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动植物检疫所随着进出口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检疫机构和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检务工作在对日常检疫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协调与联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检疫工作必须和重要环节。随着检疫业务的增加,检务工作急待加强和正规化。但是长久以来,这方面工作一直没  相似文献   

2.
南京局从单证的管理入手加强检务工作王剑春徐瑛徐培方检务工作是围绕检疫单证展开的,检疫单证既是依法施检和放行的凭证,又是检疫收费和业务统计的依据,还是检疫机关对内对外加强检疫管理的基础。我局就是从单证的管理入手来加强检疫业务管理工作的。一、做好受理报检...  相似文献   

3.
检务工作是随着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从检疫业务工作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完善的。目前尚未对检务工作作出统一规定,各口岸局的业务流程不尽相同,检务部门的职责范围也有差别。检务部门是动植物检疫机关的窗口,检务工作是动植物检疫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检疫执...  相似文献   

4.
康有林 《植物检疫》1992,6(5):364-365
检务管理是口岸动植物检疫业务的重要一环,它与现场检疫、室内化验等共同构成了检疫业务的整体。随着检疫领域的拓宽和检验技术的发展,对检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步出简单的“收发”模式,还要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现就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初步探讨。1 检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口岸动植物检疫所与外界的业务往来  相似文献   

5.
莫晓凤  冯家望 《植物检疫》1999,13(4):253-255
检务工作离不开检疫单证,检疫单证管理与应用水平的高低反映了检疫质量的优劣。拱北动植物检疫局除使用农业部和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印制的检疫单证外,还根据本局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设计印制了部分用于植物检疫内部管理的送检单、报告单、申请表等多种单证,并通过对这...  相似文献   

6.
审核检疫单证是检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既要给检疫人员提供检疫依据,又要为外贸单位顺利结汇提供方便,做到既把关又服务。因此,检务人员必须做好检疫单证的审核工作。  相似文献   

7.
天津局做好检务工作促进对外贸易符子坤促进对外贸易作为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宗旨之一已被写入《检疫法》,检务工作是动植物检疫工作的组成部分,与外贸联系紧密。几年来,我们在做好检务工作,促进外贸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做好出证工作动植物检...  相似文献   

8.
杭州动植物检疫局的检务管理工作,这些年上了几个台阶。1993年12月,将原来分别由动检处、植检处承担的报检、出证、计费、统计等工作,统一到局办公室,形成了检务管理与具体检疫工作分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局面,从制度上避免了由某一检疫人员总揽接受报检、检...  相似文献   

9.
孙长江 《植物检疫》1989,3(6):410-413
在许多行业和部门,计算机的应用已比较普及。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完成许多工作。目前我国各口岸动植物检疫所陆续配备了微型计算机,但是现成的可用于检疫业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软件还很少,《大连动植物检疫所出口检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检务系统)是在汉字dBASEⅢ的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程序软件。使用这套软件能够处理大部分出口检疫业务管理工作中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梧州局探索检务制度改革提高业务管理水平苏志廉1994年前,我局的检疫、检验和检务工作没有分开,审验单证、受理报检、现场检疫、实验室检验、检疫出证、收费、放行、统计以及码头值班、船舶检疫和消毒等工作都由动、植检科全盘负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植物检疫工作在制定和完善检疫法规,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外语水平,改善检疫检验手段,加强情报资料工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加强检务工作,完善检务制度,一直被忽视。据悉,一些口岸所在验证或换证中,多次发现原出具的证书有错误,也有的进口国对出具的证  相似文献   

12.
进境卤虫卵检疫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境卤虫卵的检疫程序主要包括检疫审批、现场检疫、实验室检疫、检疫处理和检疫监督等。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对5批次进境卤虫卵进行检疫,结果未发现沙门氏菌、弧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分离出5株非致病性细菌。将进口卤虫卵孵化后用作中华绒螯蟹和中国对虾人工育苗饲料,育苗过程中的病害与该卤虫无相关性。文中还提出了加强进境卤虫卵检疫管理、制定专项检疫工作程序与操作规程和加强卤虫传播水生动物病害机制研究、提高水产养殖生产防病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 ,植物检疫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当前 ,我省植物检疫工作还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 ,亟待更新观念、加强管理 ,确实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1 山西省植物检疫现状山西省各市 (地 )县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均设置了植物检疫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宣传植检法规、制定工作计划、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核发农业植物检疫登记证、开展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引种后的疫情监测、检疫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完成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 1 认真宣传贯…  相似文献   

14.
苏宝良 《植物检疫》2003,17(4):252-253
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局陆续发布联合公告并出台了相关检疫规定。各口岸在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中截获大量疫情 ,防止了有害生物的传入。可是 ,作为铺垫木料的入境散货船舶垫舱木因其特殊性 ,它的检疫管理往往被忽视。吴淞局将入境散货船舶垫舱木检疫管理作为木质包装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通过一个阶段的工作实践 ,对垫舱木的检疫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下面就吴淞局对垫舱木检疫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1 入境船舶垫舱木检疫现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植检工作的深入开展,植物检疫范围问题已成为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中突出问题之一。许多检疫纠纷都因检疫范围的争议而产生。检疫管理部门和被管理部门的矛盾焦点往往也集中在检疫范围问题上。检疫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的种子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在植物检疫管理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地方,现介绍其在种子检疫管理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RA)方面的情况,希望能对我们的检疫工作起一些参考借鉴作用。1种子进出口检疫管理澳大利亚与许多国家有种子进出口贸易。种子进出口检疫由澳大利亚检疫检验局(AQIS)...  相似文献   

17.
植物检验检疫较早运用了分级分类管理方式。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进出口植物检验检疫的工作量迅速增加,疫情检出与疫情防控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植物检验检疫在保障经济安全,发挥促进出口、调控进口、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等方面的责任越来越大。在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与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做好分级分类管理,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1植物检验检疫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及原则植物检验检疫中的分级分类管理,就是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区分管理对象,分等级、类别实施检验检疫及监管。1.1风险种类及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根据产生风险的来源不同,植物检验检疫中的风险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1]:一是检疫操作类风险,主要是由检疫措施和检疫方法产生的风险,包括现场检疫风险、检疫抽样风险、检疫标准不适当风险、检疫处理风险、检疫操作不规范风险等。二是生物特性类风险,由有害生物特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导致的易传播、易扩散而难以防范的检疫风险,包括货物携带风险、包装物传带风险、运输工具携带风险、适宜生境定殖风险等。在植物检疫中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是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即综合评价有害生物传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查验体系具有查验依据已成体系,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查验主体机构覆盖面广、查验人员多,但管理职能分散;查验场所和方式越来越多;查验的设施设备配置、实验室建设和查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查验的职能更加宽泛但部分检疫查验工作薄弱等特点。发达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查验表现为查验依据完善公开;以风险分析为决策依据;统一管理、合理分工、紧密合作;查验程序系统化、标准化;检疫查验要求公开透明、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综合分析中外动植物检疫查验的特点,中国特色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查验体系的"特色"表现为"高度协调、进出并重、方式多样",即高度协调的查验机制、进出并重的查验格局和灵活多样的查验方式。根据现状,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完善进出境动植检查验设施建设;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查验分工合作机制;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查验依据;提高效率,进一步完善查验技术手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薄弱环节的重点查验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国家质检总局参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国际贸易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制定了出境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第69号令).新的管理办法与过去的木质包装检疫规定相比,在除害处理、查验及检疫监管模式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标志着我国植物检疫工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市场逐年扩大,检疫对象传入与传出的危险性也加大。为此,东昌府区植保站于199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种子市场检疫管理工作。从贯彻落实《植物检疫条例》、《山东省农作物种子检疫管理办法》及《山东省农作物种苗检疫工作程序》入手,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