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蜇苗种的中间培育又称为海蜇中间暂养,也称为海蜇苗种的标粗。中间培育是在池塘中将海蜇育苗室出池的伞径1厘米左右海蜇苗培育成伞径5厘米左右大规格苗种的养殖过程。海蜇养殖通常是混养的模式,使用对虾养殖池塘,或者盐场储水池,一般单池面积较大,50亩以上,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好处是对于海蜇的中后期生长运动空间较大,水质环境稳定。缺点是早期放苗时,由于育苗室的出池  相似文献   

2.
中间培育是影响罗氏沼虾成活率的关键李红梅(河北省邯郸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罗氏沼虾是近几年在全国推广的世界上个体最大的淡水虾养殖品种之一。也是筵席上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通过我市几年的推广,养殖效果一直不理想,其重要原因是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不完...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前几年养殖对虾的实践中,总结出对虾苗中间培育的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 1.培育池的准备 (1)清除池底淤泥精养虾池经过三年养殖后,池底淤泥很多,必须清除。特别是食台与中心沟附近的黑色发臭的污泥要全部铲除掉。要求在4月5日前完成清除池底淤泥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 作为名特优养殖品种的斑点叉尾鮰,其养殖在北方发展很快,为使初养者把好斑鮰苗种培育关,笔者将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与海区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和海区养养殖试验在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海区进行,结果显示:经过35d的中间培育,稚贝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23.1、11.2、6.2mm,平均重量1.8g,成活率达53%。经过一年的海区养殖试验,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68.2mm、33.5mm、19.3mm,体重达40g以上。  相似文献   

6.
梭鱼苗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梭鱼为鲻科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长江口及渤海最为集中。梭鱼具有生长快、适盐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力强、肉味鲜美等特点,是海、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1975年联台国粮农组织就把梭鱼列为国际性开发鱼类,我国在1958年就开始了梭鱼人工繁殖及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单位自1985年进行梭鱼海水工厂化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以来,不断改革旧工艺,年育苗数量超千万尾,中间培育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扭转了过去养殖梭鱼靠纳捕自然苗种  相似文献   

7.
一、蟹苗的中间培育 蟹苗中间培育就是在蟹苗放入池塘养殖前,先经过约1个月的集中暂养阶段。进行蟹苗的中间培育,一是可以提早放苗时间,相对延长生长期;二是便于管理,能有效提高放苗成活率。方法是3月中旬在池塘一侧建中间培育池,面积50 ̄200米2,覆盖塑料大棚保温,设充气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我站自2013-2014年,在如东县浒澪水产良种场进行花鳗鲡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试验方法采用日本鳗、美洲鳗苗种培育技术结合花鳗特性对其进行苗种培育,成活率达86%以上,现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苗种池的结构试验在如东县浒澪水产良种场的养殖基地进行。该基地水源充足,电力设施完善,具备供热系统(锅炉房)等。苗种培育池是面积100米2左右抹角的正方形水泥池,沙石底质,池底四周高、中间低。池中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网箱或聚乙烯网衣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目前正在胶东半岛悄然兴起,年培育400头/kg左右的刺参苗达数千万千克。在刺参养殖池塘培育刺参苗,具有刺参苗健壮、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态无药残、中间培育成本低、池塘养殖效益好等优点。现总结培育模式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刺激了刺参育苗和中间培育产业也快速发展。在室内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饵料和人工等成本很高、病害发生频繁、用药量大、培育的刺参苗抗逆能力较差。近年来,利用浮动式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培育的刺参苗健壮、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笔者总结经验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对虾养殖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养殖品种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虾种苗问题越来越受到养殖者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针对对虾苗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本刊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育种学科委员会王清印主任,请他谈谈我国对虾新品种的培育情况及种业发展的展望。问:目前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有哪些?养殖现状如何?答:对虾养殖业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可说是最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塑料棚控温土地内对罗氏沼虾早繁苗进行放养前中间培育及池塘成虾高产养殖的具体过程和方法,探讨了罗氏沼虾早苗中间培育和成虾养殖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第三讲虾苗中间培育和成虾养殖的主要方式1虾苗中间培育虾苗中间培育是将体长O.8~Icm的虾苗放在较小池内密集培育20天左右,长成3cm左右大规格虾苗的过程。进行虾苗中间培育有如下优点:(1)便于虾苗管理和集中投饵;(2)虾苗体形大,适应环境和躲避敌害的能力增强,放养后成活率高;(3)便于养成阶段精确计算投饵量,做到合理投喂;(4)延长养殖地内基础饵料的培养时间,减少虾在养殖地内的饲养时间,减轻养殖地的压力;(5)加速育苗池的周转,减轻虾苗在育苗池中的自相残杀;(6)调节二茬或多茬虾的养殖时间,使之合理衔接。中间…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刺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海捕刺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刺参养殖育苗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刺参的中间培育在大棚已获成功,在土池中间培育未见报道。本试验利用土池培育刺参苗,减少水电费用,且不投放各种药物,提高苗种抗病能力,为今后刺参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是棕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等优良特性,成品鱼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成为广西地区石斑鱼养殖的当家品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在广西的育苗及养殖上都取得了突破,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从2厘米的白苗培育至10厘米左右的中苗,要经过中间培育过程,而中间培育在工厂化车间进行,需要倒池、换水、流水培养,  相似文献   

16.
泥蚶俗称“花蚶”,属热带和温带贝类,分布于我国山东半岛以南的沿海海域,是沿海各省重要养殖对象。泥蚶苗种中间培育就是指在高潮区滩涂上筑坝蓄水培育人工繁殖的泥蚶苗,生产成泥蚶蚶豆供应养殖生产。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养殖生产方式,充分解决了因海区污染造成的自然资源量不足的问题。现已成为发展养殖生产、增加资源量的必需途径。目前各地泥蚶苗中间培育面较广,但成活率等技术指标普遍不够高。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培育过程中各项重点技术措施与广大同仁交流。一、养殖条件1.场址选择:要求选择在海区没有污染、潮流畅通、地…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青蛤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在借鉴泥蚶生产性育苗技术基础上,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平均每平方千米获利15 089元。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北方冬春季节,自然海区和养殖池塘的水温偏低,不能进行褐毛鲿的养成,必须将上年秋季已育成的鱼苗经中间暂养待外界水温适宜后,方可移至室外进行养殖。为了探索褐毛鲿鱼苗的中间培育途径,降低成本,减少燃煤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从2006年1月22日~2月22日,历时30天,进行了褐毛鲿幼鱼中间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9.
黑鲷人工养殖技术讲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讲 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1 鱼种培育 培育鱼种可采用苗种中间培育、鱼种单养、鱼种套养及混养等方法。1.1 苗种中间培育 培育池选用水深1米的室外水池,放苗种前彻底清池、消毒,全长30毫米左右的鱼苗,就可放入中间培育池进行培育,每平方米放养40~50尾,培育至  相似文献   

20.
黑蝶贝养殖现状与前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蝶贝是目前唯一能批量生产黑珍珠的珍珠贝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进行黑蝶贝的研究和培育,在人工育苗、苗种中间培育、插核术前处理、关键插核技术及术后休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程度。在养殖及珍珠培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苗种培育阶段暴发的外套膜流行病;海洋环境恶化导致的高死亡率;插核后死亡率、脱核率高,造成存珠率不高等。针对黑蝶贝繁育、培育、插核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养殖现状与问题进行述评,为黑蝶贝健康养殖的进一步研究及黑珍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