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甘肃省临夏市景观格局异质性的尺度效应.【方法】在GIS支持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应用平均信息量、初始信息量、终止信息量、聚合信息量等一些基于样线法的指标对景观异质性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农业用地为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基质;廊道包括交通用地和水体;其余景观组分均为斑块.随着观测尺度(粒度)不断增大,各景观组分的信息量指标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较小的观测粒度下,各景观组分的参数差异较大,当观测粒度大于608m时,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开始趋于均匀,景观异质性的尺度效应不明显.【结论】608m为样线法研究景观格局粒度效应的有效粒度.  相似文献   

2.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沈阳城市森林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沈阳市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以城市森林为对象,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研究了25个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在细粒度范围(粒度边长<30 m)的粒度效应.结果显示:(1)25个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响应可分为3类:单调上升或下降、u型或n型变化和无规律变化.(2)5种城市森林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表现出2种趋势:以小斑块为主的附属林和道路林随粒度增加斑块数量急剧减少,相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以大斑块为主的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景观格局指数对斑块数量变化不敏感,但随粒度增加斑块面积增加,引起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有效格网大小等指数较大变化.(3)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尺度检测图的拐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5 m.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运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并利用简单聚合法将景观类型栅格数据进行空间粒度上推,计算基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采取尺度图谱分析不同时空尺度草地、天然次生林、灌木及人工林等植被类型的景观尺度效应,通过信息熵模型确定了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粒度。结果表明:(1)4种植被景观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而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不同景观指数对时空尺度的响应结果不同,边缘密度、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蔓延度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且90 m为研究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3)草地、天然次生林在1989—2016年期间,破碎化程度增加,对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利用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高程数据(DEM),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粤北地区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景观指数在30~500 m尺度下的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程500 m以下的区域各景观类型分布均较丰富,200 m以下的区域为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区域;除蔓延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均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在景观水平及不同高程上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景观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平均分维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在土地利用类型水平上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景观指数有斑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平均分维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和凝聚度指数。  相似文献   

5.
利用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高程数据(DEM),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粤北地区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景观指数在30500 m尺度下的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程500 m以下的区域各景观类型分布均较丰富,200 m以下的区域为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区域;除蔓延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均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在景观水平及不同高程上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景观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平均分维度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在土地利用类型水平上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景观指数有斑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平均分维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和凝聚度指数。  相似文献   

6.
以石家庄市地表水源保护区为例,应用土壤侵蚀通用方程(RUSLE)计算出研究区2000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通过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计算出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聚集度指数等10多个景观指数,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上定量地分析了石家庄市地表水源保护区土壤侵蚀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得到好转.(2)景观水平上,侵蚀景观的异质性和破碎性降低,侵蚀斑块连接性略有上升,侵蚀景观中的各斑块更加紧凑密集.(3)斑块类型水平上,轻度侵蚀斑块面积增加,已成为侵蚀景观内的本底,景观的异质性和破碎性增强;强烈、极强烈侵蚀区面积有所下降,景观异质性减弱、破碎度变小;剧烈侵蚀面积略有增大,研究区局部侵蚀区域在程度上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能导致人为干扰活动从保护区转移到未保护区,即为自然保护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该效应对保护区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了解自然保护区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幅度和驱动因素对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优化保护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景观格局指数为指标,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评估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研究区森林和农田的土地利用转移变化量占主体,并且是其他地类转移的最主要来源。(2)景观破碎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5~10 km邻近区>0~4 km邻近区>保护区。(3)0~4 km邻近区的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均值均大于保护区而小于5~10 km邻近区;0~4 km邻近区的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和聚合度指数的均值小于保护区而大于5~10 km邻近区,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4 km区域内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为堵塞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滨海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多尺度变化。[方法]运用GIS与遥感技术、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以辽宁省盘锦市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格局指数,从不同行政区单元及空间粒度出发,定量分析了区县级与地级市的景观格局空间尺度特征。[结果]空间粒度上,斑块密度、斑块数等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可预测性强。景观空间格局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尺度都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规律变化,整体趋势一致。[结论]区县级和地市级尺度的湿地类型均受人类影响很大,景观破碎度增加,总体湿地景观结构向简单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自然保护地生态要素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以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00、2010及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面积动态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30年来百里杜鹃景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30年来,有9.3km2土地发生转移,其中耕地净减少4.23km2,林地净增加4.2km2。景观水平上,研究区景观总体上破碎度减小,景观异质性减弱,景观结构趋向简单,景观团聚程度增加。在类型景观格局水平上,研究区以林地为优势景观,林地、耕地及草地斑块破碎程度降低,水域及建设用地变化不明显。总的来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景观格局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方法,对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10县(市、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到9个系统类型、19个亚系统类型、39个生态系统类型;由其所构成的景观格局中,林农系统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为景观基质,与廊道系统等共同构成了效益良好的农田防护林,为该地区农业的高产、稳产提供坚实保障;景观多样性指数1.053 5,均匀度指数0.479 5,但各斑块的破碎度指数均较大,平均斑块分维数较小.典型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主要受其中草本层的影响;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河南省黄淮海平原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具有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马海英  郭丽红  马燕飞  谢远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65-6866,7040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域,对2006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图进行了解译,得到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同时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13种类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景观缀块特征指数等7项景观生态指标,应用FRAGSTATS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高山草甸,占总面积的30.91%,其次为干旱草原和湖泊,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7.48%;研究区湖泊具有最小的景观形状指数(LSI为2.65),说明其形状较其他景观类型规则;研究区的景观特征是以高寒草甸、湖泊和干旱草原为景观基地,河流为廊道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张芬  吴泉源  张辉  徐燕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82-5385,5656
综合运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济南市历城区1993年TM、2001年ETM、2009年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分析了研究区在类型和景观2个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6年间,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显著。①从斑块类型水平上看,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由1993年的488.15 km2减少到2009年的324.37 km2,减少了33.56%,斑块数目增多,破碎化程度增加,连接性降低;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呈现扩展趋势,面积显著增加,增幅达147.05%,斑块结合度指数增大,连接性增强。②从景观总体水平上看,斑块个数、蔓延度指数、周长-面积分维数都呈下降的趋势,斑块形状趋于简单,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分离度指数都呈上升的趋势,景观异质化趋势上升。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将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扬州瘦西湖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扬州瘦西湖新区数字线划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选取斑块大小、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等指标,对湿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湿地斑块共计780个,而斑块形状指数PSI≤1.50的斑块数目为464个,湿地斑块形状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湿地景观类型也较多,但多样性指数不高,显示出较高程度的破碎化。据此,对研究区的湿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立绿色河流廊道系统、保护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等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都市区的城市融合区域成为发展重点,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影像,应用景观指数、空间统计学、网格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2007-2018年郑州白沙组团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空间自相关动态特征.研究表明:(1)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多样性提升,连通性降低.斑块面积比中农用地虽然保持最大值,但减小幅度最大,建设用地增长较快,绿地和水体增幅不大;(2)总体上各指数的Global Moran's I都大于0,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及农用地、交通用地的空间正相关性随时间增强. 2018年1.5 km×1.5 km尺度上景观破碎化和多样性的空间正相关性较高,高值区聚集现象突出;0.5 km×0.5 km尺度上水体的空间正相关性最高,绿地的高值聚集区域较多;(3)聚集特征逐渐呈南北差异:南部建设用地的斑块面积比、交通用地的斑块面积比和绿地的斑块面积比(PLAND)、边缘密度(ED)、景观破碎度(SPLIT)和景观多样性(SHDI)指数高值区聚集,是景观整合与重构的主场地,北部逐渐成为农用地集约发展地,蔓延度(CONTAG)指数高值区聚集;(4)规划政策等人为因素驱动着景观格局的改变,研究区存在绿地、水体发展滞后、景观破碎化区域广等问题,建议南部要加强绿色网络体系的发展,北部要提高农用地保护水平,禁止建设用地无限制扩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2年的Landsat 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缀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野外的实地考察,得出以下结论:①研究区的总体景观格局呈现“基底—廊道—缀块”的结构特征,其中高山草甸为景观的基底,河流为廊道,其他的景观类型以缀块的形式分布;②该区的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但由于缀块数量多,破碎化程度高。而且景观类型的形状不规则,复杂程度高;③不同景观类型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市作为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深居中国内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景观斑块,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石河子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型绿地面积中以单位附属绿地面积最大,道路绿地次之;公共绿地中以面积>10 000 m2的大型斑块为主,居住区绿地中各级斑块数量相当,但仍是大型斑块所占面积最大;市区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最大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79),破碎化指数为22.87个·km-2,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高,为2.21 km·km-2。表明石河子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状况良好,但仍应加强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并注重使用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8.
以甘南县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图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利用景观这一尺度单元对甘南县域系统土地利用类型按照权属和行政区进行景观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斑块体特征上,国有区域与集体区域相比,斑块体面积较大,密度较小,景观破碎程度较弱;各行政区中,以甘南镇斑块体面积最小,密度最大,农牧渔场区斑块体面积最大,密度最小.在景观格局特征上,国有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集体区域高,而优势度指数较集体区域低;各行政区中,巨宝乡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平阳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从景观类型分布看,县域整体景观特征是以农牧景观为主体,其中国有区域与集体区域也都如此,只是分布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各行政区中,国营林场区以林地景观为主要类型,农牧渔场区以牧草地景观为主要类型,其余各单位皆以耕地景观为主要类型.从区域景观总体特征看,其东南及南部冲积平原区斑块体较大,密度较小,景观类型较为丰富,破碎度较弱,而西北及北部丘陵区及漫岗区斑块体较小、密度较大,景观破碎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Tm遥感影像,采用尺度占优聚合后多尺度分析各景观指数的方法,筛选确定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并在特征尺度下对交错带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2个景观指数中,有9个景观指数随尺度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且拐点十分明显,其中有6个景观指数在510m处发生转折,景观在510m尺度处具有等级结构,510m为交错带景观特征尺度。特征尺度下交错带景观格局表现为其他类型(包括裸地、居民区、公路等)面积最大,其次是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地,水体面积最小;斑块形状复杂性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草地水体其它;森林斑块数量大,为研究区景观斑块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景观基底性质;景观聚集程度高,蔓延度低,破碎化程度低;景观以少量较大斑块为主体,同时还包含很多小斑块,景观类型较单一;水体数量少且面积小,破碎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对道路网络的响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福建省武夷山市土地景观和森林景观为例,通过测定土地类型和森林类型2个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定量分析道路网络对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道路网络影响下,武夷山市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在土地类型尺度上,全市斑块数增加14.08%,平均斑块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