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北省设施番茄褪绿病毒分子检测和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14年夏季在河北7个县市设施番茄种植区田间采集的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感病植株为试材,采用RT-PCR检测、BLAST比对和MEGA 5.0系统树分析等方法,研究河北设施番茄上ToCV的发生和分子鉴定以及ToCV与另一种严重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复合侵染情况。结果表明:以ToC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共3对特异引物对其中4个典型地区ToCV疑似样品进行检测,分别扩增到约1 032、943、911bp的特异条带,同时针对To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引物从部分样品中扩增得到约833bp的核苷酸序列,4个样品均确定为ToCV阳性,样品与ToCV北京分离物(KC887999)CP基因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9.7%,同时确定田间存在ToCV和TYLCV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CV和TYLCV。To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3.
2013 年秋季,在山东寿光设施番茄植株上采集到叶片脉间褪绿黄化、叶片边缘卷曲、叶片皱缩,后期叶片变厚、变
脆,并伴随着植株矮化的疑似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样本。分别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外壳蛋白基因(CP)序列引物CP-F/CP-R 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特异
引物TY1-R/TY1-F、TY2-R/TY2-F、TY3-R/TY3-F 对其进行检测、扩增,分别得到774 bp(GenBank 登录号KC709510)
和2 781 bp(GenBank 登录号KJ546418)的核苷酸序列。经序列测序后表明,KC709510 与GenBank 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
ToCV-BJ (KC311375)分离物相似性为99.6%,KJ546418 与GenBank 已登录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SDWF-L7(KC999850)
分离物相似性为99.6%。  相似文献   

4.
采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克隆接种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从TYLCV在番茄叶片内复制繁殖的角度,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单个和多个抗性基因叠加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进行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抗TYLCV的番茄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1)春季温室栽培环境下,含Ty-1/ Ty-3的番茄材料能抑制病毒复制,接种后28 d其体内病毒含量仅是感病材料病毒含量的千分之一;秋季温室栽培环境下,这种抑制作用降低,病毒含量与感病材料相当。精确控温种植的含Ty-1/Ty-3的近等基因系番茄材料中病毒的含量变化趋势与此相同。(2)含Ty-2的番茄材料在春秋两季栽培环境下,均表现出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接种后28 d其体内病毒含量仅为感病材料病毒含量的万分之一。(3)同时含有2个基因(Ty-1和Ty-2)和多个基因(Ty-1、Ty-2和Ty-3)的番茄材料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不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基因组序列的复制酶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JC1,对石家庄具有典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症状的番茄样品进行检测,经PCR扩增得到626 bp的片段,序列分析比对表明其为TYLCV的一部分。根据上述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QC,通过PCR分离石家庄的TYLCV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已报道的DNA-B的通用引物CR01/CR02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石家庄分离物只含有DNA-A组分,全长为2 781 bp(GenBank登录号:KF612971),命名为TYLCV-Shijiazhuang。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TYLCV-Israel株系相似性为99.0%。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石家庄病毒分离物与北京分离物TYLCV-Beijing3(GenBank登录号:GU983859)、山东分离物TYLCV-SDSG-XC(GenBank登录号:KC999851)序列相似性很高,均属于TYLCV-Israel分支。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7.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或PCR 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 个省份番茄ToCV 和TYLCV 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 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 以上,ToCV CP 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 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 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河南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河南省郑州、济源、新郑、中牟、扶沟等地发现大量保护地番茄植株的叶脉间出现褪绿症状,疑似由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侵染引起。以这5个地区的番茄病叶为样本提取总RNA,利用ToCV HSP70h(Heat shock protein 70 homolog,热激蛋白70家族)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样本进行RT-PCR检测,均扩增出约460bp大小的目的条带。PCR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国际上报道的ToCV HSP70h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表明ToCV是为害河南省番茄产区造成褪绿症状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9.
番茄褪绿病毒在湖南省首次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7月在湖南省蔬菜病害调查中发现,4种茄科蔬菜表现出叶脉间褪绿、叶片黄化等症状,疑似被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感染,同时叶片背面聚集了大量烟粉虱。采用To CV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样品和烟粉虱样品进行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标条带,且扩增序列与北京番茄To CV分离物(KC887999.1)部分序列相似度为99.0%,确认采集样品被To CV感染。4种茄科蔬菜To CV的感染率达70%~100%;发病叶片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66.7%~87.5%;鉴定出烟粉虱的生物类型为MED烟粉虱。这是湖南省首次确认该病毒,需要引起关注和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山东地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侵染茄子的情况,采用RT-PCR分子检测鉴定疑似感染To CV的茄子叶片样品及发病茄子植株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To CV的带毒情况。结果表明:10份茄子叶片样品中有6份扩增得到约463 bp的特异条带,经测序与Gen Bank中To CV序列相似性达到99.0%以上,To CV检出率为6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东寿光地区To CV茄子分离物cp-1与北京番茄分离物BJ亲缘关系最近。温室内发病茄子植株上的烟粉虱体内携带To CV,带毒率为70%。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了河南周口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侵染河南周口番茄的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安徽AH-HB1分离物相似性最高,达到98.7%;从构建的系统关系树也可以看出,河南周口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安徽AH-HB1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推测河南周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可能来源于安徽.  相似文献   

12.
熊艳  周常勇    李茵  王春艳  孙现超  青玲 《园艺学报》2014,41(2):268-273
 从四川攀枝花市田间采集36份表现严重矮化、黄化和曲叶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从所有样本中均扩增得到约500 bp的片段,经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检测出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PaLCuCNV)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这两种双生病毒的复合侵染率达97.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两种双生病毒分别与已报道的PaLCuCNV河南番茄分离物(PaLCuCNV-[HeNZMI])及TYLCCNV云南元谋烟草分离物(TYLCCNV-[Y29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1%和97.9%。检测发现,所有分离物均伴随有卫星DNA β分子,全序列测定表明所得9个DNA β分子均为TYLCCNV的卫星TYLCCNB,且与其四川番茄分离物(TYLCCNB-[SC6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7.7% ~ 94.5%。本文首次报道PaLCuCNV与TYLCCNV/TYLCCNB病害复合体复合侵染番茄引起更严重的番茄黄化曲叶病。  相似文献   

13.
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规律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我国快速蔓延,给多个地区的番茄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并且病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我国各地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目前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类型、抗病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基本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邵秀丽  张慎璞  王子崇  梁新安  刘玮 《园艺学报》2016,43(Z2):2745-2746
‘牟番2号’是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新品种。生育期151 d,8 ~ 9节左右着生第一花序,易坐果。果实集中成熟,果实大小均匀,幼果无青肩,成熟果呈深粉红色,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76 g;果实硬度高,耐贮运,整齐度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9%;抗裂果,畸形果少,畸裂果率为6.0%。中早熟、优质、高产稳产,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病;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5.
试验探索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完成3个SCAR标记的多重PCR扩增,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番茄黄化曲叶病抗性育种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分别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Ty-2、Ty-3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CAR标记同时进行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