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谢磊  徐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34-8635
[目的]探寻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养殖废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猪场废水,研究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和氨氮的去除率变化。[结果]在进水COD为1 000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上升,但COD的去除效率远高于氨氮,处理4 h后,氨氮去除效率为55%,而COD去除效率接近90%。平稳运行下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始终稳定在较低的水平。[结论]采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养殖废水具有良好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污泥微膨胀的特性来净化水质、节约能源。[方法]分别从低负荷(0.25 kgCOD/(kgMLSS·d))和中高负荷(0.55kgCOD/(kgMLSS·d))两个点出发,改变A/O系统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来考察溶解氧对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在A/O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泥负荷为0.2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在250左右,污泥负荷为0.5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接近300,系统发生了微膨胀现象。污泥微膨胀时系统对COD、SS、氮、磷等的去除率依然较高。[结论]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可以提高氧转移速率,减少曝气量,具有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迟金娟  李志健  胡慧  缪爱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52-2253,2267
[目的]为果汁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处理苹果汁废水,研究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及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启动第1 d容器内有少量沼气产生,第4 d COD去除率达77.72%;增加进水COD浓度至3 500 mg/L时,容器的容积负荷提高到7 kg COD/(m3.d)。在逐渐提高容积负荷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其中反应器底部颗粒污泥的粒径多为2~3 mm,且污泥床区下部颗粒污泥的粒径大于上部颗粒污泥;当进水COD浓度为7 000 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保持12 h不变,容积负荷为14.15 kg COD/(m3.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出水挥发酸(VFA)稳定在4 mmol/L以下。[结论]IC厌氧反应器对果汁废水具有高效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猪场废水为基质,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R)启动中厌氧颗粒污泥(AGS)的驯化过程及对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质量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AGS,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2 d的时间.启动完成后,污泥床区中粒径大于1 mm的AGS量占81.3%,且污泥床区底部AGS粒径较大.通过镜检发现AGS表面丝状菌和短杆菌为优势菌,而内部则以球菌为主.在进水COD有机负荷(OLR)为20.6 kg.m-3.d-1,水力滞流期(HRT)不低于16 h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猪场污水深度处理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满足今后越来越严格的畜禽污水排放标准,提高水处理效果,达到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减轻环境污染负荷,采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作为猪场污水厌氧后的好氧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对该工艺的处理效果、负荷特性及膜过滤性能变化等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多在1mg·L-1以下)、MLSS(污泥浓度)维持在8.48~13.1g·L~(-1)的条件下,COD和NH_4~ -N负荷分别平均为1.32和0.6kg·m~(-3)·d~(-1),均远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且随着负荷的增加仍能保持稳定的去除率。负荷的降低主要是由膜出水量的降低造成的,保证膜通量、降低膜污染是获得高效、高质处理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运行近两个月时,由于未排泥发生污泥膨胀现象,SRT过长,池内混合液沉降性能变得很差,探索合适的SRT(污泥停留时间)也是一个实际运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以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厌氧池+好氧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参数的调控,把该工艺以除磷脱氮达到一级B排放为目的,转变为以除碳保磷保氮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成为用于农村污水安全灌溉的新型氮磷无机化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174~384 mg·L~(-1),NH_4~+-N浓度为28.45~97.28 mg·L~(-1),TN浓度为37~141.9 mg·L~(-1),TP浓度为3.65~14.57 mg·L~(-1),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4 h,好氧生物滤池水力负荷HLR=5.4 m~3·m~(-2)·d~(-1)时,氮磷无机化反应器的出水NH_4~+-N浓度为45 mg·L~(-1)左右,PO3-4-P浓度为6.5 mg·L~(-1)左右,COD平均浓度均在60 mg·L~(-1)以下,粪大肠杆菌群10 000个·L~(-1),均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中可生食蔬菜安全灌溉的水质要求。研究表明新型氮磷无机化反应器可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安全灌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处理烟草生产中排放废水的效果,采用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絮凝-SBR(序批式反应器)工艺处理烟草废水.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运行稳定时在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18 500 mg/L,容积负荷18.5 kg/(m3·d)时,出水COD为2200 mg/L,COD去除率达88%,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为3 mmol/L左右,产气量26 L/d左右.按1 L UASB反应器厌氧出水中投放125 mg FeC13和25 mg PAM,出水COD由2 200 mg/L降至1 093 mg/L,去除率为50.3%;SBR反应器处理经絮凝后的UASB反应器厌氧出水上清液,当反应器负荷为1.3 kg/(m3·d)时,出水COD在200 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电解-絮凝-UASB-SBR处理高浓度氯离子味精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3 000 mg/L,氯离子的质量浓度高达4 000 mg/L时,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采用微电解-絮凝组合能有效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上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UASB)经过3个月的启动,能够稳定处理高氯离子味精废水,有效去除率达70%以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有效抑制了污泥膨胀,并能有效去除COD.  相似文献   

9.
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物理性状及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迪  杨凤林  周军  安鹏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99-103,129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ICSBAR)分别以葡萄糖、乙酸钠、乙醇为碳源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3种颗粒污泥的物理性状、除磷能力及除磷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种颗粒污泥在结构和处理效果上都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其中乙酸钠和葡萄糖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具有相对密实的内部结构和较好的沉降性。在进水COD600mg/L,总磷15mg/L时,葡萄糖、乙酸钠、乙醇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2%、88%、52%,其中对总磷去除效果较好的2种好氧颗粒污泥(乙酸钠、葡萄糖)在反应初期均有比较明显的释磷现象发生。考察了乙酸钠为碳源的反应器在加大COD负荷下除磷能力的变化,其中在COD浓度为800mg/L时TP的去除率达到92%,而进一步加大COD负荷会使好氧颗粒的除磷能力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IC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IC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处理猪粪废水启动特性以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反应器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0d左右的时间;启动完成后污泥床区中粒径大于1mm的颗粒污泥量约占81.3%,且污泥床区下部的颗粒污泥粒径均大于上部的颗粒污泥粒径;在进水有机负荷率达到20.6kgCOD·m-3·d-1,HRT不低于12h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反应器对N、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T-N和T-P去除率约为20.8%和34.6%。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有效的降解废水中的尿素,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尿素能力的菌株4株,分别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微杆菌属,其中克雷伯氏菌属占优。试验考察了pH、尿素浓度、葡萄糖浓度、氨氮浓度等因素对所筛选出菌种单菌株及混合菌株降解尿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5,进水葡萄糖浓度0~1000mg·L-1,尿素浓度低于300mg·L-1的条件下,各菌株表现出较高活性,其中最大活性为0.649U;氨氮浓度对菌活性影响很大,进水氨氮浓度宜控制在70mg·L-1以下。  相似文献   

12.
张一波  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26-1727
[目的]探索厌氧生物法处理富马酸废水的可行性。[方法]先分阶段将原废水稀释至一定浓度,调节原水pH值,通过蠕动泵送入厌氧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出水再循环至反应器,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和pH。[结果]在污泥驯化阶段,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约为1564mg/L,经过约48h的连续运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到约81%;在提高负荷和稳定运行阶段,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约为10377mg/L,经过约32h的连续运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到约60%,可见应用厌氧反应器对处理富马酸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企业废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IC反应器颗粒污泥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  李红艺  曹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51-2153
[目的]探讨IC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处理人工配制葡萄糖废水为例,研究IC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污泥颗粒化的最佳条件。[结果]污泥经过反应器外静态培养、反应器内动态培养,在一个培养周期内出现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粒径为1.0~1.5 mm。IC反应器的进水COD浓度为5 000 mg/L,上升流速为0.9 m/h,pH稳定在7左右,培养过程中加入辅助物质(絮凝剂和活性炭),并以成熟的颗粒污泥进行接种,均可以加快污泥颗粒化进程。[结论]该研究为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乾  张鉴达  梁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31-21232,21296
[目的]研究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废水的反应特性。[方法]将SBR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应用于模拟废水的处理,研究反应器中溶解氧随曝气强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一个反应周期内COD、TN、TP去除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曝气强度下,SRB反应器开始曝气时(第11 min)溶解氧值均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13 min出现第一个"平台",且曝气强度越大,该"平台"越高;50min后溶解氧值波动较小。反应周期结束时,不同气速下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98%、75%、80%以上,且不同气速对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微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微氧条件下形成的固定化颗粒,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微氧技术结合了好氧和厌氧技术的优点,许多难降解物质可以在好氧菌与厌氧菌共同参与下被彻底降解。该文主要分析了微氧颗粒污泥的工作特性、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污泥颗粒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SBR工艺处理煤气废水的运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为8h,进水1h,沉淀时间2h,排水0.5h时,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进水负荷,影响最小的是pH;最佳的水平条件为,温度30℃,pH7,进水COD负荷2000mg·L-1,在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0.7%;同时可知,利用SBR法处理煤气废水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A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颗粒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BR-HBR工艺对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结果表明,ABR可有效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降解性,进水BOD5/COD为0.1时,出水BOD5/COD值提高到0.3左右。通过控制回流比在ABR中实现良好的厌氧氨氧化功能,当进水氨氮浓度为427-543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降至315-443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25%;利用探针对ABR厌氧污泥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BR厌氧污泥中有大量氨氧化细菌。工程运行240 d后,在ABR中观察到厌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较同格中絮状污泥提高82.2%。ABR各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中间格中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大,平均为1.20 mm,两端格中颗粒污泥的粒径平均为1.02 mm。  相似文献   

18.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在工程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医药化工废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工艺,并对SND工程应用进行尝试。[结果]实现SND最佳脱碳、脱氮效果的溶解氧(DO)浓度应控制在1.0~2.0mg/L,最佳进水pH值为7.0~7.5,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80%~82%,总氮去除率达74%~78%。在SND工程应用中,控制DO浓度为1.0~2.0 mg/L、进水pH值为7.0~7.5、水温为28~32℃时,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8.8%、78.4%和74.5%。水温过高将影响SND脱氮、脱碳的效果,且污泥微生物有一定适应调节能力,总体上COD、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66.2%和57.5%。[结论]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