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的功能是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质,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和美学价值、旅游、科普教育等。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分布不均,水分补给差,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溃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固,生态功能脆弱。进行生态修复应当因地制宜,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可划分为水生植被、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植被和湿生木本植被4个植被型、11个群系组、44个群系,其中洲滩沼泽化草甸植被分布面积较大,永久性水生植被分布面积较小。通过对主要湿地植被群系结构研究分析,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群落主要由湿地草本植物组成,其湿地植被的外貌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图们江流域湿地空间格局变化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们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湿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源头及上游以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中游多为草本沼泽,下游到图们江口,湿地分布广泛,主要类型为天然和人工湖泊,草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保护湿地的环境功能,必须加强湿地环境监测,合理调整湿地空间结构,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省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调查,对该区河流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群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嘟噜河湿地植被划分7个群落类型(Ⅰ湿地灌丛、Ⅱ典型草甸、Ⅲ沼泽化草甸、Ⅳ草本沼泽、Ⅴ沉水型草塘、Ⅵ浮叶型草塘和Ⅶ挺水型草塘)。物种丰富度指数范围为3.6~14.3;物种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5~0.93,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4,群落间的相似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5.
杨东霞 《中国林业》2013,(23):34-34
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泉水湿地等;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库、坝塘、水田等。山西省大同市河流湿地主要分布于海河、黄河两大流域,以海河流域为主,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甘州区乌江镇平原村湿地群落植物物种的组成、分布等情况,对湿地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江镇平原村湿地共收集高等植物25种,隶属15科24属,以挺水型、湿生型和喜湿植物为主,且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植物种数量的绝对优势,1年生植物水稻分布面积较大,多年生植物芦苇次之。湿地植被具有典型成片分布的特点,在季节性积水洼地,主要以芦苇群落分布为主;在浅水区,以人工水稻群落分布为主。两群落组成较相近,群落相似性系数达61.11%。  相似文献   

7.
以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ENVI等软件平台,利用1987~2015年共4期Landsat影像,分析了纳帕海湿地近30年来湿地面积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纳帕海湿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尤以2005年以后的减少程度为剧,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与沼泽化草甸面积减少为主;非湿地面积表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建筑用地的变化最为明显;(2)湿地与湿地的转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转化为草甸;(3)湿地与非湿地的转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草甸转化为垦后湿地和建筑用地;(4)人为活动成为导致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卞少文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4):90-93,97
据2001年进行的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云南的湿地划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永久性及季节性淡水湖泊湿地、沼泽草甸湿地等6个湿地类型。详细阐述其数量及分布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南湿地所具有的多样性、数量多、分布不均匀、水生植被类型多样、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多等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东湿地植被组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湿地共分布湿地高等维管植物70科277种、苔藓植物12科24种,在植物种类组成上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种最为丰富。植被类型分灌丛、灌草丛、草甸、盐生、沙生、沼生和水生植被等7种植被类型。湿地植被的分布既受地理位置、气候、海拔等影响,又受制于水分、土壤和土壤含盐量等因素。湿地演替可以表示为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即随着湿地的发育,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营养的变化,导致植物种类和群落发生改变的过程。湿地植物群落演替是气候、水文以及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观反映了湿地的形成、发育与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类。在植物种类的数量方面,人工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植被作为湿地发育阶段的敏感性指示指标,其分布的差异性对于体现不同湿地类型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高等植物66科174属377种,以被子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91.78%;湿地植物共计21科27属46种,以莎草科最多,其次为灯心草科;湿地公园分布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珍稀濒危植物5种及中国特有植物5种;从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来看,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属性;湿地公园自然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9个群系,无栽培植被;植被调查结果显示,以灌丛、草甸和沼泽占绝对优势,共计17个群系,占总群系的89.47%,其中,温泉水绵沼泽是目前中国少数几个湿地公园拥有的湿地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2.
2014年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大山峰沼泽湿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利用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其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大山峰湿地共有维管植物180种,隶属于70个科147个属,被子植物在科、属、种水平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草本植物为主;湿地植物主要由小型科和单属科、少种属和单种属组成,种系分化程度弱;人工干扰形成的群落占60%;黄山松林、冻绿群落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深山含笑林、牛鞭草群落,黄山松林、杉木林的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枫香—鹅掌楸混交林、冻绿等群落,而优势度指数则高于其它群落,表明大山峰湿地的物种数量分布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全面调查,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内湿地斑块共有102块,分为5种类型,永久性咸水湖湿地由21个湖泊湿地构成,季节性咸水湖湿地由12个湖泊湿地构成,河流湿地由4条人工及自然河流湿地构成,季节性咸水沼泽湿地由24处沼泽湿地构成,沼泽化草甸湿地由41处沼泽化草甸湿地构成,各类湿地所占面积比例依次为28.05%、1.50%、1.25%、43.97%、25.23%,各类湿地植被覆盖率依次为22.50%、35.16%、2.50%、67.41%、55.60%,后两类湿地中有狗尾草和灰菜分布与生长,显示湿地干旱化的征兆已十分明显。在湿地植物中,典型指示性湿生植物三棱藨草分布有限,是导致鹤类、雁类等水鸟减少的原因之一。目前只有霍林河、洮儿河可为向海湿地供给与补充水源,额穆泰河已无水可供,从2003年开始截至2016年,共补给水40.63亿m3,年均2.90亿m3。向海湿地水资源短缺、生境破碎化与退行性演变是存在的主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山包湿地属于典型的季节性湿地,湿地面积斑块状分布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以大山包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调查大山包湿地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湿地群落划分为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和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对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外来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为菊状千里光(Senecio laetu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的Ⅰ群落、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细芒羊茅(Festuca stapfii)的Ⅲ群落、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的Ⅳ群落;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为尼泊尔蓼+透明鳞荸荠(Heleocharis pellucida)的Ⅱ群落。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Ⅰ、Ⅲ、Ⅳ)其Shannon-W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Ⅱ),有外来物种分布的群落其物种多样具明显优势。白花三叶草在6种外来物种中,扩散能力最强。白花三叶草为豆科植物,改善了湿地的土壤肥力,促进沼泽湿地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以种子植物为主,此外尚有蕨类、苔藓、菌类、藻类和地衣类等。种子植物共有546种(其中包括22个变种,1个亚种),分属于58个科和231个属。地带性植被以草原为主。由于本区地处大兴安岭西麓,所以天然植被从草原带向山地森林带过渡,加以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的差异,植被类型比较复杂。除了广泛分布的草原植被外,还有森林、沙地植被、草甸等植被类型。该区是内蒙古草原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开展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多样性调查,摸清区域内天然植被现状及分布特点,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内天然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类型、6个植被亚型、18个植被群落,对每一类型的植被群落进行特征与结构的详尽描述,对植被保护价值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了植被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1丰富的阿勒泰地区湿地资源 阿勒泰地区湿地类型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盐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湿地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及乌伦古河流域。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图们江下游典型沼泽、河流与湖泊湿地,以优势植被群落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湖泊湿地中3种植被群落下土壤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真菌、放线菌含量差异显著,沼泽湿地与河流湿地中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他微生物类群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研究区湿地土壤细菌占总PLFA含量的90%以上,而放线菌占2%~4%,真菌占1%~7%。通过对9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距离5~10与10~15时,分别将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微生物分为4组与6组,表明同种类型湿地下的微生物群落也会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多种群多规模格局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黄灌区绿洲以及井灌区绿洲外围天然沙冬青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Ver Hoef修正的多规模排序法和Dale提出的格局强度及多种群格局一致性指标等分析方法,分析两个群落内的多种群多规模格局、多规模格局内植物种的贡献率及其组合、格局强度以及格局一致性,探讨两种灌溉模式绿洲外围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特点、不同格局规模上植物种间关系,为该区人工防治荒漠化及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黄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格局规模较小,而井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格局规模相对较大;两个群落都以多种群灌木格局为主;黄灌区绿洲外围沙冬青群落整体格局强度相对较大,但格局一致性却相对较低.而井灌区则正好相反,整体格局强度相对较小,但格局一致性却较高.  相似文献   

20.
侯锋 《中国林业》2010,(6):39-39
甘肃省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弱水水系)中游下段,属河西荒漠地区的湿地。湿地类型主要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主要包括黑河永久性河流湿地、羊达子河季节性河流湿地、宣化镇乐三村官湖季节性淡水湖、黑河两岸河滩泛洪平原湿地,以及沼泽湿地中的草本沼泽和灌丛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