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泰勒虫病 奶牛泰勒虫病曾称泰氏焦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贫血、全身出血、淋巴结肿胀。  相似文献   

2.
牛泰勒原虫病是由泰勒科泰虫属中的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产奶量下降。某奶牛养殖户饲养的部分奶牛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牛泰勒原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血液涂片检查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潍坊市104头奶牛血液样品进行了牛泰勒虫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市泰勒虫血液涂片染色阳性率为15.4%,PCR检测瑟氏泰勒虫阳性率为8.7%,环形泰勒虫阳性率为20.2%,表明潍坊市牛泰勒虫病感染率较高。本研究为该地区牛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虫属中的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产奶量下降.2006年9月份,我县杨家庄乡南太册村数头奶牛发生泰勒虫病并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将具体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介绍泰勒虫的分类,瑟氏泰勒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治。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飞快的发展,养牛产业逐渐快速的扩大,瑟氏泰勒虫病的感染区域也随之不断地扩大。这种血液原虫病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以及引起兽医界的高度关注,因此,系统全面地了解瑟氏泰勒虫病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血孢子虫病俗称焦虫病,病原体血孢子虫通常寄生在家畜的红细胞内而引发此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奶牛发生血孢子虫病屡见不鲜,如果预防不到位或不及时治疗,自然死亡率极高。此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奶牛健康和生命,而且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直接给畜牧业和奶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及生活史奶牛血孢子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巴贝斯属的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以及泰勒科泰勒属的牛环形泰勒焦虫和瑟氏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瑟氏泰勒焦虫病是由于蜱的传播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以前认为是放牧及卫生不良而引起的常发病。然而近几年来,舍饲乳牛出现了本病,从而引起人们对舍饲牛的瑟氏泰勒焦虫病的高度重视。作者近来按照疾病的轻重检查了393头舍饲乳牛的血液,调查了瑟氏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8.
牛瑟氏泰勒虫病(T.sergenti)是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iconis)。传播的牛血液原虫病。临床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贫血和体表淋巴结肿胀等症状。近年来牛的瑟氏泰勒虫病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改良的新品种、外地引进的牛危害更为严重。国内对治疗牛巴贝斯虫病一。和环形泰勒虫病的药物研究较多,然而却忽视了防治牛瑟氏泰勒虫病药物的研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咪唑苯脲是目前治疗牛巴贝斯虫病的特效药物,而对牛瑟氏泰勒虫病的疗效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牛泰勒原虫病是由泰勒科泰虫属中的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产奶量下降。某奶牛养殖户饲养的部分奶牛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牛泰勒原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样本采集。从发病奶牛颈静脉采取新鲜血液1m L加入到含有5m L 3%戊二醛的普通真空采血管  相似文献   

10.
瑟氏泰勒虫与环形泰勒虫某些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泵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  相似文献   

11.
在青岛市奶牛中发现黄疽病,经血液学检查和临床分析,已证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存在,传播媒介的调查分析将是疫情分析不可缺少的依据,因为这种疫病和各种血液原虫病一样,必须通过专一的蟀叮咬吸血传播,对蜂的调查分析是本病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采样在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地区,广泛发动养牛户寻找牛身上寄生的蜂,一旦发现,即采集个体细小的华啤和吸血后粗大的雌蝉,放进小瓶中,加开水烫死后,送到实验室进行蝉的鉴定。1994年8月9日从峡山区中韩镇王德斋发病奶牛身上采集数枚妈,按上述方法采样送检。该牛曾有典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我国江西省60头肉牛样品(包括血清和血液基因组)进行了牛泰勒虫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省泰勒虫血清阳性率为100%,PCR检测阳性率28.3%。其中,环形泰勒虫(Ta)阳性率为26.7%,瑟氏泰勒虫(Tser)阳性率为15%,中华泰勒虫(Tsin)阳性率为3.3%,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共同感染率为13.3%,环形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共同感染率为3.3%。结果表明,江西省牛泰勒虫病感染较为严重,本研究为该地区牛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前言据1981年我们对全省牛血孢子虫病病原和传播媒介蜱进行的全面调查,我省牛血孢子虫病主要病原种类有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熊虫、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以及边缘边虫;蜱有微小牛蜱、缺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以及镰形扇头蜱。其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以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焦虫、双芽焦虫最广,且常在一个地区同时流  相似文献   

14.
应用传播试验及形态学观察证实牛瑟氏泰勒虫的存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外对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和瑟氏泰勒虫(T.sergenti)的分类还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两种为同一个种,即瑟氏泰勒虫为环形泰勒虫的同义名;而多数学者则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种。国内对环形泰勒虫已有专著,但对瑟氏泰勒虫仅有零星报道,尚缺乏系统研究予以证实。为了明确这两种虫究竟是否为同一个种?我国是否有瑟氏泰勒虫存在?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以高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此病在昌吉州部分县市发病,该病严重地影响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性能。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后期又无特效药物,所以对畜牧业造成了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6.
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焦虫属的瑟氏泰勒焦虫(T. ser genti)寄生于黄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性寄生虫病。黄牛对本病易感性强,发病率高,对机体危害亦大。近年来,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在河南山区传播广泛、流行猖獗,仅据卢氏县兽医院1985年统计,黄牛瑟氏泰勒焦虫病例占门诊病牛焦虫病总数的95%以上,给山区养牛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我县外来的荷兰杂种奶牛、蒙古牛、草原红牛、南阳牛等都先后发生了牛的瑟氏泰勒焦虫病。为了查清疫源,对我县的当地黄牛进行了血液学调查,发现本地黄牛的红细胞内也有瑟氏泰勒焦虫。同时,还发现牛的体表面叮咬着大量的蜱类。这些红细胞内有虫体的黄牛,无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都似健康牛。而外来的牛红细胞内有虫体,又有明显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牛的死亡。由此证明,当地黄牛是瑟氏  相似文献   

18.
瑟氏泰勒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实验系统的研究顾有方摘译卞正勤校本研究检测了在体外瑟氏泰勒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的适宜条件,同时也检测了有蛋白酶抑制因子时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的情况,以研究酶对瑟氏泰勒虫裂殖子入侵的影响。其方法如下:在一头4月龄摘除脾脏的荷斯坦...  相似文献   

19.
牛泰勒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原虫病,本试验采用血涂片镜检和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对中国某种牛场的18份血样进行了泰勒虫检测,然后分别用ITS基因通用引物和4种MPSP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自阳性样品中扩增出对应的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确定泰勒虫基因型。结果显示,自18份牛血样中检出3份阳性样品,且全为瑟氏泰勒虫感染;3个阳性样品的瑟氏泰勒虫MPSP等位基因扩增结果显示,1个阳性样品为I (Ikeda) 和C (Chitose)型的混合感染,另2个样品为I型单一感染,而均无B (Buffeli)和Thai型;用扩增的MPSP基因测序,构建进化树,确认其感染的瑟氏泰勒虫存在MPSP 1型和2型。这些结果表明,该种牛场存在瑟氏泰勒虫感染,且同时存在2种MPSP等位基因型;MPSP等位基因的复杂性可能使该病的免疫防控更加困难。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瑟氏泰勒虫感染情况及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养防一体做好监控。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者就其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其分类、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并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瑟氏泰勒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