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20,40(3):I0006-I0007
49岁的陈吉林,在虎林从事养蜂生产已经20多年了。1990年刚满18岁的他,为了讨生活,从四川老家投亲靠友来到虎林。先是到处打工,干了几年也一事无成。1998年在大家的劝说之下,他开始跟随姐夫学习养蜂。学会养蜂后他自建了一个自己的蜂场,一干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2.
郑吉良 《中国蜂业》2003,54(1):27-27
四川都江堰市石羊镇广益二组有个养中蜂的专业户徐德树。 1997年底有中蜂 12群 ,2 0 0 1年底已发展到 14 0群。从 1998年获纯收入 30 0 0元递升到2 0 0 1年的 12 0 0 0元 ,连续 4年共获纯收入 30 0 0 0元。去年又产蜂蜜 3 3吨 ,蜂蜡 5 3kg ,总产值达 180 0 0元 ,除去开支 ,获纯收入 15 5 0 0元。按去年养蜂纯收入同当地农业相比较 ,一人养蜂收入相当于种 2 5 5亩田的收入、饲养 2 6 5头肥猪的收入。他计划 2 0 0 2底发展到 170群 ,今年将带上儿子一道养蜂。徐德树发展中蜂取得了好成绩 ,他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自力更生 ,勤俭办…  相似文献   

3.
我是四川省苍溪县高坡镇一名养蜂户 ,养蜂 30多年了 ,只是出于爱好蜜蜂 ,技术不精湛 ,多年都只有三至四群蜂。自从2 0 0 0年我第一次订阅《中国养蜂》 ,当年就起了变化 ,蜂增加到 6群 ,而且都是强群。 2 0 0 3年已发展到 13群。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中国养蜂》 ,立志通过养蜂造福于社会。我地从未有养蜂场 ,养蜂还是个空白地方。我地蜜源丰富 ,花期长 ,1月份有梅花 ,2月份梅花、药枣花 ,3月份主要油菜与各种果树花 ,后又有刺槐、黄柏大宗蜜源 ,花期长 ,是养蜂的好地方 ,未有人开发 ,我立志要养好蜂 ,为人的健康作点贡献。我通过看杂志学…  相似文献   

4.
贵州习水县土城区青年农民袁志远,1981年春购买30群蜂,开始了他的养蜂生涯。8年来,他共收蜂蜜2万斤,王浆150公斤,出售蜜蜂180群(他现仍养蜂80多群),总收入达8万元以上,其中仅1987年收入就达1.5万元以上,成为我县第一位养蜂万元户。  相似文献   

5.
有友人自苏州来,谈起他家业余养蜂30群,1991年获利8000元,1992年因建房未有时间搞。他养蜂由家里3个人管,除了他自己,还有他的父亲和母亲。他饲养的30群蜂,其中2/3是继箱群,用继箱群生产蜂王浆。每群一年内喂糖55千克,群产蜂王浆3千克。  相似文献   

6.
宁夏海源县郑旗乡养蜂员杨生秀貌不惊人,可他有一手出色的养蜂技术。去年我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干旱,他养的蜂仍生产蜂蜜4000斤,王浆24斤,加上售蜂等,全年总收入6500元,纯收入达5000元,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是去年我县养蜂收入中较高的。杨生秀是1975年开始养蜂的,到现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他在养蜂上有独特的一手,即采用全场蜂群同步繁殖的办法。具体作法是:每年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放蜂时,不再增加蜂群数量,也不育王,只是繁殖壮大原有蜂群,集中“兵力”投入生产。这样做克服了蜂群数量多而采集生产群少的  相似文献   

7.
被群众称为“养蜂大王”的陈渊,是浙江省义乌县稠城保联的养蜂大户。陈渊今年49岁。他从1961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7年。他热爱养蜂事业,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养蜂新技术,不断探索新经验,蜂群年年有发展。1981年饲养90群,1982年100群,1983年120群,1984年150群,85年170群。连续6年产值超2万元。1986年他带了三个学徒,养蜂210群,为国家提供优质成熟蜜33,600市斤、蜂王浆231市斤、蜂蜡254市斤,总产值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个蜂友,是具有20多年养蜂经历的专业养蜂户,到1989年夏季,蜂群已发展到60群。他饲养的本地意蜂×黑蜂很适宜定地饲养,繁殖力强,采蜜量高,越冬性好,既省蜜又抗病。近几年来,我地出现了互相移虫育王的风气。1980  相似文献   

9.
正1954年出生的谷金双,是河北省唐山市一位普通养蜂人。现在是民间蜂友公益组织"中国蜂友联盟"管理员,虽然没有一分酬劳,但谷师傅做得有滋有味。用他的话说,养蜂30多年,要把自己用青春换来的养蜂经验,与蜜蜂的感情及在养蜂事业上的坚守,传递给更多的养蜂人。养蜂30多年的谷师傅,放蜂足迹遍布长城内外,体  相似文献   

10.
他走上了养蜂致富的道路──记养蜂专业户刘佐阳在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有一个远近闻名靠养蜂发家致富的专业户,他就是安富镇红庙三社的刘佐阳。说到刘佐阳养蜂致富,也许体会不相信,他是从饲养一群中蜂开始,苦心经营到今天已发展到拥有良种喀意杂交蜂200余群。蜂蜜...  相似文献   

11.
<正>冯贵增是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乡乔庄村一位普通农民,2013年43岁,从事养蜂生产8年,养蜂80群。遇上好年景收入五六万元,不好时收入三四万元,成为邢台市山区有名气的养蜂能人。根据他多年的养蜂经历,之所以能有一个好收成,秘诀在于小转地、防病害、养强群。秘诀之一:春夏秋三季多转地乔庄村位于深山区,春季最早的粉源是榆树,在"春分"前后;最早的蜜源是杏花、蔓菁籽花,在  相似文献   

12.
顾洪元 《中国蜂业》2009,60(6):49-49
日前,董浜镇养蜂协会召开的学术交流暨协会成立五周年年会上传出喜讯:董浜镇常年活跃着一支30多人的老年养蜂专业队伍,带动各蜂场稳步发展,蜂群从去年的600群发展到今年的800多群,蜂场从13个增加到17个,从业人员由20人发展到30多人。年龄最大的蜂农钱志刚今年已82岁,最小的也60多岁,养蜂已超过40年。  相似文献   

13.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农林水利局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反右倾,鼓干劲,大力发展养蜂生产,最近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市养蜂工作会议。北京是我国新法养蜂的发源地,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在解放前夕全市饲养蜜蜂还不到5千群,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得到了稳步发展。到1957年蜂群数量已发展到1万6千群,1958年在大跃进的带动下,蜂群又增长40%,发展到2万2千多群,产蜜50万斤。这在北京养蜂史上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5.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乡白虎头村养蜂专业户郝显宽,现已年近六旬,身体很好.他种过地,当过工人,养蜂三十多年.过去曾给本村集体养蜂一二百群,为山村做出了贡献.罗马尼亚养蜂专家参观后连连称赞"养得好,养得好!".老郝热爱养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守旧,好学习.他文化底子薄,不论是开会、参观,还是上培训班,只要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我国养蜂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蜂蜜略有减产。据1989年3月全国畜牧业统计年报会议统计,并与国家统计局核定,1988年全国养蜂769万群,比1987年增9.3万群,即增长1.2%。其中蜂群增加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减少的有10个省、自治区。年末蜂群数达30万群以上的省有:四川129.3万群,浙江126.9万群云南89.6万群,湖北40.5万群,河南38.8万群,江苏35.4万群。全国蜂蜜产量为19.5万吨,比1987年减少0.9万吨,即减产4.4%。  相似文献   

18.
<正> 汤海明是定远县天河乡农民,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农业收入有限。1979年开始试养蜂,接连几年养蜂亏捐,但摸索出了养蜂的经验。1982年养蜂16群,第1次获纯利3000元。1986、1987两年养蜂纯收入5万6千元。1990养蜂97群,已获纯利1万5千元,几年来养蜂业不断发展,收入连年增加,养蜂“小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养蜂累计纯收入逾10万元,成了养蜂致富户,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多次受到县、区、乡的表扬。他养蜂致富有五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6,(7):59-60
<正>2015年,我省蜂产品生产形势总体表现为前低、中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全省蜂群数量有所增长,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产量受气候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转地放蜂路线不同的影响,蜂农收益有高有低,总体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1养蜂发展形势1.1养蜂数量与区域分布据调查统计,四川养蜂总数为164万群,其中中蜂93万群,占全省总量的56.7%,西蜂71万群,占全省总量的43.3%。四川养蜂遍及全省各地,主要集中在成  相似文献   

20.
新疆国营尼勒克种蜂场养蜂专业户张西磊一家,今年饲养新疆黑蜂150群,收获蜂蜜9.5吨、花粉80公斤、出售种蜂35群,三项总收入达21,625元,净得利润14,850元,成为全场第一个养蜂万元户。张西磊从事养蜂已二十年,掌握了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鼓舞下,他自筹资金,添置养蜂器材,对种质优良的新疆黑蜂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