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饥饿法进行鸡群的强制换羽,比较平养与笼养鸡群对强制换羽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同一人工强制换羽方案下,平养鸡群活动量较大,消耗脂肪多而快,失重25%仅需要14~16d,失重30%需要18~20d;笼养鸡群活动量稍少,失重率低于平养鸡群,平养鸡群死淘率明显高于笼养鸡群(P0.01)。在实施期内平养鸡群停产所需时间快于笼养鸡群,恢复期内平养鸡群见蛋的时间比笼养鸡群长8~17d;同样产蛋达5%、50%和高峰期的天数A、B两组均比C、D两组长(P0.05)。高峰产蛋率、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蛋重、高峰期维持时间等笼养鸡群均高于平养鸡群(P0.05)。鸡群经人工强制换羽后蛋重有所增加,笼养鸡群在高峰期投料量均比平养鸡群少,但差异不大(P0.05)。总体上,笼养比平养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一、概况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幼鸡为主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雏鸡的共济失调、瘫痪、头部震颤,所以又称流行性震颤;在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一过性产蛋下降。本病呈全世界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实际上在全世界凡有商业化养禽的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报道,几乎所有鸡群最终都会被AEV污染。  相似文献   

3.
吉学仁  王苹 《水禽世界》2004,(10):34-37
高产蛋鸡群产蛋异常表现主要有:鸡群产蛋没有高峰,有产蛋高峰但不能正常维持,以及蛋色、蛋壳、蛋型、内容物变异等。产蛋异常是由不同的管理因素引起的,都将对鸡群在第一个产蛋年的生产成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势必引起有关专家和饲养者的高度关注。1产蛋没有高峰,一直在低产蛋率徘徊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1.1鸡群均匀度差鸡群均匀度是评价一个鸡群的重要指标。通过均匀度评价鸡群的指标是:均匀度达到80%~85%,为合格鸡群;均匀度达到85%~90%,为良好鸡群;均匀度达到90%以上,为优秀鸡群。鸡群均匀度与鸡群生产潜力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4.
应用已建立的鸡肿瘤病快速鉴别诊断技术对源自安徽省5个不同地区的46个鸡群的肿瘤病、抑制病疑似病、死鸡305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的阳性率为39.34%(120/30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阳性率为8.52%(26/305),禽白血病阳性率为2.624%(8/305);另对17群未进行MD免疫的肉鸡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其中5个鸡群检测出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阳性率为29.41%(5/17),阳性群的平均检出率为24 %。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沈阳地区不同品系鸡群禽白血病(AL)流行情况,于2015年7月份—2016年6月份采集了沈阳市5个县(区)28家规模化鸡场72个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日龄鸡群的泄殖腔棉拭子1 896份、翅静脉血液4 656份,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和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不同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感染,平均阳性率为3.39%,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为5.70%;且肉鸡品种的J亚群抗体阳性率(4.50%)高于蛋鸡品种(2.05%),肉鸡品种的p27抗原阳性率(7.37%)高于蛋鸡品种(3.10%);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9.97%)和J亚群抗体阳性率(5.56%)高于其他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省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和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云南省滇东、滇西、滇中、滇南和滇北5个区域8个地方品种鸡群的229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上述4种垂直传播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云南省8个地方品种鸡群中,ALV、REV、CAV和AEV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02%、72.77%、98.47%和76.25%,二重、三重、四重感染率分别为32.90%、36.38%、15.90%;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鸡群中均存在上述4种病原的感染,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但无规律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地方品种鸡群中4种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面较广,且呈现严重的混合感染状态。结果提示:应重视这4种可垂直传播病原的流行控制,谨防因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重大疫病免疫失败;继续加强抗体检测,及时淘汰阳性鸡群,净化种群,同时定期进行疫苗污染监测,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保障云南省地方鸡种质资源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1988年对全省78个县(市)86个种鸡场、61个集体场、158个专业户及143个乡的468群种鸡(其中培育种鸡55群)13552份血清进行了13种鸡病的抗体监测,结果如下: 1.新城疫免疫水平较低,均匀度较差,50%以上HI抗体≥5log2的仅26%(25/96),有85.5%的鸡群出现≤3log2抗体;群内个体离散性大,有17.7%群体(17/96)的个体分布在0log2-10log2之间。 2.产蛋下降综合症HI抗体全部阴性(60群1859份血清)。 3.琼脂扩散试验群阳性率:马立克氏病84.8%(340/402),传染性法氏囊病91.8%(370/403)、腺病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部分鸡群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产蛋率在90%以上高峰期能维持3~5个月,给养鸡户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然而,临床发现,有些健康鸡群在产蛋高峰期到来时突然出现产蛋衰竭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严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下面就该病发生的一些情况及补救措施做如下介绍。一、发病情况该病多发生于夏季,且产蛋上升至高峰期(产蛋85%以上)的鸡群。主要表现为产蛋率突然下降,3~5日内可降至50%~30%;蛋壳变薄,形状不均,大小不一。但鸡群精神尚可,饮食较正常。剖检仅见卵泡…  相似文献   

9.
新的白壳蛋鸡世界记录,在英国为Neil Moore所刷新。他饲养17,282只希塞斯(Hisex)白色蛋鸡,在52周(364天)的产蛋期间,平均每鸡产蛋303.94个,比上次世界记录每只母鸡多产蛋1.6个,上次的鸡群小,仅为2.257只。这群创记录蛋鸡,产蛋高峰达94.3%,  相似文献   

10.
添加半胱胺对蛋种鸡产蛋中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用43周龄的健康海兰鸡(父母代)2042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00羽,试验组842羽,每组设四个重复。试验组添加400mg/kg半胱胺,每日按重复记录产蛋数、破蛋数,计算总产蛋率、种蛋产蛋率、畸型蛋率、破蛋率,试验期为28天。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群总产蛋率较对照组鸡群提高2.37%(p<0.01),种蛋产蛋率提高3.63%(p<0.01),畸形蛋率降低35.04%(p<0.01),破蛋率降低52.22%(p<0.01),可见半胱胺可明显提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11.
<正> 1991年下半年,我场陆续有四批鸡患产蛋下降综合症(简称 EDS)。因为发病日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现将发病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仅供大家参考。一、发病的四个鸡群的情况简介1.品种及鸡群数量按发病时间依次为:A 群—伊沙;B 群—海赛;C 群—海赛;D 群—伊沙,分别来自三个种鸡场。每个鸡群均拥有1300—1400只鸡。  相似文献   

12.
为对猪链球菌(SS)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广东地区养殖场健康猪群采集的455份样品,屠宰场采集的243份样品和疑似SS发病猪群采集的228份样品进行了SS携带情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猪群、屠宰场屠宰猪群及发病猪群SS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192/455)、32.10%(78/243)及82.02%(187/228)。血清型定型结果显示,健康猪群共检测到17个血清型,主要以2型和29型为主,分别占18.83%(29/154)和14.94%(23/154),其次为16型,占6.50%(10/154),未定型菌株占31.82%;发病猪群共检测到11个血清型,主要以2型(16.58%)、3型(9.63%)和7型(6.95%)为主,其次为9型(5.34%),未定型菌株占48.66%。对比发现健康猪群和发病猪群携带SS的血清型有所差异,可为临床SS病的预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禽白血病(avian leukemia, AL)在中国进口品种鸡群中的感染状况,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4个省市各选择1个进口品种鸡场进行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4个场、5个品种、不同代次、不同生长阶段的115个鸡群共计7000余份样品,分别采集泄殖腔拭子进行p27抗原的检测和血清中的J抗体、A/B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国进口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ALV-A/B亚群感染,J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A/B抗体阳性率,且肉鸡品种的J抗体阳性率高于蛋鸡品种;此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和J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鉴于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的严峻形势,本研究在参考国际禽白血病净化"金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地方品系/配套系种鸡的特点,制定了ALV净化方案;同时应用该方案对广东地方黄羽肉鸡品种C系和D系的6个世代净化效果进行了跟踪追溯,结果取得较好的成效。经过5个世代的净化更替,C系和D系鸡群p27抗原阳性率分别由19.40%和42.88%下降到0.00%和0.22%;A/B亚群抗体阳性率由5.17%(28/542)和4.73%(7/148)下降到2.23%(21/917)和1.50%(3/200);J亚群抗体由4.67%(23/492)和2.70%(4/148)下降到1.81%(16/883)和0.00%(0/248);病毒分离阳性率由2.14%(18/841)和2.16%(7/324)下降到0.37%(2/537)和0.64%(2/314);雏鸡胎粪p27抗原检出率分别是C系0.086%(13/15 080)和D系0.128%(17/13 273)。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净化程序的实施,鸡群ALV阳性率显著下降,净化方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产蛋鸡群的产蛋率,一般第一产蛋年最高,以后每年递减10~15%。因此,饲养蛋鸡要及时淘汰低产鸡。当然,低产鸡是否淘汰,主要根据其实际产蛋率是否低于“盈亏”临界产蛋率”来决定.盈亏临界产蛋率=饲料价格/鸡蛋价格×成鸡只、日耗料量(斤)×每斤鸡蛋的个数/成鸡饲料费用占鸡场总经费的比率×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枣庄市6个地区13个肉鸡群和13个蛋鸡群的ND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13个疑似ND肉鸡群的发病日龄一般在7~49日龄之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5%~90%和35%~68%;13个蛋鸡群的发病日龄在70~480日龄之间,发病率、死亡率和产蛋下降率分别在10%~60%、3%~18.7%和10%~50%之间;不同品种的鸡均可发生;肉鸡以冬季多发,蛋鸡以春、秋季多发。通过SPF鸡胚接种和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从26个疑似鸡ND的病鸡群中分离到了20株NDV,其中12株为强毒株,5株为中等毒株,3株弱毒株。用分离的NDV株感染30日龄非免疫鸡,发现发病率为100%,病死率在75%~100%之间,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鸡相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探明了枣庄地区鸡场发生ND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河北省鸡细小病毒(Chicken parvovirus,ChPV)在小肠有出血斑病变的鸡群中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研究针对ChPV的非结构(NS)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采用PCR方法对送检的151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病料中ChPV NS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ChPV阳性率为48.3%;肉鸡和蛋鸡的阳性率分别为64.3%和44.7%,且幼龄鸡群的阳性率较高;4~5月份和7~8月份样品中ChPV的阳性率较高。序列分析显示测序病料中ChPV/CK/CH/HBSJZ/61株、ChPV/CK/CH/HBBD/62株和ChPV/CK/CH/HBSJZ/68株均与参考毒株ChPV/Poland/G090/201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8.8%~99.1%),属于火鸡细小病毒(Turkey parvovirus,TuPV)亚群;ChPV/CK/CH/HBZJK/17株与参考毒株GX-CH-PV-17和GX-CH-PV-1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9.7%),属于ChPV亚群。结果表明:河北省有出血斑病变的鸡小肠中ChPV检出率较高,测序样品中ChPV分别属于ChPV亚群和TuPV亚群。  相似文献   

18.
白来航蛋鸡与丝羽乌骨鸡杂交 ,正反交组合鸡群 32周龄产蛋数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 12 .2 %和 2 1.6 1%。mRNA差异显示研究表明 :产蛋高峰期 (32周龄 )卵巢组织的基因表达在杂种群与亲本纯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质和量的差异 ;8对引物组合显示出 91条 (31.2 7% )差异带 ;分属于 7类 2 2种基因差异表达模式 ,其中量的差异有 3类 8种。这些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的存在说明了杂种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必然与正反交组合鸡群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率有关 ,或是mRNA水平上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新的鸡病/老病新表现1 鸡新城疫在我国目前流行的新城疫优势毒株为基因Ⅶ型。目前鸡新城疫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产蛋高峰前后(180~350日龄)和雏鸡阶段(20~40日龄)。产蛋高峰前后鸡群多为非典型新城疫,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呼噜为主),2~3天后鸡群采食量逐渐下降,产蛋率出现波动,4~5天后,采食量和产蛋率迅速下降。一般采食量下降为10%~30%,产蛋率下降幅度为30%左右。回升期很长,一般需要1~2个月。产蛋下降时,褪色蛋、薄壳蛋增多,产蛋恢复期。小蛋、畸形蛋增多。锥鸡(20~40日龄)多为典型新城疫,主要表现为发病早期就出现头颈摇摆、震颤、头点地等神经症状,病鸡精神差,死亡快,死亡率高,有时高达60%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感染对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鸡—五华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在对五华鸡开展ALV-J血清学感染检测调研的基础上,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五华鸡ALV-J血清阳性鸡群和阴性鸡群开展了为期18周的试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ALV-J血清阳性(感染或曾经感染)对五华鸡没有造成明显的发病和死亡增高现象;对鸡群新城疫(ND)、禽流感H5和H9疫苗的免疫效果没有呈现明显抑制;但对鸡群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下降(对照组平均产蛋率和蛋重分别为56%和0.055 kg,而试验组为53.37%和0.051 kg),料蛋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对照组的料蛋比为3.49∶1,试验组为3.92∶1)。目前ALV-J感染虽然不会造成五华鸡明显的发病、死亡及免疫抑制,但可造成明显的生产性能下降和饲养成本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早开展原种鸡的ALV-J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