、适合机械收获等特点。主要适宜江苏省及周边省份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淮稻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继淮稻5号、淮稻6号之后选育的又一个中粳稻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选育经过1993年以丙850×广陵香糯的F3优株为母本,以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熟中粳早丰九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1994年在F1中选优势株  相似文献   

6.
直播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直播稻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方法]选用11个直播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京粳1号等品种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18号、淮稻5号等品种适宜盐城水稻机插秧栽培;连粳12号、圣稻18综合性状较差,不适宜盐城水稻生产应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淮麦26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号/百农9267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水稻新品种新科稻31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表现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育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其亲本来源:母本为优质抗病品种郑稻18号,父本为自育的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结果]该品种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河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结论]该品种的育成,实现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抗病的同步改良及品种的更新换代,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淮稻11号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田间表现为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特别是对水稻条纹病、叶枯病具有较好的田间抗耐性,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三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种 《农家致富》2010,(16):28-29
一、淮麦26 审定编号:苏审麦200903。来源与类型:原名"淮麦0432",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号/百农9267,于2004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江苏省近年生产上主栽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源,探讨采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和感条纹叶枯病的梗稻品种武育粳3号为对照,对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8份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并利用与 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对抗病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了系谱追踪.结果显示,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能准确鉴定含该基因的抗性品种,该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系谱分析证实江苏省大部分抗性粳稻品种如镇稻88、徐稻3号、南粳46等均含有来自籼稻Modan和Mudgo的Stv-b~i基因;而不含Stv-b~i基因但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的粳稻品种如扬辐粳8号、淮稻9号和淮稻11号则可能具有其他抗源.表明生产上利用的主栽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具有多种抗源,对聚合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及培育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淮稻10号的适栽地区与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淮稻10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2006年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在年度间的变化情况,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水稻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产量表现,探讨淮稻10号的稳产性以及适宜栽种地区。[结果]结果表明,淮稻10号品种及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地点×基因互作、地点和基因型分别占33.86%、32.80%和25.53%,三者中以基因型和环境(G×E)的交互作用为最大。2006年淮稻10号在盐都、练湖、泰州、南京的产量表现突出,在白马湖、高邮、三河的产量位居中上等,其他地方表现为一般。[结论]淮稻10号在南京地区表现优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隆粳96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江100/8994后代品系为母本、以甬18/淮稻6号后代品系为父本配组,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在总结前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隆粳968高产技术指标、具体栽培措施,探讨并提出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隆粳968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袁彩勇  袁生堂  王健  孔宪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2-12383,12404
[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玉娟  沈锦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72-487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优质稻米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依据国家优质稻米新标准,对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明确水稻新品种品质改良的目标,今后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应放在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上,同时提出了选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插秧是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一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良种配良法,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本文从淮稻1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机插技术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为该品种大面积的机插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及其对水稻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武育粳3号产量性状和品质理化指标的表现及其变异,试图从产量和品质性状上探讨武育粳3号得以多年大面积种植的原因以及对当前水稻育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