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逸明 《农业考古》2002,(4):327-334
前 言茶叶因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的不同 ,区分为不发酵茶类 (绿茶、黄茶 ) ,部份 (半 )发酵茶类 (乌龙茶、白茶 )及全发酵茶类 (红茶 ) ,另有后发酵茶类 (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 )的黑茶。乌龙茶属部份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晒青 (日光萎凋 )、晾青 (室内萎凋 )、作青 (搅拌 )、炒青、揉捻及干燥等工序缺一不可 ;在晾青、作青过程 ,进行部份发酵 ,而产生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及滋味。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 ,创制于明末清初 ( 1 7世纪中前叶 ) ,于十八、十九世纪曾风迷欧美 ,十九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闽北扩展至闽南、粤东及台湾 ,自十九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2.
茶香中外的台湾冻顶乌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年,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他们带给亚运村村长的礼物,竟是两盒包装精美,茶味香美的台湾著名土特产“冻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我国茶中珍品。冻顶乌龙茶的祖家在福建。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有个叫林凤池的秀才,要渡海到福建考试,当地善士林三显得知他缺乏盘缠,解囊相助,使林凤池得以成行。后来,林凤池得中举人,为报答林三显恩德,从福建武夷山带回36株乌龙茶苗,送24株给林三显栽于冻顶山,经过繁衍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茶。台湾郁愚著的《茶事茶话》一书中“细说冻顶”篇写到:“冻顶乌龙是台湾茶的幸运儿,也是近三百年来武夷茶的巅峰”。《台湾风物志》记  相似文献   

3.
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乌龙茶制成的乌龙型灵芝发酵茶进行Ames试验,以进一步测定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食品安全性,并与乌龙茶生化成分、感官审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对TA97、TA98、TA100和TA1024株试验菌株无诱导致畸变作用.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水浸出物、粗蛋白、咖啡碱、多糖、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的含量比乌龙茶高13%、21%、16%、78%、110%、131%和157%;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茶多酚含量比乌龙茶低59%.感官评审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品质特征明显优于乌龙茶.  相似文献   

4.
金萱茶属于乌龙茶类,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20多个乌龙茶产品中生产量最多的一个,也是茶叶销售市场上的主打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吴怡仁 《农业考古》2007,(5):268-270
中国之茶以“闽中茶品天下高”著世,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属蒸青团饼茶包括炒青绿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山的半发酵茶。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衰于明而盛于清,历史久远。历经宋元…  相似文献   

6.
台湾乌龙茶自产生至今百多年了,综观台湾乌龙茶业的历史,从起始的台湾茶实为乌龙茶的代名词,到如今只在茶产中占据较小的比重,真乃有沧桑之变。本本就台湾乌龙茶业的产生及其兴衰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福建龙海县前身为龙溪、海澄两县。龙溪县,是在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县治先在古县,后迁漳州、石码。龙溪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长春,土壤多是红壤、黄壤,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龙溪种茶,历史悠久,故有“乌龙茶源出龙溪”之称。乌龙茶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出产,其中以福建的历史为最久。在福建又以龙溪为上乘,产量较多,品质较好。乌龙茶是茶树品种之一,后成为乌龙茶类的统称。乌龙茶包括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种等。其中包种又分为本山、黄旦、毛蟹、梅占、奇兰等数十种。乌龙茶从大范围税,包括福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包种、乌龙;台湾乌龙茶、包种茶;广东凤凰水仙等。福建乌龙茶采制技术精湛,龙以武夷、安溪为著名;而  相似文献   

8.
清香乌龙茶初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香乌龙茶初制工艺探讨福建农业大学陈洪德,张育松恩顶茶场郑金凯前言清香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但发酵程度较轻,仅有10-20%,与绿茶相近①,所以又称绿色乌龙茶。这种茶冲泡后,香气清高又幽雅,滋味甘醇润滑,满口含芳,回味无穷,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为了...  相似文献   

9.
单丛茶是介于全发酵的红茶与不发酵的绿茶之间的半发酵乌龙茶,它体现了乌龙茶制作过程最精细的制茶工艺.现代单丛茶产品,分“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2个茶品种.岭头单丛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原坪溪乡、坪溪镇)的岭头村.岭头单丛茶传统做法乌龙茶,品质稳定,外形条索紧结壮硕,色泽黄褐油润,花蜜香高锐持久,汤色橙黄明亮,耐冲泡.  相似文献   

10.
《今日农村》2002,(11):27-27
近年在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已开始出现特种茶消费热。我国香港、澳门茶叶消费的70%已是特种茶,日本进口乌龙茶也持续增长,从1965年至2001年已增长了454倍,目前,乌龙茶已占其茶叶消费总量的18%,日本专家甚至认为21世纪可能成为乌龙茶世纪。特种茶正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新兴的消费茶类,我国特种茶发展前景广阔。回顾20世纪最后50年世界茶叶产销情况,专家们认为,世界茶类生产和消费结构虽然仍以红茶为主导,但其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而绿茶和特种茶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已成为特种茶中增长速…  相似文献   

11.
赵燕  曹进 《农业考古》1996,(4):303-306
应用人胃腺癌细胞(MGC-803),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测定不同浓度的银芝YZ08乌龙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增殖速度结果表明,0.5 ̄1.0mg/ml浓度的YZ08乌龙茶均能明显抑制MGC-803的细胞增殖。不同茶类对MG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其半数效量(IC50)分别为绿茶0.21mg/ml,YZ08乌龙茶0.31mg/ml,闽北乌龙茶0.85mg/ml。YZ08乌龙茶可明显抑制MGC细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20):114-116
六堡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从发酵工艺上可归类于后发酵茶,因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为世人称道。本文从六堡茶的起源、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微生物学研究、六堡茶的理化研究、六堡茶的医学研究、六堡茶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福建乌龙茶     
福建乌龙茶芬芳醇厚,又有提神醒酒、防暑辟邪等功效,因而驰名中外。日本人誉之为“健康与幸福之茶”。厦门、台湾、闽南、潮州、汕头一带人民最喜爱乌龙茶,视为款待客人的上品。福建各地“台湾同胞旅行社”每次迎接旅居海外的台湾同胞到休息厅时,首先端出一杯热腾腾的乌龙茶招待亲人。同胞们喝到热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到格外温暖和亲切。福建乌龙茶以武夷山和安溪县出产的最出名。武夷、安溪茶区,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夏无酷暑,冬少严寒,这种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最适宜种植乌龙茶。乌龙茶的品种繁多:有武夷大红袍、奇种、老丛水仙、三印水仙,以及安溪县的铁观音、黄金桂、一枝春、色种、茗香、乌龙,永春的佛手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在去年秋季广交会上,仅铁观音一项,就和日本成交一百三十多吨。30年来,闽南各地山区也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4个茶类,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野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野生茶红茶花果蜜香浓郁,白茶清香带花蜜,乌龙茶清香带青花香,绿茶较清香带栗香花香。4个茶类野生茶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苦感,其中绿茶滋味浓厚、苦涩味最明显;白茶味浓醇、甘爽,稍带苦;红茶的滋味浓醇、厚带甜,回味甘,微苦;乌龙茶滋味浓醇、爽口,微苦涩。审评得分:红茶(90.8分)白茶(87.5分)乌龙茶(86.5分)绿茶(84.8分)。分析认为,采用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野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不同茶类间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茶类香味风格特征明显,体现漳州野生茶多茶类适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乌龙茶的起源这里讲的乌龙茶指的是制茶分类中的半发酵茶类。其制作特点是茶鲜叶未经杀青,一面萎凋,一面振动、搅拌,进行有控制的一定程度的发酵,即现代称之为“做青”的工序,然后高温炒揉烘焙而成。迄今我们见到的叙述乌龙茶制作方法的最早文字史料,以1717年曾任崇安县令陆廷灿所著《续茶经》所引王草堂《茶说》最为明确。原文如下:“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子风日中,名曰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老叶及枝蒂,使之一色。”此外足资佐证的重要文献资料还有明末清初人阮曼锡(1625  相似文献   

16.
研究茶叶对运动训练疲劳的消除及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试验通过不同茶类对军训学生抗疲劳结果的调查与运动员抗疲劳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作用比较试验。饮茶抗运动疲劳效果显著。全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均有一定抗运动疲劳的作用;不发酵茶抗运动疲劳效果最好,然后是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绿茶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帮助。文章最后提示运动员在不同季节注意选用不同的茶类。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为我国今日四大茶类之一,盛产于闽、台及粤东。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色种、黄棪、梅占、闽北水仙、闽北乌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以及广东凤凰单丛、凤凰水仙、饶平乌龙等均属之。远于公元1610年前后,荷人东印度公司首自澳门运往欧洲的茶叶即系武夷岩茶,1660年前后英商于厦门购运大量的乌龙茶之后,即采用厦门方言(Tay)并成T-e-a,ea读a之长音,作为西方对中国茶叶的物称。及后乌龙茶的输入欧洲,曾使英国度过“工业革命”中人们精神的劳顿,同时乌龙茶品饮的茶具、茶艺随之注入英伦上层社会,因而十八世纪初一度成为社会时行的生活象征,为诗人和戏剧家所取材,如1725年英人爱德华·扬(Edwa-rd Young)于《嘲讽》一诗中:“两瓣朱唇熏风徐来,吹冷武夷,吹暖郎怀”;另一剧作家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一种后发酵茶,既有不发酵杀青的加工工序,又有堆沤发酵的加工工序。其传统制法是茶叶初制经杀青揉捻后,必须堆沤发酵,并用松柴明火烘干,从而形成外形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黄红、滋味醇厚甘爽、有松烟味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一种后发酵茶,既有不发酵杀青的加工工序,又有堆沤发酵的加工工序.其传统制法是茶叶初制经杀青揉捻后,必须堆沤发酵,并用松柴明火烘干,从而形成外形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黄红、滋味醇厚甘爽、有松烟味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巩志 《农业考古》2006,(5):238-239,243
宋徽宗笔下的神秘茶类称:白茶为第一。(赵佶《大观茶论》)白茶是中国六大基本茶类的璀灿明珠,世界上珍稀的茶类,福建特种茶之一,乃茶中珍品,被誉为优佳饮品的白毫银针,有着茶中的白雪公主的高贵品质。中国产茶历史已达数千年,为人类贡献出几百种茶叶,一直被世界人民所享用。从原始的单一的绿茶,历经几千年的茶叶制作技术的革新,按茶叶传统制造方法的分类,创制了千姿百态的绿、白、黄、黑、红、青(乌龙)茶等六大基本茶类,以及数以千计的名丛、奇种。为世界茶叶之冠。白茶是历史名茶,福建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绿叶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