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本文采用比色法,初步研究了绿色木霉菌Tv04-2菌株固体发酵产物对人参幼苗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表明,用木霉菌发酵物处理后的人参幼苗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4.0%、12.8%、34.0%,显示了木霉菌株Tv04-2在促进人参抗病性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开发杀线虫活性高的生防资源以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以34个细菌菌株发酵液为试材,通过直接触杀法测定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利用16S rDNA基因,并结合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筛选出9个细菌菌株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较高,48 h线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2.36%~82.59%;经鉴定,菌株Chi9-7、Nong3-5、Nong5-6和b1-3为枯草芽胞杆菌,菌株b5-4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Chi9-2、Xia4-11、Gu4-7和Z-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本研究筛选并鉴定了杀线虫作用明显的9株芽胞杆菌,为微生物杀线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生防资源,也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黑木耳栽培中的污染杂菌进行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基于ITS鉴定其分类学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放线菌。获得纯培养菌株,编号CP-1。ITS序列扩增,得到一条571bp的序列(GenBankNo.KP027411);与好食脉孢霉和粗糙脉孢霉的相似度分别为99%和98%;结合形态学特征,CP-1与好食脉孢霉的相似性更高。生防链霉菌BUAS13-03菌株抗性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8±0.3cm。确定菌株CP-1为好食脉孢霉;生防菌BUAS13-03对CP-1的拮抗效果较好。本研究对黑木耳好食脉孢霉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甜瓜采后病害生防细菌的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筛选对甜瓜采后病害具有潜在防治效果的微生物,以建立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治体系。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从甜瓜表面筛选生防菌株,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甜瓜表面分离得到1株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2-17,平板对峙测定菌株2-17对采后病害3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菌株2-17对3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特别是对于Trichotheci-umroseum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5%;对Fusariumspp.和Alternaria alternata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70.8%。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2-17为假单胞属(Pseudomonas);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2-17鉴定为P.putidabiovar A。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向日葵菌核病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王芊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346-350
为筛选出黑龙江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生防菌株,采集向日葵根围土、病株残体74份,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分离菌株和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共分离筛选出38株对向日葵菌核病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通过菌核萌发抑制、离体叶片测试、温室盆栽试验复筛。结果表明,M1M2菌株表现最好,菌核萌发抑制效果和离体叶片防效均超过90%,其100 mL发酵原液处理土壤在温室盆栽中防效达83.52%,具备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棘孢木霉T4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菌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hyb2的功能,基于已知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部分cDNA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棘孢木霉T4菌株菌丝体总mR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获得hyb2的全长cDNA和DNA序列,其GenBank接受号分别为JX014433和JX185070,cDNA序列编码区长度为321 bp,编码106个氨基酸。BlastP相似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深绿木霉的Tahyd5a (ABS59366)基因同源性最高为87%,SignalP信号肽分析表明N端第16和17个氨基酸中间有一个信号肽剪切位点(AFA||AP)。Pfam蛋白家族分析表明它属于hydrophobin_2 superfamily家族。将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对深绿木霉ATCC74058基因组和绿色木霉Gv29-8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搜索,在2个近缘种的基因组上分别获得9个和8个同源序列。其中,深绿木霉ATCC74058的hyb-a-7和绿色木霉Gv29-8的hyb-v-5疏水蛋白与棘孢木霉Hyb2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7%和70%,2个序列分别位于深绿木霉ATCC74058染色体骨架5和绿色木霉Gv29-8染色体骨架22上。  相似文献   

9.
生防木霉菌Tr9701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生防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木霉菌属,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该菌以小麦粉和豆粉浸出液培养基生长最适,在小麦粉和PDA培养基上孢子生成最快、产生孢子量多,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溶液中萌发效果最好;20~30℃为其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木霉菌菌落生长和孢子可以耐受45℃的高温,致死温度为55℃持续15 min;适宜pH为5~8;短时间紫外线照射不会对生防木霉菌的生长和孢子着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立枯病的病害分析及生防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在每年3月~5月份都会发生严重真菌病害,经实地调查、组织分离和显微鉴定,得到主要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导致的病害为太子参立枯病。同时还在病土中分离纯化得到对太子参种苗有致病能力的病原菌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生防实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F18菌株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多种菌株对病原菌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复合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复配筛选,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生防资源。从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试验测定亲和性较好的菌株组合,对获得的菌株和复配菌株进行进一步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在采集到的1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247株细菌,初筛获得19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测定筛选出6株亲和性较好的拮抗细菌B3和B64、B41和B57以及L7和L47。进一步的抑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以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抑菌效果最佳,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2%和77.95%,大田试验中防治效果分别达67.99%和71.40%,且复配菌株抑菌效果高于单一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B4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7、L4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5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209-21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霉菌资源,对从菜田土壤中初步分离纯化获得的12株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和生长速度测定法进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并通过翻译延伸因子序列同源性比较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Tr-9701和Tr-1108的生长速度快,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且协同应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经对Tr9701和Tr1108翻译延伸因子同源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Tr9701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Tr1108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绿色木霉和深绿木霉为菜田生境习居菌,2种菌株协同利用对蔬菜灰霉病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应进一步设计利用多靶位木霉菌来提高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烟草黑胫病生防菌筛选及防效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采自云南省9个地州29个县的141个采集土样的微生物分离、筛选出280个对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拮抗平板复筛获得抑菌半径大于17mm的拮抗菌19株。温室盆栽表明,各参试菌株在盆栽试验中对黑胫病均表现一定的防效,其中以HJ01912表现最好,防效达73.80%,与化学药剂对照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对辣椒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生防菌株,达到控制辣椒疫病的目的,从辣椒种植区土壤中分离大量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辣椒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XD6,通过常规方法和16SrDNA确定其分类地位,并测定相关酶活性变化。试验分离得到的XD6菌株,平板对峙试验防治效果高达80%~100%,初步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酶活测定显示,生防菌株XD6的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都存在显著变化,且接种XD6菌株的辣椒植株PAL活性、PPO活性、POD活性均明显升高。菌株XD6对辣椒疫病具有较高防效,其生防因子可作用于辣椒疫病菌细胞壁,并诱导辣椒自身防御酶系的增强,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一种土壤中烟草疫霉菌的快速分离鉴定及计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晗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163-168
烟草疫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土传植物病原菌,其所导致的烟草黑胫病对烟草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准确统计土壤中烟草疫霉菌的数量,有助于了解土壤中烟草疫霉菌的分布,密度以及发生动态,进而可以及时发布灾情预报,减少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较好的对烟草疫霉菌进行了分离;运用微量真菌DNA提取方法成功提取了平板上菌株的DNA;采用特异引物,对提取的7个疑似菌株DNA进行PCR验证,结果有6个菌株扩增出了737bp的烟草疫霉菌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ITS进一步验证6个菌株与已报道烟草疫霉菌相似度达99%以上;表明6个疑似菌株是烟草疫霉菌。该方法具有相对准确、低成本、简单易推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哈茨木霉菌株TRI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生产上更好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害,同时为新型、高效的生物杀线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tef1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木霉菌株TRI2为哈茨木霉,测定了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作用,并进行了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TRI2发酵液在48 h时可以100%杀死根结线虫,在盆栽试验中使黄瓜根结减退率达到63.5%,在田间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2.2%,且在田间与阿维菌素具有相似的防治效果。菌株TRI2的鉴定及防治效果的确定为研究其生防机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1种木霉菌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采自宁夏14个市县的170份土样及其它材料进行分离,得到96株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9种木霉菌以及2种未知名菌种,它们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黄绿木霉(T.aureoviride)、深绿木霉(T.atroviride)、钩状木霉(T.hamatum)以及T.sp1和T.sp2。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1种木霉菌种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前四种木霉菌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对峙培养中对葡萄灰霉菌的拮抗系数为Ⅰ~Ⅱ,抑菌率达61.8%~77.6%。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霉菌或缠绕或穿入葡萄灰霉菌菌丝生长,并发生菌丝断裂、消解以及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两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