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正秋季大白菜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病毒病、白斑病、黑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这些病害一直是大白菜生产上的主要问题。1.病毒病病毒病为病毒性病害,以蚜虫带毒传播。苗期心叶叶脉失绿,然后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成株期叶片严重皱缩,质硬而脆,常生许多褐色小斑点,叶背主脉上生褐色稍凹陷的坏死条状斑,植株明显矮化。防治技术:做好防治工作,及早治蚜。苗期做好蚜虫防治,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大白菜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等。1、病毒病: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幼苗期是最易感病的阶段。早播,苗期天气高温干旱,或苗期雨涝后天又曝晴发生重,蚜虫发生重,前茬为十字花科蔬菜发病也重。  相似文献   

3.
油菜蚜虫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良 《云南农业》2006,(11):15-15
蚜虫俗名腻虫,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危害严重时期是苗期和抽薹期。危害方式是成蚜、若蚜集中油菜顶端或嫩叶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受害叶变黄卷缩、植株萎缩、落花、落果、生长不良,甚至颗粒无收,蚜虫还能大量传播油菜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损失。防治关键时期:苗期和抽薹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的三大病害是: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一、病毒病 病毒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表现为花叶,以苗期防病为主.发病较晚的轻病株,只在菜株的一侧或半边呈现皱缩畸形,内层叶片上产生许多褐色小点.  相似文献   

5.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统称大白菜三大病害,在我地区经常发生,影响当年冬季大白菜的供应。1发生原因1.1气候与发病的关系1.1.1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繁殖和活动,不利于大白菜生长,抗病性较弱,蚜虫又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体。因此,高温、干旱病毒病较重。1.1.2高温高湿,有利于霜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大白菜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病毒病又叫孤丁病、花叶病、抽风病,是大白菜的三大病害之一。能够侵染大白菜并导致严重病毒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病毒有三种,即芜菁花叶病毒、黄叶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由种子带毒传播;带毒的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田间作业时健株被病株感染传播。另外,在强日照、高温、严重干旱以及蚜虫严重发生时病害蔓延迅速。受病毒感染的大白菜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最严重。幼苗期发病时,往往先由心叶开始出现明脉,随后即表现为沿脉褪绿,叶片逐渐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贵州省石阡县2015年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在石阡县进行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调查烟蚜和蚜茧蜂的繁育情况以及还苗期、旺长期、打顶期田间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区有蚜株率和蚜情指数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1.3%和0.87,此后逐渐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对照区有蚜株率及蚜情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打顶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24.5%和2.94,试验区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打顶期分别达57.8%和73.13%;试验区和对照区蚜传病毒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打顶期试验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5.3%和4.52,对照区分别为16.6%和4.84,试验区病指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呈U型趋势。[结论]虽然通过释放蚜茧蜂较好地控制了田间烟蚜的繁殖和迁飞,降低了烟田蚜虫虫口基数,有效地控制了因蚜虫繁殖迁飞危害烟株和传播蚜传病毒病,但由于人为因素及降雨的原因,导致试验区蚜传病毒病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77-2181
为了解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找出病毒侵染和蚜虫传毒的关键时间节点、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选择山西省主要大白菜产区,以科萌夏秋王、金娃娃F1、晋春一号、901春大白菜品种和四季王(感病品种)、9812、龙2001、金皇60秋大白菜品种作为材料,对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蚜虫、温度与大白菜病毒病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白菜幼苗期,病毒病较易发生,另外,调查当年春季前期雨水较多,5—6月比较干旱,蚜虫大量发生,病毒病发生较重;在栽培上,春大白菜晚播比早播病毒病发生严重,秋大白菜晚播比早播病毒病发生较轻;蚜虫的发生量、平均温度与大白菜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其直接影响着田间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生产上制定大白菜病毒病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旱秋气温高,空气干燥,特别是在干旱的情况下,芹菜的蚜虫和病毒病发生严重,而蚜虫作为病毒病的传毒媒介,其发生严重又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芹菜病毒病又称花叶痛,苗期至成株均可感病,以苗期感病受害最重.苗期感病,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重病株严重矮缩以至死亡.成株发病,病情视早晚而异.感病旱的病株,新生嫩叶先表现斑驳,继之发展为典型花叶,病叶变小,常皱缩、扭曲畸形,有的叶肉退化、叶片变窄而狭长,呈鸡爪状,叶柄纤细,植株矮化;感病晚的轻病株,仅新生叶片呈现浓淡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早秋芹菜防病毒病,重在苗期.  相似文献   

11.
早秋气温高,空气干燥,如遇干旱,芹菜蚜虫和病毒病发生严重,而蚜虫发生严重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芹菜病毒病又称花叶病,苗期至成株均可感病,以苗期感病受害最重。具体防治方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許多植物病毒病都借昆虫来传播。目前已經知道的传毒昆虫約有三百九十七种,其中一百三十三种属于蝉类,一百七十种属于蚜虫。能够传播十字花科病毒病的蚜虫約有二十五种,其中传播油菜病毒病的蚜虫有萝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桃蚜(Myzus persicae)、菜蚜(Brevicoryne brassicae)、棉蚜(Aphis gossypii)四种。本省以萝卜蚜传毒为主。为了解蚜虫在自然界传播病毒所起的作用,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油菜病毒病进行研究,其感病又符合自然情况,就需要采用蚜虫接种方法,誘导发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病毒病又叫抽风病、孤丁病,此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是影响我国北方大白菜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以蚜虫为媒介,进行传播和蔓延,所以特别要注意蚜虫发生时间的早晚。其发病症状是:幼苗期发病,先从心叶出现明脉透明,叶脉失绿,产生淡绿与  相似文献   

14.
甜菜黄化病毒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陈勇  丁淑萍 《农村科技》2007,(11):21-21
一、发病条件 甜菜黄化病毒病在我区主要由桃蚜、豆蚜传播.发病时期及流行程度与蚜虫的发生及其迁飞高峰和迁飞量有直接关系.当气温25 ℃、相对湿度40%~60%时,有利于有翅桃蚜的发生和迁飞.6~7月雨多量大会限制蚜虫迁飞,而天旱则会增大蚜虫迁飞量,加速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1.大白菜病毒病 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俗称抽风.各地普遍发生,危害较重.本病除危害大白菜外,还危害小白菜、芹菜、萝卜、青菜、甘蓝和芜菁菜等蔬菜作物. (1)症状特点:病毒病在苗期、成株期和采种株上都有发生,但以苗期发病为主,在7片叶以前感病,心叶叶脉透明,并沿叶脉两侧失绿,形成淡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称为花叶.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固原市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与为害时间调查.在薯田采集到蚜虫共10种,其中6种只有有翅型,主要优势种为棉蚜和桃蚜.蚜虫的出现期因蚜虫种类而异,棉蚜发生期早,发生量最大,分布最广;桃蚜出现期最早,终结期迟且数量较多.有翅蚜迁入高峰期后1个月,马铃薯病毒病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重病田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好 《农技服务》2006,(4):29-29
大白菜病毒病又叫孤丁病、花叶病、抽疯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之一。目前,防治病毒病的药剂虽然不少,但效果都不太明显。因此,对大白菜病毒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一)病害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叶脉失绿,叶片出现深浅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成株期发病,叶片严重皱缩,质  相似文献   

18.
蔬菜非持久性病毒病蚜虫传毒规律及防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蔬菜非持久性病毒病,以蚜虫为介体传毒。传毒流行是病原、寄主和蚜虫三者适应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种类蚜虫传毒效能有差异,传毒能力受迁飞、光照、风向、风速、湿度、温度、寄主水肥条件、营养环境等影响。菜蚜在相对湿度78 、温度25~28 ℃发育最快,一日中上午8时前、下午6时后光弱时为迁飞高峰,夜间不起飞,阴天起飞少,风速超1.87 m /s起飞受阻,暴雨可把蚜虫震落到泥土中溺死。华北地区,蚜虫迁飞高峰: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7月中旬至8月中旬。药剂灭蚜防治非持久性病毒病无效。春露地番茄、西葫、甜椒早播,秋大白菜晚播均可避病。控制蚜虫传毒的生态防治措施为:播前翻地、晒土、浇底水,降低蚜量;间、套作玉米、韭菜使蚜虫在试探取食时失毒;利用蚜虫对不同颜色反应不同,设置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避蚜;苗期用50病毒1号乳油250倍喷雾防蚜。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银灰反光塑料膜防效94.29 ,病毒1号EC250倍,苗期3次施防效达86.1 ,增产35.9 ,利用生防天敌瓢虫控制传毒蚜虫也有前途。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大白菜生长期间,尤其是不利环境条件下,极易感染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使白菜严重减产和绝收。1 病毒病1.1 发病条件。白菜怕炎热,喜冷凉,苗期虽对高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温度过高,易造成幼苗呼吸强度剧增,光合产物被大量消耗,幼嫩根系易被高温烧伤,使幼苗抗病能力下降。同时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传播病毒的蚜虫,活动猖獗,留种的青菜、大白菜及车前草、荠菜等杂草上的病毒通过蚜虫传入植株  相似文献   

20.
正大白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肿根病、炭疽病、软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菜青虫、黄条跳甲、蚜虫、菜螟等。这些病虫害一直是大白菜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据调查,林口大白菜近年来各种病害危害严重,严重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现笔者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病害的发生与防治1.1霜霉病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从苗期到结球期均容易发病。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初生水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