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孜然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变异系数为依据进行分析,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2%~38.8%,表现为二级分枝数>单株伞形花序数>一级分枝数>株高>主角果粒数>千粒重>生育期,表明这些性状品种间差异较大,可用于杂交和育种选择。简单相关分析中,有5对性状相关显著,其中株高与单株伞形花序数、二级分枝数、主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生育期、株高、二级分枝数、单株伞形花序数、主角果粒数均呈正相关。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67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矮秆生育期长千粒重较高、矮秆一级分枝数多、高秆单株伞形花序数多、二级分枝数和主角果数多千粒重高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小麦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年递增124.57 kg/hm~2。除有效穗数外,研究的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变异结果分析,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r=0.493 0)、株高(r=0.289 1)、穗粒数(r=0.262 2)、千粒重(r=0.252 4)、有效穗数(r=0.041 2)。产量三要素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近期河南省在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首先将育种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胡麻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单株粒重>每果粒数>单株有效果数>株高>工艺长度>有效分枝数>有效茎数,为胡麻杂交育种、系统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苦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品种(系)资源引种至四川栽培,经比较鉴定后对苦荞的单株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有效花序数>千粒重>生育期>总分枝数>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茎粗>株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花序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花序数、千粒重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二者是荞麦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结论]综合考虑,苦荞高产株型应是: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多,千粒重较高,开花期短者。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胡麻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单株粒重>每果粒数>单株有效果数>株高>工艺长度>有效分枝数>有效茎数,为胡麻杂交育种、系统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影响种子含油率的主要因素,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参试的23个油用亚麻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性状有蒴果大小、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呈负相关的有株高、工艺长度。种子含油率与其他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蒴果大小单果粒数株高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小区种子产量分茎数单株蒴果数工艺长度。蒴果大小和单果粒数反映的是植株潜在增产因子,株高是油用亚麻植株的抗倒伏因子,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小区种子产量为种子产量影响因子,在今后油用亚麻引种及品种选育时应重点关注以上指标。  相似文献   

9.
胡麻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测定胡麻13个品系的单株产量及与其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株高(x1)、工艺长度(X2)、分茎数(X3)、分枝数(X4)、单株果球数(X5)、每果粒数(X6)及单株粒重(Y)7个性状,应用逐个选入自变数的回归方法,得到13个最优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几个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了提高胡麻单株产量.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单株果球数、株高和每果粒数。其次,不同的品系对单株粒重起关键作用的性状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胡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品种(系)差异,本研究利用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8份胡麻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胡麻品种(系)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冠长与单株产量及一级分枝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每果粒数与千粒重、茎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得到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87%,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45.33%。聚类分析共分为3类,第2类的宁亚21号多数性状表现较好。综上说明,宁亚21号的农艺与产量性状最佳,可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1.
芝麻不同类型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评价不同类型芝麻品种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方法]选取国内外芝麻品种179份,按株型、叶腋花数、蒴果棱数差异进行品种分类,对各类型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在各类芝麻品种中,单株蒴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其次是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蒴果长度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是间接效应,株高在不同类型芝麻中表现有差异。[结论]选育芝麻品种时要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对不同性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以自主选育的66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与穗粗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和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由逐步回归分析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t检验也在显著水平,千粒重、行粒数和穗行数对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高产型玉米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双列杂交方法,利用10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配制了45个杂交组合。45的杂交组合和10个亲本材料于2007-2008年在贵阳种植并用于评估。[结果]植株高度、株有效角果数、初花期和成熟期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583,0.281和0.341;每角粒数与种子大小(千粒重)成显著负相关(-0.533)。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562、0.4074、0.4813和0.4017。[结论]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与种子产量成正相关,并对产量有较高的直接贡献。其它性状包括株分枝数、初花期、成熟期和含油量对产量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田间绿豆晕疫病的防治方案。[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和叶面肥组合对绿豆晕疫病田间防治效果和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种衣剂拌种并喷施叶面肥对绿豆田间晕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株率仅为3.0%,防治效果达91.4%,并且3组处理绿豆植株的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荚长、荚粒数、籽粒大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重要表型性状均高于对照组,3组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 126.20、1 213.80和1 194.60 kg/hm~2,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种衣剂拌种和喷施叶面肥能有效控制田间绿豆晕疫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绿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夏播花生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2个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饱果率、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秕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侧枝长〉百仁重〉饱果率〉秕果数〉饱果数〉总分枝〉结果枝〉出米率〉百果重〉主茎高。[结论]在高产栽培中,河南省夏播花生生长后期应采取管理措施,以确保茎叶的营养物质较畅通快速地到达籽仁,提高百仁重,从而提高单株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矮杆油菜种质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矮杆油菜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14份矮杆甘蓝型油菜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角果密度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高度因子和每角粒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42%,涵盖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掐尖处理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在掐尖处理中,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有效荚数百粒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在不掐尖的情况下,关联度顺序为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主茎节数分枝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