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土壤的质量好坏是关乎粮食安全和未来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从开展规模化野外实地监测、土层微形态特征分析和室内模拟实验,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通过宏观探明现代关中农田土壤质量现状与空间变异规律,微观分析揭示了其退化发生机理,综合分析了土壤紧实化和钙饱和度下降对土壤和作物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构建了关中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调控技术,这将对进一步提出关中农田土壤潜在退化综合调控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适宜毛竹冬笋、春笋生长的土壤紧实度,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分析了浙江遂昌县61块标准地冬笋和春笋产量及其与土壤紧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当年冬笋和春笋产量与土壤紧实度之间相关关系不紧密;②每个土层只有当土壤紧实度处于中等区间(15 cm内,100~150 kg·cm~(-2)、16~30 cm,301~400 kg·cm~(-2)、31 cm,401~500 kg·cm~(-2))时,冬笋的生长最有利,(15 cm内, 100~150 kg·cm~(-2)、16~30 cm,301~400 kg·cm~(-2)、31 cm,300~400 kg·cm~(-2))时,春笋的生长最有利,其产量平均值最大,经济效益最好;③土壤紧实度500 kg·cm~(-2)的只占总样地数14.75%。因此,在毛竹低产林改造或培育高效丰产竹林时,应对毛竹林地土壤进行检测,紧实度处在中等区间的,可以取消林地深翻全垦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影响行道树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从土壤的物理化学特征如上层厚度、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土壤的水分供应、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离子浓度等时论土壤对行道树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行道树的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4.
北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樟子松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丰富新疆农田防护林树种、改变现有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单纯、寿命短、材质差、季格变化悬殊、生长衰退、幼树治化的重要措施。兵团农业局与中科院新疆生土所、农八师农业局协作,从1984-1994年开展了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造林9茶,植树2800株,面积38亩,获得初步成功。为推广樟子松造林,现对樟子松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要点进行初步总结。一、造林地的选择樟子松原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及呼伦贝尔盟的红花尔基沙地,其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瘠薄,河地造林生长良好,土壤粘重生长不良,积水会导致…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的野生酸浆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生长季的全程观察,探讨了酸浆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紧实度保持在83~90Pa,土壤含水率维持在25.92%~27.23%时,植株的生长力最旺盛,平均地径可达到4.3mm以上,平均株高在52.1cm以上,单株坐果量高于5个,平均叶绿素含量维持在40.0以上,植株健康度处于优良状态。若土壤紧实度超过100Pa,土壤含水率低于23.32%时则出现植株瘦弱、矮小、产量锐减等生长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6.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刺槐生长之间关系密切,说明水分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则是划分渭北旱塬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不同立地类型间刺槐高、地径生长量由大到小的序列为:沟底塌积土〉塬面黄土〉梁顶黄土〉沟底石砾土〉阳坡下部黄土〉阳坡上部黄土〉梁坡上部姜石粗骨土〉冲风口黄土〉梁顶姜石粗骨土〉沟坡中下部阳向黄土〉红胶土。  相似文献   

7.
为给半干旱黄土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土壤养分的科学依据,对甘肃省陇中黄土丘陵区不同流域(龙滩、安家坡、窎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撂荒地、草地、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在3个流域间除全钾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在农田和撂荒地的不同坡向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林地的不同植被类型间也均不显著(P0.05),但在草地的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变异分析表明,不同流域间养分变异差异不大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养分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流域空间位置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没有明显影响,但土地利用类型对其含量和分布影响大,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坡向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植被类型对其含量及分布有一定影响,农田转变为林草地有利于土壤养分恢复。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142,自引:9,他引:142  
杨维西 《林业科学》1996,32(1):78-85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水已不能有效予以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从而导致植物生长明显衰退以至大面积干枯死亡。土壤干化已成为这一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的严重隐患。造成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类型选择不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群落生产力过高。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防治对策是,在正确的植被建设思想指导下,依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生产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类型,大幅度降低群落密度,合理调控群落生产力,以保持植物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补偿之间的水分平衡,从而维持群落的持续稳产与高产。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坡面林-草边界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位、连续观测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刺槐林-草地复合系统景观边界不同季节时期土壤养分因子进行测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林-草边界土壤有机质、有效P、有效K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含量最高,而土壤有效N含量在生长季前期含量最高。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3个时期的边界土壤养分综合影响边缘效应的位置与宽度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林-草边界土壤养分综合因子具有较明显的边缘效应位置与宽度,生长季、生长季末期土壤养分综合影响边缘效应的位置都为从林内8m到林外4m、宽度12m,生长季前期土壤养分综合影响边缘效应的位置为从林内4m到林外8m、宽度12m。  相似文献   

10.
这个试验是用来检验在一种砂壤土和二种壤土中,土壤紧密度对根系增长的关系,试验用原状土周围的紧实土进行了对照,原状土的容量范围为1.3—1.77g/cm~3,在播种后35—45天的实生苗根系(?)穿透作用变化很大,通常随着容重的增加(r~2对每一种土壤的变化为0.60—0.71)普遍地出现直线性倾斜。利用回归方程,限止最多量实生苗根系穿透的容重,测定其数值变化为1.74—1.83g/cm~3。这个数值较高于花旗松 Douglas-fir 的以往记录,然而这个记录与其他在壤土中的苗木概括比较,与防止根系增长的孔隙度变化27%—30%是相互一致的。当高容重限制了生长下降时,极多量根系在不紧实的土壤地表横向生长,其总长度比在最低容重土壤中坚直生长的根系要多。这次试验中,容重对于实生苗的最高度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了根系的阻抗力与紧密度作用的关系以及实生苗根系穿透作用的多变性。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土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集中分布的13个县(市)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带土壤特征和林带生长情况。通过林带土壤与农田土壤的对比研究,发现林带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容重偏大,盐碱地分布地区林带土壤pH值上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在河北兴隆县的生长与土壤深度、坡向和母质的关系。研究表明,它的高生长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5年前,生长缓慢;在5—10年时,年生长加速;在10—16年为生长的全盛期;经过16—20年后,生长下降。土层的发育和它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土壤深度强烈的影响松树根的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相同的土层深度下,林木长在北坡比南坡要生长得快些。文章还比较了花岗岩和黄土母质对油松生长的影响。油松在页岩发育的深厚土壤上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南北 6个人工刺槐林样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结合树干解析与土壤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亏缺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的亏缺程度与刺槐林的生长有明显的一致性。南部的宜君降雨充沛 ,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亏缺 ,没有产生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 ,相应刺槐林的生长状况良好 ,没有产生衰退迹象。随着降雨量的减少 ,从富县开始 ,土壤含水量发生了严重程度不一的亏缺现象。富县样地因水分亏缺而形成的干化层已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 ,林分已有了衰退的迹象。样地吴旗、安塞、绥德和米脂则土壤含水量亏缺严重 ,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干化层 ,并且严重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和发育 ,导致人工刺槐林成为低效低产林 ,限制了林分的生态防护效益 ,说明这些地区属于不适宜人工刺槐林生长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呼吸是碳平衡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农田土壤呼吸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频繁,这使得农田土壤呼吸的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必要性。鉴于此,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及其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西蒙得木各试种点(区)土壤重要物理性状的测定,结合盆栽试验、田间植株根系及显微解剖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粒级小于0.005mm的含量在紧实土中超过15%,疏松土中超过30%;紧实而粘粒少的土壤含水量超过25%,疏松土壤中超过32%,旱季低于2.5%,是导致西蒙得木根系发育不良,生势衰弱,诱致病原菌侵染,从而导致植株枯萎的主要原因。1990年对各试区的全面调查,其生势表现与试验结果完全一致,2001年对残存植株跟踪调查结果,亦证实了这项研究成果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16.
对喀斯特不同岩性发育区自然土壤的紧实度、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发育形成的自然土壤紧实度较高,土壤抗蚀性较强,其中自然土壤紧实度以泥灰岩最低,较容易受到侵蚀;纯碳酸盐岩区发育形成的自然土壤的抗蚀性要高于泥质碳酸盐岩区,纯碳酸盐岩区发育的土壤坡面不容易发生崩塌。  相似文献   

17.
对陕两省吴旗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乔术(山杏和刺槐)、灌木(荆条、沙棘)及对照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l%;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林地。结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旱区土壤瘠薄,降水少,蒸发量大,造林成活率低,为提高山旱区造林成活率,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结合巴彦淖尔市山旱区抗旱造林实际,总结历年推广经验,提出一些适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N2O作为土壤硝化及反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其排放受到土壤理化性状、气候因素及农田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在概述农田土壤N2O排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同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其观测所采用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对策,以期为控制农田土壤N2O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压实对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压实,这不仅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也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土壤压实方面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土壤压实对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