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条山林区,首次发现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黄菠萝天然群落分布。利用GPS导航、地形图测算,结合环境因子对野生黄菠萝生存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阴沟野生黄菠萝分布面积约0.5 hm~2;7个样方可划分为黄菠萝、山核桃、漆树3个群系;中度海拔、中坡位有利于黄菠萝生长,小阴沟黄菠萝多分布在20°以上的半阴坡,群落的盖度及优势种会影响黄菠萝幼苗的更新状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pH值处理对黄连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苗龄50天的黄连木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浇灌pH=7.5的自来水为对照,分别使用p H值为3.5、4.5、5.5、6.5、8.5、9.5、10.5的自来水浇灌种植土,待种植土壤pH值基本稳定后移栽,30天后进行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pH值处理对黄连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pH=6.5~7.5时,黄连木幼苗各生长和生理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pH5.5或pH8.5时,黄连木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黄连木具有较大的酸碱度适应性,能够正常生长的酸碱度环境为pH=5.5~9.5之间,生长最为适宜的酸碱度环境为pH=6.5~7.5之间;p H=6.5时,黄连木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重等指标都达到最大值;过酸和过碱的环境黄连木幼苗的根系活力明显降低,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薇菜是1种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食用蕨类植物,但其经济利用受到野生资源量的限制。为了探讨其适宜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作者对宜昌大老岭地区的野生薇菜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研究表明:①偏好以软阔树种占优势的中、成龄森林立地,成熟针叶林和中、成龄硬阔林立地次之;以海拔900~1 500 m最为适宜;分布以北坡为主。②利用野生母株繁殖,生长快、见效早;孢子繁殖母株培育时间长,但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好。③薇菜对土壤肥力要求高,施高效叶面肥能快速促进其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从坡向分布来看,珙桐主要分布在阴坡湿润地区;坡位分布特征上,珙桐天然分布主要以中下坡位为主;在海拔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平均为193.75株·hm~(-2),天然更新区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和中下坡位。  相似文献   

5.
国外生态经济树种沙棘引种驯化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我国高寒地区生态经济林树种遗传多样性,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遵循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原则,根据引种区气候、土壤、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等主要环境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宜俄罗斯为供种区。以6个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品种为引种对象,在引种驯化及区域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评价子代生态适应性、生长表现及果实品质,确定YSH和HJN为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宜品种,且品种内家系间数量性状变异较小,生长稳定,具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不同树种幼苗影响的作用机理,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五角枫(Acer mono)为试验对象,设置4种竞争方式(无竞争、全竞争、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4种土壤养分浓度(0、8、16和32 g/m2)及2种养分分布水平(均、异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各环境因子之间既存在独立性又存在相关性。草本竞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状况,生存空间是影响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草本竞争对于幼苗的生长存在不利影响;环境因子影响幼苗生长主要反映在幼苗的生物量分配状况上;环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两种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兴安岭道地药材黄芩的研究,发现野生黄芩的生长环境为半湿润半干旱的向阳山坡,一般坡度较缓,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层厚沙质壤土和粟钙土,土壤微酸至中性,即p H值5.8~6.5适宜,坡度≤12°。本文通过人工方式营造适合野生黄芩的生长环境,并在人工干预下总结出一套仿生态的培育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具有清晰空间结构的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模型,阐明沙地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特征,为重要固沙乔木樟子松天然更新和扩张方向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散生单木为研究对象,利用VonMises分布和韦伯分布构建具有清晰空间结构的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分布模型。基于10株散生樟子松母树及其1374株更新幼苗观测数据,采用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随机模拟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分布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更新幼苗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分布在方位角(正北为0°,顺时针旋转)为0°~127°和216°~360°2个区间中,更新幼苗与母树的距离集中在0.37~10.95m,树龄较高的幼苗主要分布在距离母树较远的地方;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模型由更新幼苗数量模型、方向分布模型和距离分布模型构成,基于模型发现,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的平均扩散方向为北偏东16°,平均扩散距离为5.37m;应用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模型模拟地径为70cm的樟子松母树更新幼苗群体空间格局,生成的樟子松单木天然更新幼苗共97株,模拟的更新幼苗空间分布与观测一致。【结论】樟子松散生单木天然更新幼苗在扩散距离上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分布具有方向性,绝大部分幼苗分布在母树北面。樟子松幼苗存活要求较低的太阳辐射微环境,没有遮荫的环境不利于天然更新。樟子松散生单木的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模型可清晰描述单株樟子松周围更新幼苗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小陇山林区蕙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观测,分析了蕙兰在小陇山林区的分布情况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蕙兰分布于106°10′169″~106°21′643″E、33°44′526″~34°08′903″N范围内,海拔925~1 350 m之间;2)蕙兰多生于次生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常绿针阔混交林下,坡度17°~47°之间;3)蕙兰呈团块状不连续分布。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区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带,也是我省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多年来,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期,由于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植被破坏十分严重,森林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少地方气候失调,木材产量下降。为了尽快恢复秦岭林区的本来面貌,增强秦岭林区涵养水源的效能,并提高木材生产率,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积极选育适宜秦岭高寒地区生长的速生用材树种。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冬瓜杨是适宜秦岭高寒山区生长的速生用材树种。在秦岭林区,群众所叫的冬瓜杨计有三种,一是小青杨 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awa(也称青杨树、冬瓜杨)。树冠广卵形。中龄树皮淡灰绿色,光滑;老龄树皮灰白色。树干下部有浅纵裂。叶菱状卵圆形或卵圆形,  相似文献   

11.
溪口林场杨家山林区,位于东经119°12′,北纬28°52′,该地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低温度-10.4℃,年平均降水量1778.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土壤属山地红壤,土层深厚,pH值4.9~5.2,适宜毛竹生长。毛竹试验山面积计337亩,自1964年开始进行挖山松土和施肥抚育以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温度、光照、土壤等不同处理对黄山杜鹃种子萌发特性和苗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杜鹃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适当遮光处理对幼苗生长有较明显促进作用;在含有50%腐殖土的土壤中,均适于黄山杜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薇菜孢子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薇菜孢子萌发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筛选,研究薇菜原叶体和孢子体萌发的适宜条件、薇菜孢子播种以孢子采集后5~15d;培养基质为腐殖土、温度25~30℃、湿度80%~9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艾军  刘国平 《林业科技》1992,17(2):46-48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林区,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森林植被的分布面积远远超过本区冻土分布的面积。其自然特点是气候多变,土壤浅薄,有多年冻土层存在,形成多年冻土地区的森林环境。1 地理分布与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桓仁山参培育能否成功,培育地选择是关键环节,通过对培育地不同土壤容重、坡向、坡度、林分郁闭度等条件对山参存苗量、生长情况进行试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山参培育与土壤容重、坡向、坡度、林分郁闭度密切相关,培育山参林地土壤pH值在6.3左右,土壤容重在0.73g/cm3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坡向东坡、坡度13°~18°、林分郁闭度0.6~0.7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位于长江重要支流大渡河源流的玛可河林区,是青海省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最大、分布较为集中、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区,在全国林业区划中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型林区。林区总面积10.19万公顷,森林立木蓄积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68%,以川西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海拔3200米—4200米之间的森林生长极限地带。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林区内动植物资源带有明显的高寒特殊性,是青海省一个重要的高寒地带生物基因库。林区共有森林植物67科220属466种,国家一级野生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野生动物29种。1998年在青海省率先启动了天然林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最北部 ,地理坐标为 50°0 5′~ 53°33′E,1 2 1°1 1′~ 1 2 7°0 1 N。这里不仅生长着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珍贵的用材树种 ,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观赏价值极高的野生花卉植物资源。1 野生观赏花卉的特点适应性和耐寒性强 大兴安岭被称为“高寒禁区  相似文献   

20.
松杉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辽宁东部林区的林分类型、立地条件、水热条件、菌包放置方式和处理方式对松杉灵芝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落叶松纯林,坡度小于25°、阴坡半阴坡、厚土层、枯枝落叶层大于5 cm、土壤为弱酸性时效果最好。在20~25℃,林内空气湿度大于75%、土壤表层温度为20~25℃、土壤表层湿度大于60%、林内透光度为0.6~0.8时的水热条件下效果最好。地表堆垒菌包和地下埋设菌包、中间放置木段方式对于培育松杉灵芝的效果均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