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北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地区71块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和58株平均优势木解析木的514对树高-年龄数据作为编表材料,从12个数学模型中选定lgH=-0.205 9+0.770 01gA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50年,指数级距为2 m,运用标准差调整法导出7~17m6条地位指数曲线,最终得到华北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相关系数检验、拟合显著性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可用于华北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以期为当地天然次生林优化林分结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异龄纯林为研究对象,用连续调查的固定标准地为数据源,构建了ANN和负指数函数直径分布模型。拟合结果表明:①ANN拟合精度均在97%以上,负指数函数拟合精度在60%~80%,ANN拟合精度明显高于负指数函数拟合精度;②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ANN不论树种、起源、林分生长曲线复杂度、分布曲线类型,均有极好的拟合效果;③随着林分年龄增加,偏度和峰值逐渐减小,林分直径分布由相对集中向相对分散转变。说明ANN具有无限逼近任意非线性的能力,可以用来拟合复杂的林分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土壤碳储量分配格局,通过对河南省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27个标准样地的调查,分析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土壤层次的碳储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栓皮栎林不同生长阶段地表土壤的碳储量最大。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土壤各层次的碳储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有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呈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碳储量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不同生长阶段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在0~50cm土层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和碳储量均逐渐减少。土壤容重、有机质和碳储量在土层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不同层次之间差异较大。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碳储量水平较高,对该地区森林碳储量具有重大的贡献,主要是与该地区有机质、碳含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栓皮栎采种、育苗、栽植及幼林管理等各环节技术要点,旨在为天然次生林区栓皮栎的人工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该文依据“太行山天然次生林经营类型划分”课题组调查的144块标准地材料,以立地亚区为单位,运用多无线性回归和数量化分析方法,为栎类次生林主要树种栓皮栎、蒙古栎和辽东栎筛选出主导立地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立地类型,建立各树种的生长预测模型,对立地质量作出评价,为经营类型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实验在东北林业大学干燥实验室进行,采用MATLAB中log-sigmoid型函数(log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用落叶松木材的干燥温度、湿度、循环风速及平衡含水率作为输入变量,以木材含水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4∶S∶1的木材干燥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120组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及检验,得最适宜的网络结构为4∶10∶1,均方误差函数mse=0.001 7,总体拟合精度为96.86%。该模型能够运用到相同条件下的其他树种的木材干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兴安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的影响,为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次生林的有效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50株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采用S-Plus软件中的NLS函数对8种常用的林木生长模型进行拟合优度评价,进而确定最优基础模型;通过再参数...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同一龄组不同立地条件下的13块栎类天然次生林样地,以其内的主要栎类树种甜槠和锥栗为研究对象,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正态分布函数分别对两种树种的株数和直径相关关系进行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卡方检验,找出较优的拟合函数;利用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及传统的多项式模型,对...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臭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72块小班调查数据、178块复位样地数据及96株解析木数据,根据臭松优势木树高生长现状,分别拟合得到最优导向曲线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分别采用标准差法、指数级差法及落点检验法对2种地位指数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如下:标准差法显示两种地位指数模型精度都较高;指数级差法表明单形模型跳级的情况都高于多形,无跳级次数低于多形;落点检验法发现单形地位指数曲线簇中,散点溢出曲线簇范围的散点占总散点数的10.7%,而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簇中,散点溢出曲线簇范围的散点占总数的2.7%。因而,立地类型多形地位指数模型更适宜于编制吉林汪青臭松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树高曲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以河南农业大学三区内毛白杨人工林99株的断面积平均直径和树高资料为基础,研建了树高曲线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和幂函数模型。通过两个函数模型的比较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精度高、误差小,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在用幂函数拟合较差的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也取得很高的精度,其拟合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改进栓皮栎树高预测混合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高与胸径是森林资源调查中2个重要的测树因子。鉴于树高测量相对不易实现的问题,以金华市永康市西溪镇的94株栓皮栎树为研究对象,在比较林业上常用的10个树高曲线模型拟合效果的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Gompertz树高曲线模型,提出并构建了含有立地因子的Gompertz混合效应树高预测改进模型。实验表明:1)当对Gompertz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时,引入随机参数b_1,b_3时模型拟合最好;当对Gompertz混合效应改进模型拟合时,引入随机参数b_1,b4时模型拟合最好。2)构建的Gompertz混合效应改进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 779,Gompertz混合效应模型决定系数为0. 553,Gompertz模型决定系数为0. 542,即仅凭混合效应方法构建模型对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并不明显。实验证明了本文构建的Gompertz混合效应改进模型大大提高了栓皮栎的树高预测精度,为研究树种树高-胸径关系模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栓皮栎天然林中随机抽取60株林木作为对象木,以对象木为依据,研究栓皮栎天然纯林中个体竞争与生长的关系,选用简单竞争指数并建立以个体树木生长为基础的与距离有关的单木生长模型,为预估栓皮栎生长提供一条简明的途径。同时,还分析了竞争指数的变化规律及竞争指数与生长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径阶平均竞争指数预估模型,简化了竞争指数的测算,进而为建立从单木到全林分的整体生长模型研究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牡丹江林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以东京城林业局为例,天然次生林的面积占全局有林地总面积的59%,其中柞树次生林占49%,杨桦次生林占10%(1971年)。天然次生林在森林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后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优势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永仁县的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优势木胸径为研究对象,选择Logistics、Gompertz、Richards、Korf、Levakovic、严格苏马克和Hossfld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通过对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和预估精度的分析,从中选出最优生长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生长模型对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优势木胸径生长拟合的精度基本相近.最优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鄂西南武陵山区利川市汪营镇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态、Weibull、Gamma分布3个分布函数,对研究区30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6块标准地林分直径结构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直径分布主要集中于6~18cm中小径阶,直径标准差在3.91~6.00cm之间,偏度系数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均往左偏,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峭度系数多为负值,直径分布函数曲线较平坦,直径分布观测值相对较分散;3个分布函数中,Gamma分布的概率p值均最大且大于0.05,拟合效果最好,Weibull分布次之,正态分布拟合相似程度最低。该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直径结构不合理,应加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措施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研究结果将为该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搞好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对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林木生长,增强企业后劲,缓解可采资源危机,使天然次生林从低效生态平衡转变为高效率多功能的生态平衡,具有很大的作用。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经营和培育天然幼、中龄林,因地制宜地以目的树种更替那些非目的树种,从而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年生长量,提高林地总生产力。如上经营技术已被黑龙江省森工战线列为“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工程”,本文是对该“工程”实施技术的研讨。1可实施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的林分现状为了搞好关于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技术的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林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以东京城林业局为例,天然次生林的面积占全局有林地总面积的59%,其中柞树次生林占49%,杨桦次生林占10%(1971年)。天然次生林在森林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后备资源。因此合理组织次生林经营显得非常必要。抚育管理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内容,而抚  相似文献   

18.
甘肃小陇山白皮松树干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94-99
以甘肃小陇山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分析其生长指标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的总生长量的变化均呈现递增趋势。胸径和树高在幼年时期生长较慢,随年龄的增长生长速度先增加后减缓,呈现"慢—快—慢"增长趋势。材积总生长量在0~15 a增长缓慢,15 a后开始增长迅速,到63 a仍保持增长趋势,未结束生长期。白皮松胸径、树高、去皮材积与胸径生长模型均以三次曲线函数为最佳,而"胸径-树高"模型则以幂函数方程拟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从影响林分生长的立地、年龄、密度3个主要因素出发,利用优势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这一特点,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思茅松天然次生林中设立98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以Logistic和Richards理论方程为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分年龄构建了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生长模型系统。研究表明Logistic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它作为描述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基本模型,能很好地表达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单木冠幅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5):65-70
以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 531株单木冠幅实测数据,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单木冠幅预测模型展开研究。首先从9个常见的冠幅-直径候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作为构建冠幅模型的基础模型;接着从林分测树因子、立地因子和林分竞争指标中选出与冠幅相关性较强的因子作为模型自变量进行建模;最后利用偏差、剩余均方根误差R和决定系数并结合似然比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为:三参数的逻辑斯蒂形式的冠幅-直径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并且模型参数可解释,因此把该模型作为构建华北落叶松单木冠幅模型的基础模型;对象木冠长、林分密度和林木竞争压力指数与冠幅相关性较强,当基础模型中考虑这些因子时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所构建的冠幅模型可为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