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斑点免疫法鉴定丹东东港市孤山镇灰飞虱带毒率为17.8%。将筛选到的带毒率为100%灰飞虱以群接法接种辽宁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稻区的26个主栽品种,结果显示: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高抗的品种占0%;抗病品种占15.38%;中抗品种占11.54%;而表现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占参试品种的73.08%,表明目前辽宁省大部分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年来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双季连作稻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86.0%到2004年下降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hm^2和1340.0万t,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hm^2和686.9万t;水稻单产增长辐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60年代的5.3%,到2001年以后仅为0.3%。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的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贺阳冬  郝艳玲  林依倔  陈华  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84-12985
[目的]从水稻引进品种中寻求适应四川地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方法]以钛浙江引进的秀水103等1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以本地品种T优8061为对照,对11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进行比较,并对5个产量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0个引进水稻品种中,多数品种表现高产,以浙粳41的产量最高,为5.156t/hm2(比CK增加14.82%),其次为Ⅱ优498和宁81,分别为5.077t/hm2(比CK增加14.18%)和5.047t/hm2(比CK增加12.30%)。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与产量存在负相关(-0.790),其余均为正相关,以实粒数(0.406)和千粒重(0.415)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回归分析表明,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所决定的产量变异占总变异的93.20%。[结论]在四川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引进实粒数和千粒重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16对SSR引物对11个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2个典型的籼稻品种和2个典型的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5份材料中共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每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4~12个,平均5.9个,其中有效等位基因70个,有效等位基因的百分数为75.8%,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6~0.53。应用NJ法对基于16对SSR标记数据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不同材料可分为粳稻组和籼稻组,粳稻组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6~0.53,平均遗传距离为0.303,其中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0.46,籼稻组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297~0.377,平均遗传距离为0.329。11个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除筒恢211外,其他都属粳稻组。用相同SSR标记数据和聚类方法分别对苗期、芽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的水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时期耐冷品种在各自聚类图中的排列位置与全部材料聚类时有所不同,但其亲缘关系远近没有变化。结果表明SSR适合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籼粳分类。  相似文献   

5.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天优1251”.近日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天优1251”品种的全生育期120.5天.结实率74.0%.千粒重24.6克。糙米率77.5%.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7.6%,垩白粒率6%.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8.1%.胶稠度72毫米,粒长7.2毫米,粒型长宽比3.4。每亩产量达459.8公斤,品种很好.经江西省审定该品种的抗病能力强.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很强的抵抗能力。米质吃起来绵软醇香.产量很高.适合企业加工成精制大米。  相似文献   

6.
用改良DBL法,设3次重复,测定了17份水稻资源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水稻资源间的赖氨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地方品种“吹勿倒”的赖氨酸含量达到0.601%,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材料,是引种材料“合系15”的2.6倍。就该高赖氨酸材料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推广的和近年选育的13个水稻品种抗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草矮病毒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各品种的发病比率划分抗性等级,结果未发现有免疫品种.筛选出高抗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中抗品种7个,占总数的53.8%;中感品种4个,占总数的30.8%;高感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不同抗性品种的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利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反应(SPA-ELISA)检测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性程度与病株中病毒含量呈负相关,且在水稻不同发病时期、不同部位病株体内的病毒含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幼苗群体接虫鉴定和大田鉴定,对湖南推广的主要杂交水稻品种和部分区试材料共328份进行了抗褐飞虱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中没有发现抗褐飞虱品种,筛选0~3级的品种5份,占1.5%,5级的19份占5.8%。对部分1~5级的品种(系)进行了褐飞虱田间成株期鉴定,田间结果表明,这些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有较好的抗虫性和耐虫性。为今后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筛选及新品种在湖南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主要自育杂交水稻超高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Ⅱ优838(对照)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高产特性。[结果]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产量分别为12990.0、12823.5和12460.5kg/hm^2,分别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0.0%、18.5%和15.1%。与对照Ⅱ优838相比,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有效穗增加15.1%、24.5%和3.5%;千粒重分别高2.7%、4.2%和11.4%;总颖花数分别增加10.5%、11.7%和8.3%,生物产量分别高187.0、98.0和220.0g/m^2。黔优88和益农1号库容量分别比Ⅱ优838大13.4%和16.4%。上述3个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中期和后期。[结论]黔优88、益农1号和黔南优2058的平均产量达到12757.5kg/h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6  
通过对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在福建龙海早、晚季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9092kg.hm^-2和9524kg.hm^-2,比汕优63(CK)分别增产5.7%和6.3%;在云南涛源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为15779kg.hm^-2,比汕优63增产3.0%。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特征是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足重穗基础上培育更大的穗子,具有较多的单位面  相似文献   

11.
四川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蒲江、资中、营山、雅安、纳溪等5个鉴定病圃,对120个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组合进行了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叶瘟没有表现抗的(0~3级)组合,表现中抗的(4~5级)有30个(如岗优94~11、川香优6号、川优425、内香8518等);颈瘟出现9级的有79个,占参试组合的65.83%,出现7级的28个,占参试组合的23.33%,出现5级的13个,占参试组合的10.83%,所有参试组合在5个鉴定点颈瘟没有同时出现中抗以上(0~3级)的品种.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毒力频率范围为14.39%~76.26%,各品种毒力频率平均值为54.9l%。稻曲病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病穗率范围在0~75.93%,病情指教范围在0~52.67,中抗以上(0~3级)的品种有内香优3号、Ⅱ优718、金优527等13个,占10.83%,Ⅱ优725病指最高,感病到高感(7~9级)的组合占65.00%,中感到高感的组合占89.17%。本研究对四川水稻品种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内普遍存在类酵母共生菌,该类共生菌在虫体的生理代谢和营养利用等方面意义重大。研究采用冷冻切片技术结合显微摄像系统观察法测定了褐飞虱与水稻互作过程中虫体内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并通过“血球记数法”测定了虫体内该类共生菌的含量。与取食感虫品种水稻TNI的褐飞虱相比,取食抗性水稻品种IR26(Bph1)和IR36(bph2)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长度分别降低23.2%。24.4%和18.0%-32.7%,宽度分别降低24.4%-28.8%和8.6%-30.6%。取食抗性水稻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都显著下降。其中,连续取食IR26二代后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显著降低,第三代后虫体内共生菌数量又有所回升。说明抗性水稻品种与褐飞虱互作会导致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发育变小、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抗病品种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年的表现及应用建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年,原鉴定的高抗品种常优l号仅表现为中抗,扬粳9538仍表现高抗,而感病品种(以武育粳3号为例)表现高感。后期3个品种显症茎蘖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7.2%、5.5%和90.4%;灰飞虱防治失利田产量损失率分别为33.3%、0和72.4%。综合3个品种抗病、抗虫及其他性状,提出品种选择建议和扬粳9538的防倒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其寄主范围广,已知的有稻、麦、玉米、粟等作物及马唐、看麦娘、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传毒媒介主要是灰飞虱。该病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当前尚属于“可防难治”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严重的将造成水稻绝收。2004年江苏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浙北地区发生也较重,桐庐县局部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桐庐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加重,发生面积达37.48hm^2,其中分水镇22.33hm^2,横村镇12hm^2,合村乡3hm^2,莪山乡0.15hm^2,种植品种为申优693,申优1号,秀水常规品种等,8月5日调查结果:横村点丛发病率平均为8%(幅度4.4—11.2%),平均株发病率2.98%(幅度2.12~3.45%),分水点丛发病率平均为12%(幅度9~15%),平均株发病率8%(幅度7~9%)。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水稻育种的变迁与展望(下)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洪德林三、品种改良的课题与方向1.传统的好食味型优良品种的开发作为主食米饭用的品种栽培面积,1989年度前10位的品种合计为115.3万ha,约占水稻栽培面积的62.1%,是前一年的108.9%。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北方40个水稻品种13个性状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水稻单株生产力与综合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典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48、0.87103,它们所包含的信息分别占总信息量的79.0%和92.7%。穗部性状与粒型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82739,达极显著水平,所包含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62.3%。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是经济产量(X2)、穗数(X3)、穗粒数(X4)、穗长(X7)、穗颈长(X8)、1次枝梗的比例(X9)及谷粒长度(X10)。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邮编:354200,电话:0599—5628968)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宜优1659”,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129.2天,结实率76.49%,千粒重31.0克。感稻瘟病。糙米率78.0%,精米率67.5%,整精米率36.4%,粒长7.3毫米。垩白率31.0%,垩白度10.4%,透明度1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9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蛋白质含量7.6%。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510.05公斤。  相似文献   

18.
水稻草矮病毒与品种抗性的互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当前推广的和近年选育的13个水稻品种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草矮病毒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各品种的发病比率划分抗性等级,结果未发现有免疫品种,筛选出高抗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中抗品种7个,占总数的53.8%;中感品种4个,占总数的30.8%,高感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不同抗性品种的症状表现了也有所不同。利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反应(SPA-ELISA)检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增有 《上海农业科技》2013,(5):112-112,135
为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品种,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已唑醇悬浮剂15g/667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mL/667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g/667m^2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第2次施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59%、82.11%、78.36%,且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0.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邮编:330046,电话:0791-6251096)、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天优1251”,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120.5天,结实率74.0%.千粒重24.6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