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对编号为Ms-3,Ms-7,Ms-8,Ms-9的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分期播种,进行育性观察、差异性分析及稳定性研究,从而鉴定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是否彻底以及育性是否稳定.结果表明: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在元江可以繁殖,同期播种品种间育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以3月8日播种水稻温敏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最高;建水不同播期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影响不大,但品种间育性差异显著,除Ms-7外,其它几个温敏不育系在不同播期不育度达99%以上,育性转换彻底,自交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小,不育性稳定,可以制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期播种的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2个水稻品种(‘辽星1’、‘辽优52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期,分析播期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星1’在I、III、IV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少用积温400℃左右;I和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15.50%,III播期增加3.85%。‘辽优5218’在III和IV播期分蘖数到达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3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分蘖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7.12%、32.51%、19.59%。(2)‘辽星1’在I和IV播期株高较II播期偏低,III播期最高;‘辽优5218’在I、III、IV播期株高偏低,I播期最矮。(3)‘辽星1’在I和II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分别多用积温300℃和200℃左右,IV播期少用100℃左右;I、III、IV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增加48.5%、113.3%、31.6%。‘辽优5218’在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500℃左右,III和IV播期分别少用400℃和100℃左右;I和III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27.6%,IV播期增加20.9%。(4)‘辽星1’在II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V播期最低;‘辽优5218’在I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II播期最低。(5)‘辽星1’在I、III、IV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分别减产5.64%、6.27%、27.25%;‘辽优5218’在I播期的产量较II播期增加5.66%,III和IV播期分别减产13.14%和31.29%。(6)≥10℃积温2700~2800℃,平均温度24℃左右更适宜辽宁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挖掘小麦品种郑麦 1342 高产潜力,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 4 个播期和 3 个播量的裂区试验,研究郑麦 1342在商丘市适宜的播期播量。结果表明:商丘市郑麦 1342 的适宜播期为 10 月 8-18 日,最佳播期为 10 月 13 日;适宜播量为10.0~12.5kg/667m2,最佳播量为 10.0kg/667m2;最佳播期播量组合为 10 月 13 日的 10.0kg/667m2;播期推迟到 10 月 23 日,适宜播量为 12.5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不同熟期甜玉米的播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甜6号和沈甜7号两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为试材,通过7个播期处理对其播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鲜穗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果穗性状、叶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早熟品种株高受播期影响较大而晚熟品种受影响相对较小;晚播可使叶片数减少1~2片;单株总叶面积在第4期以后明显下降,鲜穗产量随播期的延迟而下降,但前3个播期下降幅度较小。晚熟品种的播期适应性明显好于早熟品种,随播期延迟而减产的幅度较小。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沈甜6号的适宜播期接近1个月,沈甜7号可达1个半月左右并可作为夏播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6.
冬前积温对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冬小麦适宜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黄淮冬麦区的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北部冬麦区的保定1997—2006年期间的小麦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9日—18日;石家庄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5日;衡水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2日;保定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初步认为,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黄淮冬麦区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8日,北部冬麦区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越冬率及其叶片中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便分析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调查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播期条件下冬油菜叶片中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播期对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一定影响。在8月16日、8月23日、8月30日、9月6日4个不同播期处理中,播期1和播期2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播期3和4的SOD活性、可溶糖含量、可溶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较低,这与其越冬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适期早播可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而播期影响冬油菜的越冬率主要是不同播期条件下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吉花3号、吉花4号、吉花1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5月25日等五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类型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花生叶片保护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播期对丙二醛含量有显著影响,在播后90 d及105 d,5月20日和5月25日两个播期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播期,不利于花生的荚果及产量的形成;三种类型花生都是5月5日播期的产量最高,而5月25日的播期的产量最低。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播期的花生植株性状及最终产量的测量,为吉林省花生播种的最佳时期在理论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春小麦银春10号在甘肃中部灌区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通过设置4个播期和5个播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期间、播量间、播期播量互作间对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甘肃中部灌区银春10号的最佳播期为3月8日,适宜播期为3月8-13日;最佳播量基本苗为550.5万/hm~2,适宜播量基本苗为510万~570万/hm~2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晚稻品种在不同播期处理下的产量、生理特征及温光配置情况,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晚粳稻的品种类型及其适宜播期。以大面积推广的2个籼稻为对照、以7个常规粳稻和3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在当地晚稻可用播种期内(6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匀设置播期[即0 d (I)、+T d (II)、+2T d (Ⅲ)、+3T d (IV)、+4T d (V)],研究晚稻随播期的推迟在产量、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等生理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籼稻全生育期略有延长,主要源于灌浆期的延长;粳稻随播期推迟,其灌浆期亦有所延长,但由于营养生长期缩短幅度较大,导致全生育期略有缩短;不同晚稻品种类型间,随着播期的推迟,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产量略有波动。其中常规粳稻在5个播期下产量[(8.0±0.5) t hm–2]表现基本平稳,差异不显著;籼粳杂交稻先产量增加后降低, 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播期IV和播期Ⅲ达到峰值,最高为11.0 t hm–2和9.1 t hm–2;籼稻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品种类型间产量差异随播期推迟逐...  相似文献   

11.
苗期地温对棉花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苗期地温变化对棉花出苗和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不同播期,调查地温与棉花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5 cm地温受气温影响波动要比10 cm和15 cm土层大,且地温相对较高,随播期推后,不同土层温差变化减小;不同播期约4~5天可见苗,受积温影响不大,但随播期推后,进入苗期时间增长;从第一真叶到见蕾一、二播期仅差1天,出叶时间间隔变短,而二、三播期的间隔则变长;不同播期中第三播期棉花株高最高,高出其他播期达20 cm,差异显著,株宽和始节高度差值也达5.5 cm和5.3 cm,且随播期推迟这种差异增大。本试验认为,不论播期怎样变化,只有地温变化趋缓,才利于棉花出苗和稳健生长,构建理想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盲目拓展播期,通过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热量分布及利弊分析,结合发育期及生物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早播早稻一度获得最高分蘖倍率,但收获时以适期播种最终得到最高的有效茎倍数。早播的获得最大总生物量,适期播种获得理想的产量。早播早稻无效分蘖较多;适期播种在产量结构方面表现出优势;晚播早稻在成穗数、单穗结实粒数上不理想;早播早稻管理成本高,遭遇苗期低温、花期暴雨概率大。晚播早稻抽穗灌浆期遭遇高温热害情况多,对叶绿素、光合、稻米品质有不利影响。拓展播期需综合考虑气候变化与反复性带来的风险,以及热量分布对生物总量与产量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30A为材料,设置六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比值和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比值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播期的延迟,初花时的♂/♀比值减小,不育性逐步提高。130A的♂/♀比值与开花前的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属于对低温敏感的高温不育类型,感温临界值为9.7~13.9℃。对于不同的播种期处理,♂/♀比值与开花前日平均温度相关系数最大的日期是不同的,并且随着播期的延后有向前推移的趋势。经济性状则随着播期延迟而呈下降趋势,130A繁殖制种的播种期安排在10月下旬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的播期、播量,使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穗粒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随着播量增加,成穗数呈略增加的趋势,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籽粒产量最高出现在10月5日这一播期,其产量为8919.0 kg/hm2,播期延迟产量逐渐降低,播量的影响则较小。有效茎蘖数、有效茎蘖率随播期推迟有降低的趋势,说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有效茎蘖数;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减少趋势,以10月5日播期,播量37.5 kg/hm2和187.5 kg/hm2播期结实性最好,结实率达83.9%和78.2%,可见播量的影响则较小,10月25日播期结实性较10月5日降低17.5%,说明播期越晚结实性越差,故适期播种要比晚播有利于提高结实率。‘洛麦22’适宜播期为10月5日,适宜播量为90~12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高油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高油大豆淮豆8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两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结果表明:①A3B4 (播期6月20日、密度30×104株/hm2)是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籽粒产量达到3103.75kg/hm2;②播期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大于密度;③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粒数由多到少,百粒重与播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55-4863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小粒中等穗高产型、大粒多穗高产型、优质丰产型3个粳稻为供试品种,通过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出苗-抽穗阶段天数缩短导致生育期缩短;在不同播期处理下,S2播期各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相对较优,致使S2播期内各品种产量最高,且各类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各类型品种在S2播期加工品质表现最优,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变优,各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S1播期直链淀粉含量相比最适播期S2无显著差异,S3直链淀粉含量相比S2呈显著增加,各类型品种食味值在S3播期表现最优。因此,各类型品种最适播期为4月22日,推迟播期10 d左右对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较小,仍可达到优质稳产要求,这对指导生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鹂  朱钜勇 《种子世界》2004,(10):33-34
低温贮藏的杂交水稻不育系种子金A、特A、枝A,在大田生长过程中,其叶龄数比新种子的减少;幼穗分化比新种子提前;播始历期比新种子缩短。用低温贮藏的不育系种子大田制种,应合理确定播差期。  相似文献   

18.
播期与密度对南方早熟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国审早熟春大豆品种湘春豆2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南方早熟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早熟春大豆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蛋白质含量、蛋脂总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脂肪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有利于早熟春大豆高产,同时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  相似文献   

19.
何菊英  简敏 《种子科技》2011,29(5):26-27
通过不同播期试验,检测不同试点的种子质量和产量,探索两系杂交水稻湘陵628S系列组合的最佳抽穗扬花期、最佳育性安全期以及最佳成熟收割安全期,以确定湘陵628S系列组合适应的制种基地和播期。  相似文献   

20.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京农科728产量及机收子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粒精量播种田间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但均可正常成熟;株高、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呈增高趋势;5月25日播期条件下穗长最长、穗粒数最多。(2)过早或过晚播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且结实性降低。(3)产量以5月25日晚春播处理为最高。随播期推迟,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和机收子粒破碎率增加,进而机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