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液压油缸是叉车液压系统中的一种执行机构。液压油缸的基本部件为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排气装置。它一般由缸体、缸杆(活塞杆)及密封件组成,缸体内部由活塞分成两个部分,分别通一个油孔。由于液体的压缩比很小,因此当其中一个油孔进油时,活塞将被推动使另一个油孔出油,活塞带动活塞杆做伸出(缩回)运动,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行星传动两柱塞液压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塞的受力状态直接制约着柱塞式液压泵的工作可靠性及输出压力的高低,对摩擦副材料有特殊要求。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方式实现从旋转到直线的往复运动,不同于现有柱塞泵由凸轮、曲柄连杆或斜盘实现往复运动的方式,没有滑靴等高压力作用下高速滑移的元件。柱塞在缸筒中工作时,柱塞只承受机械推力及液体的反作用力,柱塞与缸筒无机械力产生,泵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该泵具有一杆双柱塞、双缸结构,直线往复运动的行程长,排量大。  相似文献   

3.
气缸套简称为缸套,它镶在缸体的缸筒内,与活塞和缸盖共同组成燃烧室。气缸内表面由于受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并与高速运动的活塞接触而极易磨损;气缸套外圆表面与气缸体内壁组成冷却水腔,受到穴蚀和电化学腐蚀作用。气缸套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内圆表面磨损、腐蚀、裂纹和拉缸;外圆表面的穴蚀。  相似文献   

4.
所谓捣缸就是发动机发生机械事故时,缸体被连杆、活塞、平衡块等机件捣毁,出现破损、破洞的现象。发动机捣缸是重大的机械事故,轻则使活塞、连杆、缸套损坏,重则损坏缸体、曲轴等零件,甚至发动机报废。发生捣缸前发动机一般工作不正常,运转无力,冒黑烟,并有严重的敲缸声,如立即停车熄火检查,可以杜绝重大机械事故。  相似文献   

5.
在无水状况下起动发动机,最易损坏发动机。因为,发动机在起动时,缸筒和活塞的瞬间温度可达1700~2000℃,这样就会造成:1 相互接触表面会造成微区金属的熔化粘联状态,形成抓粘性磨损(也称为热磨损)。2 由于金属具有退火的属性,这样就会造成活塞、活塞环、缸筒等部件退火,致使寿命缩短,甚至不能工作。3 因温度过高,易使缸垫、缸筒阻水圈等垫片烧毁。4 发动机起动后再加冷却水,由于温度差极易使缸体等部件产生裂纹,使发动机损坏。为此,希望广大机手和有机户,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更好地发挥机械效率,一定要严禁…  相似文献   

6.
所谓捣缸就是柴油机发生机械事故时,缸体被连杆、活塞、平衡块等机件捣毁,出现破损、破洞的现象、柴油机捣缸是重大的机械事故,轻则使活塞、连杆、缸套损坏,重则损坏缸体、曲轴、机体等零件,甚至柴油机报废。发生捣缸前,柴油机一般工作不正常,运转无力,冒黑烟,并有严重的敲缸声,所以使用时应尽力避免。如立即停车熄火检查,可以杜绝重大机械事故。  相似文献   

7.
缸塞组件是柴油机重要组件,通过对汽缸、活塞、活塞环等零件修后技术要求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大修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拉缸 拉缸是指气缸壁内表面出现微观的金属粘附、剥落、熔移和撕裂现象.拉缸造成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增大,气缸气密性降低,燃烧室内气体窜入曲轴箱,使曲轴箱内气压升高,引起机油泄漏和烧损,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启动困难.  相似文献   

9.
1 不得用煤油代替柴油 由于 煤油的粘度比柴油小,自燃点(煤油为435℃)比柴油(为336℃)高,因此,柴油机加用煤油后,起动性能变差,发动机冒黑烟,积炭严重;喷油泵柱塞副等精密偶件因煤油粘度低,泄漏损失增加,润滑效果变差;喷入气缸而未燃烧的煤油会冲刷缸壁,稀释机油,造成缸套、活塞的早期磨损。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为何拉缸拉缸是由于活塞在缸套中被强行卡滞,产生剧烈的表面损伤,在缸套、活塞的表面上出现较大的划痕、拉毛及局部挤压斑痕。发动机拉缸时,排气管会冒黑烟,有时日蓝白色油烟,曲轴箱内有喘气声并窜出油烟,缸体内伴有锤击声,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熄火。拉缸的...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柴油机常用的4种表面功能层活塞环与4种合金铸铁材料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结合摩擦界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具有稳定和优良的摩擦学特性,耐磨性大幅度提高;镀铬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但摩擦因数和磨损系数高;喷钼环-缸套摩擦副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出现钼颗粒剥落和形成表面复合膜等现象,摩擦因数出现拐点,缸套和活塞环都具有最大的磨损系数.  相似文献   

12.
轴向柱塞泵内部子系统强耦合作用下柱塞泵呈明显的全局耦合特性,而柱塞泵传统局部动力学模型普遍存在恒压力、定转速等假设条件,缺乏对全局耦合特性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此在分析子系统间结构关系及耦合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组的键合图建模方法,建立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键合图模型。进行了柱塞-滑靴子系统摩擦学-动力学耦合机理分析,并定义能量损耗因子,综合包含非线性因素的各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参数,最终导出柱塞泵全局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高希彦  方武  王燕  白敏丽 《排灌机械》2009,27(6):357-361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稠油输送的新型阀配流式径向活塞泵.该种新型阀配流式径向活塞泵采用了独立、可摆动式液缸体结构,并利用了机械强制回程.除具有传统往复泵的基本优点之外,还具有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效率更高、脉动更小等优点.按照GB/T 7784—2006标准检测,在额定工况下,新型阀配流式径向活塞泵的机械效率可达89%,容积效率高达92%.该泵样机在辽河油田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现场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样机运转平稳,且无故障、无泄漏.该种新型阀配流式径向活塞泵作为节能产品在稠油输送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活塞式挤奶机球阀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带载和空载两种状态下,通过对活塞式挤奶机活塞位移,奶杯壁间室真空度和压力,球阀开启和关闭时刻的测试,分析了奶杯壁间室真空度和压力分别与真空泵活塞位移的变化规律及球阀开启和关闭时间对壁间室真空度和压力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活塞式挤奶机在不同球阀组合情况下的真空度,压力,节拍比,最大和最小真空时相比,最终获得了活塞式挤奶机4组最佳球阀匹配。  相似文献   

15.
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理论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油液可压缩特性建立了单柱塞流动特性模型,通过对柱塞运动规律、配流盘过流面积、节流系数、泄漏效应等重要参数的分析优化,提高了模型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集中参数建立了柱塞泵的整泵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柱塞泵流动特性的仿真模型,编制了图形用户界面,能够实现对柱塞泵结构、工作参数、系统环境参数与柱塞泵流动特性(如压力冲击、流量脉动等)之间的自动仿真和分析.利用柱塞泵压力流量脉动测试试验台对柱塞泵流动特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精度,证明改进的柱塞泵流动特性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对柱塞泵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油膜的摩擦与润滑失效问题,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以及黏温、黏压特性基础上,对滑靴副流场及固体域结构展开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探讨不同工况对滑靴副油膜的支承特性以及滑靴、定子结构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向柱塞泵工作压力的升高,滑靴副油膜压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油膜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基本不变;随着径向柱塞泵转速的增大,滑靴副油膜内油液的速度及温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油膜的压力场基本不变;滑靴的最大变形与应力均出现在滑靴副中心油腔底部的阻尼孔出口边缘,该部位几何结构较薄,且承受中心油腔高压油压力载荷与温度载荷,是整个滑靴结构中强度最薄弱的部分;同时,黏性摩擦产热导致的油膜温升对滑靴副的结构强度有较大影响,也是限制柱塞泵转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锥形缸体球面配流副油膜润滑特性,提出一种多弧槽球面配流副结构,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多弧槽球面配流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对多弧槽球面配流副进行理论建模,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油膜压力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利用环形三对角矩阵算法(CTDMA)求解球面配流副压力分布;然后,对多弧槽球面配流副承载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球面配流副不同弧槽结构下的油膜厚度分布及压力分布规律;最后,以缸体倾角、泄漏量和摩擦转矩为优化目标,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多弧槽球面配流副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多弧槽结构可提升球面配流副油膜承载能力,弧槽结构最小膜厚下降3.1%~4.0%,弧槽结构最大压力显著提高,最大增幅为16.3%;同时可有效降低泄漏量、摩擦转矩,优化后综合目标性能提升10.5%,缸体倾角、泄漏量和摩擦转矩分别下降5.1%、8.1%和5.9%,有效提升了球面配流副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缸体结构、柱塞数、端盖油路、配流盘形状等,设计了双排油内外环并联配流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实现了单柱塞泵两路高压供油。针对单环柱塞数减少,腔内压力冲击增大,脉动变大等问题,对配流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排油腰形槽和吸油腰形槽过渡区取消卸荷槽,利用加大配错角,在排油完毕未接通吸油时,腔内封闭体积增大,未排尽的高压油液压力降低;在吸油腰形槽和排油腰形槽过渡区,排油卸荷槽利用阶梯变化通流面积代替原连续变化的通流面积,削弱了卸荷槽几何形状要求。重新设计后的双排油配流结构,以45 mL轴向柱塞泵结构为参考,对配流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双排油轴向柱塞泵仿真模型。以单柱塞腔内压力冲击、输出流量进行分析研究,得外环压力冲击小,与传统配流结构相比较双排油输出口压力脉动变化率变小,并试制双排油轴向柱塞泵。对试制泵进行压力脉动测试、容积效率测试和噪声测试,结果表明,与45 mL轴向柱塞泵进行对比,压力脉动降低了约30%,噪声也降低,容积效率不低于0.92。该双排油轴向柱塞泵可以代替双联泵,使系统结构简化,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从解活塞裙润滑的雷诺方程出发,以解析曲面模拟热态时活塞裙部型面的形状,进而求出几个重要的活塞裙部参数。通过实验证明,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有利于在开发阶段设计出较好的活塞裙,减少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流量递减式球活塞车辆转向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力平衡和流量平衡出发,构建了该泵的动态特性方程组,据此对该泵的变流量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泵转速在超过开启转速之后,泵的输出流量增速不升反降,与车辆行驶速度越高,需要的转向力越低的实际工况完全同步,为智能化车辆转向泵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