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从小我就喜欢读书。这个习惯,得益于父亲对我的培养。木匠出身的父亲每天除了和斧子、凿子这些家伙什打交道之外,闲暇时喜欢读书。那时,家里生活拮据,没钱买书,父亲会绞尽脑汁想办法借书来读,或捧着新华字典看得津津有味。年幼时我喜欢围着父亲转,岳母刺字、愚公移山……这些经典故事是父亲留给我最难忘的记忆。在我7岁那年,父亲调到学校后勤工作,作为员工,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这让父亲欣喜不已。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和父亲去借书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3.
正上周末回娘家,父亲问我什么叫"供给侧"。这一问,还真把我给问住了!父亲说的这个"供给侧"还真是个热词儿,不论是网络还是大大小小的报刊,它都属于高频词。这个词刚出来那会,我也不懂其含义,上网查半天没看明白,后来继续搜索,找到一张看图解释,总算懂了点,但现在要我把它原原本本地解释出来,还真没那个水平。在父亲期待的眼神中,我支支吾吾,一时理屈词穷。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众所周知,养蜂是很辛苦的一个行业。您的公司发展得如何?您走过了哪些路?刘小英:说来话长!这个就要从我与养蜂的情缘说起啦!小时候我家就一直养蜂,是崇义有名的养蜂专业户。可能是耳濡目染的原因,从小我就喜欢养蜂,而且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养。当然,开始专职养蜂是在2003年。那时因为我父亲脚部受伤,家庭遭遇变故,家里经  相似文献   

5.
正过年的时候,同学小许给我讲了一个他家里的故事。小许的老家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姑父要卖掉自家玉米脱粒机和铲车,习惯性地找小许的父亲老许打听。老许是亲戚里的"能人",虽然也在家务农,可儿子小许在大城市从事计算机工作,老许又是个活络性子,耳濡目染,成了亲戚圈里的"万事通"。老许提议:把脱粒机放到网上卖!  相似文献   

6.
正打开微信,看到几张图片(图1、图2),是一个研究菊花栽培的朋友从河南给我发来过来的,问:"这是菊花猝倒病吗?用什么药物防治比较好?"因为我是搞蔬菜病虫害的,他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说实在的蔬菜猝倒病我见过,但是菊花是靠扦插来繁殖,跟大多数蔬菜靠播种来繁殖很不一样。我真的不知道菊花猝倒病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这一问,我便意识到一个学习的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向他提出能不能给我寄一些病秧打过来鉴定一下。  相似文献   

7.
王汝申 《中国农资》2014,(43):25-25
<正>金秋赏菊时节,各种菊花斗香斗艳,装点着金秋的美丽和韵味。"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在李商隐的笔下,菊花是如此之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不知又有多少人为之倾倒。我喜欢菊花,喜欢她的清白高洁,喜欢她美丽身姿,喜欢她清幽的芳香。在家的附近有一个花圃,种了很多花卉植物。我平时喜欢去这花圃赏花,花圃的主人将这里打理的很鲜艳美丽,菊  相似文献   

8.
本人虽离家在外工作,但是家里农事及老人健康时常牵挂在心。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农村新技术》。它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仅自己喜欢,家里人更是爱不释手。我父亲患高血压多年,吃了不少的药,病情都不能稳定,老人难受,我做儿子的更是焦急。正好在2007年第4期第46页刊有《10种中药新妙用》一文,我按文中所述菊花、银花的药方给父亲抓药煎服,还真灵。目前父亲的血压基本稳定,少花钱却能治好病,家人都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9.
正妻子把家里没用的东西收拾出来,扔在门外,让收废品的拉走。就在装车的刹那间,我发现了一个油漆脱落、布满灰尘的水壶。我赶紧冲上去,从收废品车上取了回来——这个军水壶可是父亲的宝贝呀!父亲直到去世,也没舍得丢。父亲生前给我讲过这把军水壶的故事。1958年,岗埠农场建场初期,一支部队进驻农场,和老百姓一起开荒种地。一位叫蒋志和的战士跟我父亲一起参加垦荒劳动。在一次扒河劳动中,  相似文献   

10.
正网上看到一个短视频,讲述的是一个男子回家的故事。男子临走时,父亲说:"你走吧,我们啊,见一面,少一面!"男子忍不住泪奔了,与父亲紧紧拥抱……看了视频,我鼻子一酸,想起自己一次离家时的场景。那年腊月,我带着女友回家订婚。父母高兴极了,那几天他们似乎年轻了好几岁。母亲闲下来就拉着女友聊天,看着未来的儿媳妇止不住地笑。父亲哼着陈年老调,"霸占"了厨房大展厨艺,葱油饼、锅贴饼、酱拌面、油煎渣粑、椒盐锅巴、胡辣  相似文献   

11.
恋爱困境     
《百姓》2002,(13)
咨助“伊妹”: 我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但一直没有机会接近她,就要放假了,我不想错过,我准备找个机会向她表白,向一个陌生的女孩这样做是不是太冒昧了?但我已经等不急了。方刚回复: 这是一个在爱情面前没有“冒昧”的时代,她只会觉得你勇敢,大胆地上吧! 17年前,方刚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处理办法是偷偷打听到她家的地址,放假后写了一封信寄去。今天的男孩子再学方刚的样子,就要被人视为“懦弱”了。咨助“伊妹”我想和有钱的女人交朋友!因为她们大多不在乎你是否有钱。反而特别注意你是否对她真心实意。我喜欢这样!但这样行吗?  相似文献   

12.
正问:我母亲2010年春天去世后,我们兄弟3人一致同意父母共有的房屋由父亲1人所有。2015年10月10日我父亲去世,我们兄弟3人料理了父亲的后事后,经协商一致同意把父亲名下的这套房子卖掉平均分钱。但就在今年元旦,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在1本书里发现了父亲亲手写的1张纸条,主要内容是"我死后我的房屋归我孙子张成成所有"。后面是父亲的签名和"2015年5月8日"的字样。张成成就是我8岁的儿  相似文献   

13.
板凳     
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四五岁时,家住农场连队。那时连队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娱乐的,入冬橡胶停割后,胶工们闲暇之余喜欢聚在连队的娱乐室打牌。骨牌、扑克、麻将……这些都是围坐在一张木头大方桌"厮杀"的。父亲每次去打牌都会带着我,每每这时候,我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2002年11月,我的父亲因突发急病而去世。料理完丧事,在清理父亲生前留下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张借款条,是邻村王某欠我父亲一万元钱,借款到期是2003年3月1日,并由我村村民陈某作担保人。借款期限届满,当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疑地说:"你妈和我想到你们学校附近摆个卖饭的小摊,你看行不行?你有空瞧瞧……"我真不想让他们来,看着父母在自己眼前受苦,于心何忍!父亲的声音又在那头响起:"要是不行……你看,家里也实在是没个抓挠钱的  相似文献   

16.
兴旺 《新农村》2012,(9):49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正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的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作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是他父亲发现并加以培养的。儿子绘画时很特别,引起了老麦克斯韦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所有的菊花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花朵,是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由此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着迷,终于成为一  相似文献   

18.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有时因为读书而把父亲分派的任务丢在脑后,惹得父亲生气。他责问我:“崽,读书有什么用?能饱肚子吗?”如今,父亲也爱读书了,他也和我一样,饱尝了读书的乐趣和甜头。父亲还时常劝起我来:“儿呀,不管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  相似文献   

20.
换一种思维     
我记得,在我做农民的那段岁月,稍有不安分,父亲就拿下面的话来告诫我: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老天给你8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你要认命。父亲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要我不要生非分之想。我知道,父亲的这种“理论”,绝非属于他一个人,亦绝非属于他那一代人,而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父亲为了给他的“理论”寻找依据,多次给我说起那个关于神坑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