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50年代就开始了,先后引进秦川、南阳、黑白花等品种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比较显著。1979年在砀山县开始推广冷冻精液配种,1982年在全区推广,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区黄牛改良的步伐。9年多来,全区共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抗旱王、秦川牛等品种改良当地黄牛199870头,冷配点已发展到140个,平均1个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变当地黄牛体格小、役力差、生产性能低的状况,促进农民养牛效益的提高,我县从1977年开始示范推广牛的冷配技术,结合引进秦川牛,开展黄牛品种改良。到1986年底,累计改良配种(冷配、秦配合计)32,520头,产犊2万余头,出栏改良牛1.5万头,群众收入750万元,现存栏改良牛5,000多头。目前除饲养好的改良牛在市场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山区黄牛体型小、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低的缺点,我县于1979年开始从外地引进良种公牛共86头,其中温岭高峰牛种公牛62头,占引进种公牛数的72.1%,成为我县改良山区黄牛的当家品种。如玢溪乡玢溪村种公牛户郑球朝,1983年开始饲养温岭高峰种公牛1头,至1987年9月,4年时间共配种母牛1252头,年均配种313头,其中1984年配种达397头。目前玠溪村存栏牛124头,其中杂交牛80多头,占存栏数的  相似文献   

5.
<正> 奉节县黄牛杂交改良起步较早,1957年—1978年间,先后从省外引进秦川牛、晋南牛、黑白花奶牛良种公牛58头与本地黄母牛杂交改良,据桂花乡调查5岁秦杂一代牛,未显示出杂种优势。1979年—1983年又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配种7898头,存栏西杂牛3015头,出栏西杂牛(1.5岁体重250公斤)130头,仅占存栏西杂牛总数8.87%。更为突出的是云务、三桥、含瑞等5个乡4年配种552头,现无一头西杂牛犁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影响。 回顾黄牛改良实践,时间长,花钱多,费事大,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杂种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没有很好进行培育。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6.
赵成宝 《畜牧与兽医》2012,44(12):107-108
<正>1黄牛改良工作现状1.1养牛及牛群结构全县牛存栏1.78万头,其中黄牛及杂种肉牛1.25万头,当地品种牦牛1 600头,奶牛4 300头;牛出栏2 500头,其中肉牛2 300头,牦牛200头。现有基础母牛8 600头,其中黄牛及杂种牛4 400头,奶牛3 800头,牦牛460头;秦川牛、牦牛等种公牛存栏30头,本交适龄母牛2 000头,本交占总配种  相似文献   

7.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8.
临夏州是我省黄牛改良重点地区之一,每年授配任务占全省1/5。全州自1978年引进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到1989年底,累计冻精授配黄牛18万头(次),产活西门塔尔、黑白花、秦川为主的良种及改良牛8.8万头,包括本交繁殖,良种及改良牛达到13.4万头,占黄牛存栏  相似文献   

9.
我省自70年代以来,各地普遍进行黄牛改良工作,结束了黄牛单一役用的历史,开始向乳用、肉用和兼用多用途的生活资料型转化,改善了牛的品质,提高了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1988年牛存栏231万头,比1987年增长6.5%。黄牛改良面扩大到10个地(市)70个县(市),累计改良配种80余万头(包括秦川牛改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耕牛役力,民国时期已出现耕牛繁殖场站和杂种牛耕地.民国27年(1938年)中央农林部于四川彭水县建耕牛繁殖场,后迁南川县建成南川耕牛场,养种牛500头,建6个配种站给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1年(1942年)中央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委托四川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三台分场代办耕牛配种站,为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6年(1947年)三台县引进荷兰公牛与本地黄年200多头配种,杂种牛既可提高役力,又可挤奶.1951年4月川北农林厅在巴中县南龛坡建立巴中耕牛试验场;有种牛362头,建立民间配种站694个,1954年撤销.1952年,川南农林厅在叙永县大树区长秧乡建川南叙永耕牛试验场,1954年撤销.1955年后,四川先后引入荷兰、秦川、三河牛等公牛20头,开展杂交改良本地黄牛.1959年,四川引进南阳牛、秦川牛.为了保证杂交改良的开展,1955年三台县率先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后,阆中、简阳、重庆、巴中等县分别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1958年全省有耕牛人工授精站24处.1959年全省有杂种黄牛2万余头.1960年四川从苏联引进拉托维亚牛,分别在万县、涪陵、西昌、重庆等地与本地黄牛杂交.1964年全省有杂种牛7万多头.1971年  相似文献   

11.
<正> 地方良种温岭高峰牛,体型大,役力较强,遗传性稳定且肉质好。自1973年起,我市开始用此牛改良本地黄牛,建成六个牛场,至1980年已有36个牛场,先后共引进温岭高峰母牛600多头,种公牛50多头。全市共设立13个黄牛配种点。1981~1990年间又引入温岭高峰种公牛40头,以更新血统。现全市有95%以上可繁母牛用高峰牛配种;1988年配4850头,受胎率84.8%,产犊4112头,断奶成活  相似文献   

12.
<正>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省北郊,全区现有黄牛8万多头,多属蒙古牛,体格较小,役用性能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地区各县相继引进秦川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现在全区有秦川种公牛187头,杂种牛6140头,绥德县杂种牛和秦川牛已占总牛数的40%左右。据对神木县永兴、城关公社;绥德县石家湾、辛店公社37个大队的本地牛、改良牛进行的调查,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礼县地处长江上游的陇南山区,高寒阴湿,36个乡镇中有14个为重点扶贫。全县有草场3.2万亩。1990年底有大牲畜14.4万头,其中牛6.85万头,占47.5%,能繁母牛2.97万头。商品牛销路广阔,但长期来对本地黄牛缺乏改良计划,牛品种退化,生产性能、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期,确定黄牛改良方向,引进秦川牛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土种黄牛。在川坝地区的秦杂后代生长发育好,但在高寒阴湿山区繁殖的秦杂后代适应性差。怕冷,怕爬山,不适放牧,山区群众喜养犏牛,不喜秦川牛。因此,我  相似文献   

14.
秦川、淮北及秦淮F_1黄牛体尺体重回归分析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秦川牛原产渭河流域,属我国优秀的肉役兼用型黄牛品种.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引进了秦川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仅安徽淮北地区目前秦川杂交牛存栏比重就达30%以上。为了解秦?..  相似文献   

15.
民和县传统饲养的牛为本地黄牛,属蒙古小型黄牛,体格较小,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晚,生产性能低。1985年黄牛存栏2.78万头。针对民和县养牛用于耕畜的需要,以后通过大量引进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淘汰和去势劣质土种公牛,黄牛体格逐渐增大,生产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黑山县是辽西地区农业大县 ,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农民素有养牛习惯 ,全国黄牛年饲养量达 16万头。自 1978年起我县作为辽宁省黄牛改良试点县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工作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累计完成黄牛改良 2 6 5万头。 2 0 0 0年完成黄牛冷配 1 8万头 ,成为辽宁省黄牛冷配超万头县。下面将如何提高黄牛改良效率的几点体会概述如下。1 合理选择适应本地优良种公牛品种我县自 1978年以来 ,先后引进了海福特、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经多年来改良实践证明 ,以夏洛来牛做父本牛效果最好 ,其次是西门…  相似文献   

17.
合浦牛杂交改良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先后引进摩拉和尼里/拉菲公牛和冷冻精液,采用本交和人工授精相结合的办法改良本地牛,有较好的品改基础。水牛是本地牛改良的重点。到上世纪末,全县有良种公牛12头,人工授精配种点6个。三十多年来共杂交配种水牛26356头。配种受胎率45.1l%。  相似文献   

18.
1 基本概况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 ,国土面积 2 0 91公顷 ,耕地 2 30万公顷 ,辖 2 5个乡镇、5 73个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 115 .5万 ,其中农业人口 10 3.7万。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甘薯、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棉花等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1986年县委、县政府便立足县情 ,一边引导农民搞好家庭种植业 ,一边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 (我县 1976年开始引进秦川牛改良 ,至 1986年 ,90 %的本地黄牛为秦川牛杂交后代 ) ,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至2 0 0 1年底全县存栏黄牛 36 .3万头 ,其中西杂牛 2 6 .…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蒙城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把大力发展黄牛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先后引进秦川、西门塔尔等良种公牛和冻精,全面开展黄牛杂交改良,使蒙城县黄牛生产跨进全国黄牛生产先进行列。1990年末,全县黄牛存栏31.85万头,户均1.6头,居全国县级之  相似文献   

20.
我县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在利用南阳牛改良山地牛方面,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采用以冷配为主、本交为辅的两种配种方法,并且落实了种公牛鉴定和劣牛去势等有关技术措施,全面开展山地牛改良工作,使黄牛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改良牛占牛群比重逐年增加.为了阐明黄牛改良技术效果,我们组织专业技术干部5人,对余关、湍东、师岗和板场四个乡进行了随机抽查,在22个行政村中调查各种年龄公母牛(包括阉牛)572头,其中改良牛453头(公牛185头,母牛268头)占总调查数的79.2%,山地牛119头(公牛68头,母牛51头)占20.8%,就牛群的毛色结构、生长发育状况和役用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把同年龄、同性别的改良牛和山地牛进行分组,便于对比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