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育经过七十年代初,当时在荆州、宜昌等地区推广的棉花良种“沙农6号”,虽有较多的优点,但铃小、子轻、后期长势弱,经多年种植,生产潜力不大。1971年沙洋农场农科所,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围绕以提高“沙农6号”铃重为重点,当年选配了荆棉4号×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来源鄂荆1号系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1974年用(3208×荆棉4号)F_2×安通S_(21)复合杂交,在夏播连作强优势组合杂种后代中,经五年六代株型定向选育,于1979年育成。原系号为“3247”,1985年9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鄂  相似文献   

3.
荆棉16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荆棉1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棉花鄂荆92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荆92(原为3292)是荆州地区农科所以“3208”作母本、荆棉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于1978年选育而成。1983年9月,由湖北省科委、省农牧业厅联合主持鉴定正式命名。1982年至1983年,该品种在我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中壤)进行了连续两年试验示范。这两年气候极不正常。如4~10月份气温较常年分别低0.3℃和0.2℃,降雨量分别少71.5毫米和多709.7毫  相似文献   

5.
鄂荆1号是湖北省荆州所用(3028×荆棉4号)F_2×安通 SP21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1985年审定命名。我所经1986年的长江区试和1987年的小面积示范,该品种表现较好。1988年被选为我所棉花种植的过渡性品种,于是,从荆州所引进种植1616亩(其中油棉两熟连作面积280亩,油棉套种面积250亩)。虽遇特大自然灾害,但该品种表现了高产丰收和较强的抗逆性,很受棉农的欢迎。现将示范种植情况简报如下:1 示范种植经过我所位于九江市西郊,为沿江滨湖平原,地势平坦。鄂荆1号集中在示范良种场第四至第八生产队连片种植,耕地土壤为潮土类型,耕层深厚,团粒状结构,通透性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荆棉9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1974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以(锦州3208×荆棉4号)F_2为母本、美国品种安通SP_(21)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定向选择培育陆地棉新品种——鄂荆1号。为了为湖北及长江流域棉区推广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本人根据1983~1984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1986~1987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分析其丰产性、适应性,并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①鄂荆1号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游表现增产;②鄂荆1号最适宜于长江中游棉区种植,随着环境条件愈优越,愈易发挥品种的增产性能;③经模糊综合评判,鄂荆1号综合性能表现最优,主要是其铃重特高且衣分也较高原因,同时,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各项性能都较优良,突破性性状较多。因此,鄂荆1号在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湖南、河南等棉区可大力推广;在长江下游的浙江、安徽、江苏等部分生态环境优越棉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荆棉91是荆州农业科学院以173-1为母本,以JZHR9999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经过连续定向系统选择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生育期104 d,株高94.2 cm,Ⅲ式果枝,铃重5.3 g,衣分40.5%,籽指11.1 g,霜前花率95.6%;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7.0 kg、83.9 kg和80.5 kg。介绍了荆棉9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因子分析法在棉花区试中应用可行性,探讨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发展趋势.以近年参加湖北省区试麦后棉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可解释全部性状信息的92.041%.其中第一、第四公因子为品质因子,第二公因子为生育期因子,第三公因子为株型因子,第五、第六公因子为产量因子.通过计算各品种的因子得分,发现虽然不同品种因子得分有正负差异,但是均为了提高产量或者改善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4个品种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为EZ12,ZS07,ZS03品种,这3个品种马克隆值均较低,纤维细度较好;第二类群为GB521,冈棉11号和华棉1543品种,这3个品种早熟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第三类群为荆棉93、晶华棉116、中棉所99001和福隆棉316品种,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有高产潜力;第四类群为荆PC10、荆棉94、中棉所94A1822和中9705品种,这4个品种早熟性好,株型较好,纤维品质较好.综合评价认为中9705、冈棉11号、ZS03、华棉1543的早熟性好、丰产、优质,是适应在湖北麦后棉推广的品种.湖北省麦后棉育种在关注产量同时,要协调产量与早熟、产量与品质、品质与早熟之间的矛盾,同时重视抗病性、抗逆性等性状.  相似文献   

10.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11.
中梁27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中梁小麦组以亚远缘八倍体中间材料中四,普通小麦中梁12号、中梁15号、保加利亚10、咸农4号等多个亲本材料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为(巾梁15号×8619-52)×[(中梁12号×中4)×(保加利亚10×咸农4号)].该品种于2007年6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技术鉴定.2008年4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中梁27号.  相似文献   

12.
种衣剂4号防治花生病虫害是全国种子总站下达的科研项目,1985—1986年进行了两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试验处理:1985年三个处理:0.7种衣剂4号拌种(即35%种衣剂4号1斤拌花生种仁50斤,按有效成分计算,每百斤种仁需2斤药,其有效成分为0.70,下同);15%铁灭克每亩2斤,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空白对照。1986年五个处理:0.7种衣剂4号拌种;0.3种衣剂4号拌种(即35%种衣剂4号1斤拌花生种仁117斤,每百斤花生种仁需药按其有效成分计算为0.30,下同);3%呋喃丹每亩  相似文献   

13.
2017年,高邮市在开发区腰圩村建立了特色稻新品种(系)的展示区,对寒紫2号、兴紫2号、京紫粳4号、京紫粳2号、新黑2号、徐黑2号、新紫4号、宿黑4号、资环紫4号等9个特色稻品种(系)进行展示。对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叶龄进程、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4.
哲盟甜菜生产集中分布在西辽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基本相同,耕作制度亦相近,均属井灌区。为了推广甜菜新品种,1987~1988年在甜菜生产区进行了甜菜品种引种鉴定试验。供试品种,1987年有甜研4号、甜研301 甜研201、双丰305、吉甜1号,内蒙9号、内蒙10号、工农4号、工农5号,对照品种洮育1号,1988年将工农301和洮育2号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监测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及类型,采用自行筛选的鉴别寄主对采自17个不同大豆产区的30份灰斑病菌进行生理小种监测鉴定.已鉴定出7个生理小种(1号、4号、6号、7号、8号、9号、11号)和4个未知生理小种.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39%,较2006年下降了9%;其次是7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较2006年上升了7%.对黑龙江省56份主栽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鉴定出高抗品种4个,垦丰16号、垦丰18号、绥农22号、绥农25号,抗病品种14个.  相似文献   

16.
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种子生产体系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华玉4号是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育成的单交种,1998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1999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节约种子生产成本,于1994~1997年进行并完成了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的育种过程。其母本系HZ85已转育成4种胞质类型的雄性不育系:HZ85cms唐徐、HZ85cms双、HZ85cmsS和HZ85cmsM,它们的雄花不育性稳定,其完全不育株率均>98%,高度不育株率<2%,无正常散粉株。转育成的4个雄性不育化组合:华玉4号唐徐、华玉4号双、华玉4号S和华玉4号M均属恢复型杂交种,它们F1代可育株率达到92%~100%,散粉结实正常,都可单独在生产中使用,不需与正常胞质的华玉4号掺合使用。它们的生产力和抗病性与华玉4号处于同一水平。文中介绍了华玉4号雄性不育化的育种过程;两段十区的不育化杂交种子生产体系;玉米胞质检测分类的生物分子技术方法;提出了利用玉米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国高粱抗蚜资源7511和TAM428进行抗蚜育种,育成抗蚜高粱杂交种3个在生产中应用,高秆的四杂4号、中秆的四杂25号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四杂4号获199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杂25号获200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2001年累计推广面积38万hm2,创社会效益4.1亿元.  相似文献   

18.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生产条件下,连续种植抗线大豆品种13年,使原来的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发生变异,按Riggs等(1988)的标准进行鉴定,确定变异后的生理小种为4号、14号,其中4号生理小种在黑龙江省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19.
魏伟 《中国棉花》2003,30(5):40
20 0 1年泗县良种棉加工厂引种九杂 4号0 .6公顷 ,2 0 0 2年发展到 1 3公顷 ,两年的种植结果显示 ,九杂 4号均比本地其它品种显著增产。1种植表现九杂 4号株型高大 ,整个生育期长势强 ,茎秆粗壮 ,两年中连续暴风雨期间均未出现倒伏 ;果节短 ,成铃率高 ,下部果枝一般成铃 5~ 8个 ,铃大 ,单铃重 5 .6g,增产潜力大 ,高产田块单产子棉 640 5 kg·hm-2。表 1  2 0 0 1年九杂 4号成铃调查品种  8月 2 0日   8月 2 5日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子棉产量 /kg· hm- 2九杂 4号 38.5 19.830 .6 4 2 .0 17.5 31.4 5 35 5 .0…  相似文献   

20.
利用品种稳产性系数和高稳系数法,以2008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以安豆4号历年参加的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亩产量为参考,对安豆4号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豆4号平均亩产量高、变异系数低、高稳系数高,充分说明了安豆4号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安豆4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