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过对揭阳市大北山森林公园福建柏人工林的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培育福建柏种苗的经验教训以及福建省推广福建柏人工林的经验,我们认为,在适宜的地方可以推广发展福建柏人工林。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人工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柏是柏科福建柏属常绿乔木。文章分别从福建柏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采种、育苗和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人工林栽培技术总结,为推广营造福建柏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建柏是柏科福建柏属常绿乔木。分别从福建柏的型态特征、生物学物性,采种技术、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人工林栽培技术总结,为推广营造福建柏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森林持续经营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参考几个常用的经济成熟评价指标,从森林年平均货币收获的角度出发,用年平均纯收益法计算福建柏人工林的经济成熟,从而为福建柏人工林的经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宗武  陈林生 《林业科学》2000,36(Z1):120-124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HenryetThomas)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树种 ,其树形优美 ,主干通直 ,适应性强 ,木材性质优良 ,是我国南方值得推广的树种。由于人为破坏 ,福建柏天然纯林被毁殆尽 (张炳荣 ,1 982 )。自 50、60年代 ,福建省开始营造福建柏人工林 ,不少已进入中成龄阶段 ,成为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对其进行的研究还很少。 1 997年我们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福建柏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了解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 ,以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柏的生长特点和营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所适合生长的环境为中低山上,中下坡位,多云雾气候,土壤肥沃的地方。福建柏人工林的树高和胸径会随着生长坡面倾斜度的升高而呈劣势,坡面倾斜度越小其生长得越好。根据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幼林期、速生期、杆材期、成熟期。福建柏人工林大多采用的是混交林的种植方法,福建柏和其他树种混交种植效果都特别好,不仅能促使福建柏的生长,还能维护土壤质量,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对福建柏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福建柏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岩市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种群分布格局、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柏种群在龙岩市域内7个县(市、区)分布广泛,现存天然林县域分布71.4%,且毛竹林群落类型占99.2%。综合计算,40a人工林平均胸径19.9cm,比天然林大3.6cm,人工林平均树高14.1m,比天然林高2.4 m,差异显著。(2)天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82种)高于人工林群落(26种)。(3)天然福建柏大径级居多,后续资源贫乏;人工林径级与株数呈正态分布。(4)福建柏林分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但各层次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人工林。因此,必须建立龙岩市福建柏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并采取福建柏与乡土树种等多树种混交方式造林,以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使群落层次更加丰富,森林群落结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柏的良种选育、育苗技术、人工林培育等方面,分析和综述了近10 a福建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植被状况较好,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土壤的养分状况较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从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上看,杉木与福建柏属浅根性树种,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效果不好,福建柏与杉木混交这个模式不宜大面积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经营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安溪半林林场在杉木迹地上营造福建柏,并选留杉木萌芽条形成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不论混交林经营密度大小,福建柏生长均比纯林好。大、中密度组的福建柏生长比萌芽杉木快,但在小密度组则相反。萌芽杉木在大、中密度条件下,生长不如同龄纯林,在小密度条件下的平均树高、胸径是纯林的140.2%和148.2%。说明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培育方式是成功的,但到15年生以后,经营密度以1 500株.hm-2左右,混交比例6∶4为宜。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人工林标准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分平均高(H)为辅助变量,选择方程G-1=a+bH-1建立疏密度1 0的每公顷断面积(G)模型,配合形高(HF)模型及林分蓄积量(M)的构成公式M=G×HF,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柏人工林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柏人工林优势木树干解析材料,选择McDill——Amateis生长方程建立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McDill——Amateis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福建柏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规律,是研制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的一个理想的生长方程,在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中的福建柏生长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的福建柏木荷插花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相比,福建柏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增加20.6%、53.2%,林分总蓄积量增加34.9%,差异达显著水平;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更加疏松透气,养分含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5.
修枝和间伐对福建柏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永元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68-70,74
对16年生福建柏人工林开展修枝、修枝+间伐试验,2年后调查结果表明:修枝、间伐对福建柏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修枝处理还是修枝+间伐处理,对福建柏胸径生长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修枝处理对于优化福建柏树体干形有着明显的作用,而间伐对树体干形的优化作用不大;修枝+间伐处理对单株材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修枝处理的单株材积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修枝+间伐处理对不同坡位福建柏生长差异明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以中、下坡生长量大,上坡生长量小;树体干形中坡较上坡、下坡好。综合结果表明,福建柏选择中、下坡种植,采取修枝+间伐处理,对提高其产量及干形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省福建柏分布区调查的1205个冠幅与胸径成对值,建立福建柏冠幅与胸径的数学模型以及林分最大密度与胸径的数学模型,进而应用半峰宽公式计算合理经营密度,其结果为:最大密度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4-0.93;并介绍了合理经营密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柏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由于其木材结构细致,树质优良,用途广泛,抗逆性强,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从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幼林抚育管理与施肥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福建柏速生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福建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在全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和89株平均木树干解析材料。选择Korf理论生长方程,以优势木胸径为比较基础的相对直径作为单木竞争指标.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建立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模拟福建柏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19.
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福建柏保护点的福建柏群落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柏群落植物共有30科31属31种;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福建柏在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有更新层。  相似文献   

20.
对11 a生光皮桦不同混交模式造林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式中,光皮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高径比、造林保存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位面积蓄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光皮桦×杉木混交林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在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上,光皮桦×杉木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木荷,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