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226-227
高水平生态道德人才的培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所以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道德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效果并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机制的科学构建缺乏应有的认识。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符合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需道德上的引导与维护。我国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现状和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迫切性,是开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大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开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诉求和内在要求,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但农民自身生态道德基础薄弱,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不足,并缺乏有效的教育平台,这直接限制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对农民进行生态状况、生态危机后果、生态科学知识、生态法制观念以及生态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在路径选择上,要不断加强生态道德观念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平台,深化生态农村建设,树立农村生态道德典范,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观和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从生态校园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校史教育、生态学科建设、生态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农林院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这些做法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博物学是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繁盛、民国的传承、现代的式微几个阶段,东西方皆如此。博物学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契合生态文明思想。博物学文化与博物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间组织的建立、校园博物学普及、高校与民间组织的有机结合等途径可以推动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态保护,教育先行;生态教育,德育先行。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农民与农村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守生态道德教育原则,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教育作用,并坚定地用实践行为强化生态道德理念,如此才能最终将生态道德知识内化为农民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也称环境道德,是指人类生态文明的道德要求,即要求人们具有生态文明的普遍信念并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亟待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生态善恶观和生态良心,构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以生态公正意识和互利原则为核心任务,提升海洋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以培育自律精神为基础,做到海洋事业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从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现状,保护面临的困惑以及人类活动在该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把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论述了在青海省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紧迫性,现状、措施和方法。从生态伦理教育的角度强调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持续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12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火地塘实验林场,连续开展“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基本上形成了“五个一”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包括:一个功能完备的教学基地、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一套探究体验式现场教学与考察线路体系、一套精品化的课程体系和一套优质化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并因此成为学校特色化的品牌社会实践课程,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平  夏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3-3845
生态文明的兴起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和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切实抓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影响着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教育,明确生态文明责任,落实生态文明规范,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与生态法制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教育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能较好地处理人、教育、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成为新世纪教育的热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该文提出了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强化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建立生态教育体系,推进高校生态教育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危机背景下教育的基本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文基于环境德性伦理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注重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树立,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生态自觉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巫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村镇、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不遗余力建设美丽新巫山。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日趋重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建设了相应教育生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京津冀高校为样本,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日趋完善,"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正在逐渐形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依据主流学科优势和传统管理部门,创建生成不同的优势种生态体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随着各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基本完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下一步建设思路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校际联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赵亚敏  张俊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30-11732,11740
剖析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指向,深入探究基于“生态-形态-心态”整合设计的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策略,使教育育人和环境建设二者有机结合,以求为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和校园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以往山东省苍山县农村由于人们生态道德缺失,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偏颇,生态文化建设滞后,一些不合理的发展理念、方式和行为,积累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苍山县环保局提前动手,积极筹划,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双一流”建设赋予高等农林院校的时代重任。高等农林院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系统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在带来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做到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升华人们的生态情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生态保护,教育为本。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应该从构建课程理论、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和生态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刘新宇 《农家科技》2013,(10):42-4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加速“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内容,它是针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生态道德素质而提出来的。从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生态道德信念和生态道德行为等5个方面探讨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科学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