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胜牛钙蛋白酶Ⅰ基因(CAPN1)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CAPN1基因在早胜牛群体中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寻找与早胜牛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采用DNA混合池测序法对早胜牛320个样本CAPN1基因所有外显子的SNPs位点进行筛选,同时进行序列分析,并利用测序图中SNP位点等位基因峰高的比值估算各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表明:在早胜牛CAPN1基因外显子区共筛选到7个多态性位点G3717A、A3854G、C5709G、C6004T、G11058A、G15299A和G15682A,其中G3717A和G15299A为同义突变,其余5个SNPs位点为错义突变。该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早胜牛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CD36基因在早胜牛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本试验采用DNA混合池测序技术检测了320个样本的SNPs位点,并估算了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外显子区域有2个多态位点,分别是外显子8的79201bp处A缺失和外显子12的86351bp处T→A突变。内含子区域有3个多态位点,分别是内含子8的79309bp处C→A突变和内含子12的86446bp处C→A突变、86447bp处G→A突变,其余区域未检测到碱基突变。外显子8的A缺失可能引起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外显子12的T→A突变属同义突变,未引起氨基酸改变。后续我们将对CD36基因多态性与早胜牛肉质性能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到与肉质性能关联的SNPs位点,为研究提高早胜牛肉质性能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VLDLR)在卵生动物蛋黄物质形成过程起关键作用。研究以国绍Ⅰ号母鸭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代测序法对VLDLR基因外显子12至外显子13区域进行SNPs筛选,并分析各多态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状态及不同基因型与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发现4个多态位点,其中S1(A7120G)位于12号外显子,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S2(A7261G)位于12号内含子;S3(C7325T)和S4(A7337G)位于13号外显子中,分别导致Thr突变为Met,Asn突变为Asp。位点S1、S2和S4为强连锁不平衡位点,存在3种单倍型和3种双倍型,单一位点基因型和双倍型与蛋黄比例、蛋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黄颜色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为不显著相关,在国绍Ⅰ号VLDLR基因外显子12-外显子13区域内未发现与蛋黄比例等蛋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SNPs位点。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早胜牛CD36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及肉用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混合池测序的方法对300头早胜牛CD36基因第4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及肉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早胜牛CD36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1个多态位点,70 037 bp处发生了G/A突变,为同义突变,多态性检测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EE和EF;对2种基因型的生长性状及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EF基因型个体体重显著高于EE基因型个体(P0.05),EF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EE基因型个体(P0.05)。说明早胜牛CD36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多态性,EF基因型个体生长性状及肉用性状优于EE基因型个体,可将其作为早胜牛生长性状和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NT5C1A基因组织表达特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系,为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分子标记。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NT5C1A基因在16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在硒都黑猪群体中对NT5C1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SAS 8.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SNPs位点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T5C1A基因在腰大肌表达量最高;在硒都黑猪中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rs81390049 C>T、rs81390048 A>G和rs339707155C>T突变。性状关联分析表明,3个SNPs位点均与猪胴体或肉质性状显著相关。这3个SNPs位点紧密连锁,形成3种单倍型,并且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显著关联。综上,NT5C1A基因3个SNPs位点可作为猪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可影响脂肪代谢,对肉质性状产生影响。为分析鸽LP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140个白羽王鸽个体为研究材料,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LPL基因外显子7和内含子6、内含子7 SNPs。结果表明:7个突变位点,其中G11726T、A11989G和G12061A突变与脂肪酸含量、剪切力和系水力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G11747T和T12169G突变与肌内脂肪(IMF)有显著相关;A12239 T突变与肌苷酸(IMP)有极显著相关。表明LPL基因这些SNPs可以作为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为肉鸽的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早胜牛CD36基因第三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及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取300头健康的早胜肉牛,采用PCR-SSCP技术、DNA测序技术对早胜牛CD36基因第三外显子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通过SPSS 19.0软件分析SNP位点与早胜牛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早胜牛不同组织器官中CD36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其遗传变异与生长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D36基因第三外显子在59 415 bp处存在一个SNP,具有GG、GC和CC 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G59415C位点,CC和GC型体重极显著高于GG型(P0.01),CC型体斜长显著高于GG型(P0.05),CC型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显著高于GG型(P0.05),背膘厚度显著高于GG型和GC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GG和GC型(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腿肌、背最长肌和肝脏中mRNA表达量以CC型最高,GC型次之,GG型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59415C位点对早胜牛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影响较大,可作为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分子标记位点,CC型为优势基因型,可作为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的候选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GDF5基因外显子2的SNPs以及与鸡胫骨长的关联性,以兴义矮脚鸡GDF5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得到外显子2序列,直接测序后检测SNPs,并与胫骨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SNPs,前4个位点(C146A、C296T、G326A和C578G)均为两种基因型,第5位点(C704T)为三种基因型。基因型与胫骨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578G位点CC基因型个体胫骨长显著高于GC型个体(P0.05),其余SNPs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GDF5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胫骨长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C578G位点有望成为胫骨长性状选择的分子遗传标记,为家禽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验旨在探索双乾肉羊ATG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连锁关系。选取49只双乾肉羊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法寻找ATG5基因第1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利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通过SPSS软件分析不同ATG5基因单倍型组合与双乾肉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筛选部分肉质性状对应的ATG5基因优势单倍型组合。双乾肉羊ATG5基因第1外显子共检测到G61T、A64G、T215C3个SNPs位点,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一致,在该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且属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晋汾白猪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基因的单倍型与体重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180头晋汾白猪为研究群体,利用PCR技术检测ApoA5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这些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程度;筛选非完全连锁的SNP位点,构建不同的ApoA5基因单倍型,统计不同单倍型的基因频率,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不同ApoA5基因单倍型与晋汾白猪体重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鉴定优良性状的ApoA5基因单倍型。结果显示,晋汾白猪ApoA5基因共检测到21个SNPs位点,其中5个完全连锁单倍型块,分别包含5、2、3、4和2个SNPs位点;另外10个非完全连锁的标签SNP组合成不同的ApoA5基因单倍型,其中Hap 1的基因频率最高,达到46.7%,远高于其他单倍型;ApoA5基因单倍型与晋汾白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肌内脂肪含量、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pH24 h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poA5基因Hap 11晋汾白猪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最高,且剪切力最低,滴水损失也相对较低;Hap 6的初生重最低;Hap 2的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均最低;Hap 3的肌内脂肪含量最低,剪切力最高;Hap 10的滴水损失最高。晋汾白猪ApoA5基因Hap 11属于优良性状单倍型,是一个具有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晋汾白猪的分子育种,提高选种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5个早胜牛类群(庆阳类群、平凉类群、南德温与庆阳类群杂种、西门塔尔与平凉类群杂种、秦川牛与平凉类群杂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及DNA测序方法检测SCD1基因外显子5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早胜牛及其杂交群体SCD1基因外显子5c.878CT位点发生了C/T的突变,检测到2种基因型(CC和CT)和2个等位基因(C和T),且5个类群均处于中度多态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早胜牛平凉类群及其余西门塔尔的杂交类群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在该基因c.878CT位点的CT和CC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SCD1基因外显子5突变位点可作为早胜牛及其杂交群体选育、加强胴体和肉质性状遗传效应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三穗鸭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SNPs突变对蛋壳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与蛋壳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鸭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的SNPs,并与蛋壳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TRPV6基因第2内含子发现的g.81465153 C>G和g.81465176A>G突变分别对蛋壳重和蛋重有显著影响,在第3外显子发现同义突变g.81465450 T>C;3个SNPs联合产生5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位点联合对蛋壳重有显著影响。在SLC4A4基因第24外显子发现同义突变位点g.15125097 C>T,在内含子25发现g.15132523 G>A突变对蛋形指数有极显著影响,在内含子26发现g.15135079G>A突变;3个SNPs联合产生4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位点联合对蛋壳重有极显著影响。2个基因聚合后6个SNPs联合产生8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位点联合对蛋壳重和蛋重均有显著影响。表明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新发现的3个SNPs联合和2个基因的6个SNPs联合均对蛋重和蛋壳重有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中国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随机选取饲养条件相同的9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ANGPTL3基因的SNP。运用SPSS 19.0软件对ANGPTL3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经测序发现,ANGPTL3基因外显子4中存在1个突变位点G7358C,存在2种基因型:CD、DD。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G7358C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差异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个体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D基因型个体(P0.05)。试验结果表明,G7358C位点的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与胴体脂肪覆盖率、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大理石花纹等肉用性状有相关性,ANGPTL3基因有望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PCR产物测序和序列比对软件鉴定关岭黄牛PPARα基因SNPs,统计软件SPSS 23.0分析SNPs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探索PPARα基因与关岭黄牛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关岭黄牛PPARα基因中检测到4个SNPs:位于第7外显子的g.116502086 G>C和g.116502113 T>C同义突变、位于3’端非编码序列的g.116508773 C>T和g.116509086 G>A突变,g.116502086 G>C和g.116508773 C>T为中度多态位点,g.116502113 T>C和g.116509086 G>A为低度多态位点,4个SNPs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且SNPs间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共产生5种单倍型和15种双倍型,单倍型H1出现频率最高、H5最低,双倍型H1H2出现频率最高、H5H5最低;g.116502086 G>C和g.116502113 T>C位点对体重均有显著影响;g.116508773 C>T位点对体重、体高、体斜长有显著效应,等位基因C对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15.
肉质性状对于家禽产业来说非常重要。为了获得影响鸡肉质性状的SNPs以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使用Illumina公司的鸡60K SNP芯片,对京海黄鸡的4个肉质性状(FLM、FBM、PLM、PB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个与肉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其中,有2个SNPs达到5%Bonferroni全基因组显著水平(P1.8E-6),7个SNPs位点达到5%Bonferroni全基因组潜在显著水平(P3.59E-6)。9个SNPs定位于LOC101747478、CBLN2、HPGDS、SETD2、ANKRD46、ZFPM2和GRM4 7个基因的附近或内部,该7个基因可能为影响京海黄鸡4个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构建5 650种单倍型,单倍型分析表明,只有一种单倍型与FLM性状显著相关。以上结果显示,本研究发现的9个SNPs和7个基因可能为影响京海黄鸡4个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标记和基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金阳丝毛鸡的钙蛋白酶Ⅰ(CAPN1)基因的外显子10进行SNPs检测,探讨CAPN1基因作为影响鸡肉嫩度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CAPN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肉质性状(嫩度)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推测可以利用该基因G5432A位点对鸡的嫩度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藏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176头2周岁的甘肃藏羊(欧拉型、甘加型、乔科型)脂联素基因SNPs位点进行检测,运用GLM模型将检测到的SNPs位点与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脂联素第2外显子发现+67G>C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GG、G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均显著高于CC型(P<0.05).说明脂联素基因该位点可能是影响藏羊胴体及肉质性状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藏羊高档羊肉生产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1,CXC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炎间的相关性,找到对乳腺炎性状有显著影响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奶牛乳腺炎问题提供参考。采用巢氏PCR、DNA测序和CRS-PCR-RFLP方法,对中国荷斯坦牛的CXCR1外显子2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分别利用SHEsis软件和PHASE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找到了4个新SNPs,分别为291(C/T)、333(C/T)、337(A/G)和365(C/T)。各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CS)和产奶量的关联分析表明:337(A/G)和365(C/T)位点的等位基因G、C均为低SCS、高产奶量的优秀等位基因;另外,H3 H7(CCCTGGCC)单倍型杂合个体为低SCS、高产奶量的优秀单倍型组合。CXCR1基因的单倍型H3 H7(CCCTGGCC)在SCS和产奶量方面是优良的单倍型,可作为选择抗乳腺炎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究沃金黑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FGF14)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实验采集195头沃金黑牛(6~24月龄)血液,提取DNA,通过PCR测序技术检测沃金黑牛FGF14基因存在的突变位点,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SNPs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程度并构建单倍型,用SPSS 21.0软件分析不同单倍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沃金黑牛FGF14基因第4外显子共检测到3个SNPs位点,共构建5种单倍型和8种双倍型,仅S1、S3 2个SNPs位点为强连锁不平衡关系;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SNPs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可知,3个SNPs位点纯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PIC)表现为第1、3处SNPs位点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20.
猪MSTN基因的多态性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结构及功能研究报道,将其作为猪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关联分析,旨在为猪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通城猪、莱芜猪、五指山猪6个不同猪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克隆测序鉴定MSTN基因启动子区、第1内含子区、第2内含子区、第1外显子区、第2外显子区及3′UTR区SNPs位点;以长白猪和杜长大2个试验猪群为材料,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法对MSTN基因进行SNP分型。建立最小二乘法分析模型,利用SA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在6个猪种76个个体中,共筛选出16个SNPs,其中有4个位于启动子区,5个位于第1内含子,7个位于第2内含子,在外显子1、外显子2和3′UTR区域并未检测到SNP位点。对MSTN基因的4个SNPs位点(P1、P3、P4、P5;其中P1、P3、P4位于启动子区,P5位于内含子1区)的生长性状关联分析显示,P4和P5 2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猪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P4和P5 2个位点具有作为分子标记辅助猪育种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