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以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城市池州市齐山大道道路绿地为调查对象,系统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针对性总结道路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并对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绿地的植物选择与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同类型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得以融入并发挥作用。园林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目,承载着海绵城市水系统的调节功能。本文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上,分析了园林绿地的应用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发挥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理论,从福州市主城区的水文特征、地势特点,以及现有城市绿地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城市现有绿地的作用,综合城市水情与地势,利用绿地的截流、蓄水的能力,分担城市内涝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优化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7,(3):97-102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方式,离不开生态绿地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基于深圳所处自然植物带的优势,造就了该城市绿地建设可选的园林植物资源多样性极为丰富。本研究以既耐干旱又耐水涝为选择标准,利用植物快速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对深圳光明新区试验点植物材料做出系统测定。根据所得到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植物材料做出分析评价。然后从中挑选最具生理意义的参数进行换算,并依据换算得分对植物排序。旨在对众多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做出有益探索,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荆州古城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根据下沉式绿地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下沉式绿地在荆州古城应用的可行性,为荆州古城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凌绿地形态中构建“海绵城市”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杨凌城市的地理地貌特征、城市布局特点及其规模结构,以人工蓄水为主要手段,探索了杨凌地区绿地形态中实现"海绵城市"的方法措施。在杨凌地区海绵城市的设计思路上,主要通过推行下沉式绿地、建设雨水花园及人工湿地等手段,用以优化城市道路设计,提高公共绿地及居住区绿地的蓄水能力。针对杨凌示范区"大学城"的性质,提出了建设校园雨水花园试验点的设计思想,旨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北方"海绵城市"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林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内容之一,而城市绿化又是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它所具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与城市植被构建体系中植物种类、布局和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在城市植被系统构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绿地数量,更要注重绿地质量,注重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发挥最佳观赏和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期以后,城市生态日益受到了较多的关注。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着眼于创建海绵城市,此项举措在客观上有助于显著化解现阶段的水源短缺以及城市内涝。因此在目前的现状下,有关部门仍需将关注点全面转向创建新型的海绵城市,对于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都要致力于妥善予以搭配,在此前提下突显建设海绵城市运用园林植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海绵城市体系建设,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提出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实施方案。首先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及内涵相关理论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绿地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渗透、滞留的相关性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也分析了城市绿地土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基于海绵城市雨水渗透和滞留的绿地土壤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园林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更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是城市美化必不可少的东西。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将首先对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提出5种适用绿地类型的评价方法,然后会指出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所暴露的问题,最后将对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前景和价值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三亚绿地系统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辨析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背景下的三亚绿地系统建设中的优势、劣势及现状做了分析,总结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立足当地,科学合理建设城市绿地,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海绵城市建设后的情况。以三亚市东岸湿地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海绵城市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人群对其的评价,采用MATLAB软件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今后海绵城市在城市公园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相类似的项目提供可参考的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亚芬  潘李莽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27-15329,15358
地被植物是城市绿地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配置地被植物,使其成为植物造景的元素,既能有效提高景观质量,为城市绿化建设营造多层次、多季相、多色彩、多质感的立体景观,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减轻污染,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对温州市公园绿地中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公园实例具体分析地被植物配置形式,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为蓬勃发展的温州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德市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明  向国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36-3040
为了配合常德市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通过对常德市城区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归纳统计,从地被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多样性、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常德市应用的地被植物类型丰富、栽培形式多样、群落结构合理、注重应用乡土地被植物;并且认真地分析了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开发、科学引入外地地被植物、改善分布的均衡性、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充分利用生态习性、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今社会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应用特色植物种质资源,结合2016上海(国际)花展"精致园艺、美丽家园"的主题,从植物种类、主题创意、景观布局、水循环系统、季相表现、色彩配置、造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师范大学景点"水清木华、师风海韵"雨水花园的构建特色。探讨了将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植物造景、生态型自洁水循环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对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修复稀土矿区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稀土矿区污染特征,介绍了海绵植物、海绵植物及菌根的筛选方法以及菌根环保盆修复技术,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园林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桐  朱春来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84-85,153
介绍了西宁市园林绿化与植物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园林绿化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市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建设园林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张家界的建设现状,参照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从历史文化、风景资源、园林城市基础建设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张家界市建设园林城市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张家界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