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鹏冬  高文  高培宇 《农业与技术》2013,(9):129-129,209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移栽密度不同,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性状也不相同。鉴于此,几年来红旗农场做了水稻不同移栽密度试验,其目的是探讨适宜农场水稻生产最佳移栽密度,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红旗农场推广合理移栽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索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最佳的移栽密度,本文分析了移栽密度调控对黄花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提高黄花菜产量和品质以及种植初期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5个不同移栽密度处理,采用宽窄行种植,小区对比试验,以确定黄花菜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合理的种植密度能促进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增长,随移栽密度的增大,叶片长度和宽度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移栽密度对黄花菜的抽薹数、花蕾数、单蕾重量以及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密植有利于黄花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不同的移栽密度对黄花菜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密植有利于提高黄花菜营养成分的含量,移栽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结论】从不同移栽密度、产量性状以及营养成分变化的整体分析看,黄花菜移栽行距1.4~1.5 m,移栽密度为4 450~4 760株/667 m2时,其产量和品质均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甜蜜"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2011年特进行了不同密度移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栽培密度在3500~4000株/667m2时较为合适,此时玉米产量、商品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穴盘苗与裸根苗移栽杂交棉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特征。[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穴盘苗与裸根苗移栽杂交棉设置5个密度处理,结合其产量特征进行模型拟合和图表分析。[结果]密度对2种方式的移栽棉个体产量性状均可以很好地用函数模型表示;裸根苗移栽棉叶枝产量较穴盘移栽苗高,2年结果均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裸根苗产量高于穴盘苗。[结论]穴盘移栽苗的生长竞争效应大于裸根苗移栽棉。从节本增效角度出发,裸根苗移栽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00 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益玉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4.50 ̄5.2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到9.870 ̄10.280t/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杂交水稻"中优158"的质量及产量等群体特征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密度水平,即120000窝/hm2,187500窝/hm2,199995窝/hm2,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中优158"分蘖能力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弱,而最高分蘖期差异不明显,不同移栽密度对"中优158"的株高影响不大,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有效穗增多,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下降,千粒重相对稳定,实际产量随着密度的减小而先增后降,最高产量出现在B处理:187500窝/hm2,最高产量为11258.1kg/hm2,同时,此密度也是本试验地区种植杂交水稻"中优158"最合理的密度。  相似文献   

7.
潜江市油后移栽棉密度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湖北潜江地区进行油后移栽棉密度试验,探究湖北潜江地区油后移栽棉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指出该地区油后移栽棉适宜密度为22 500株/hm2,为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旱田使用甘蓝脉冲式注水移栽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蓝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甘蓝补水移栽机提供合理的移栽密度参数。结果表明,在2 a的试验中,不同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其中,种植密度为7.0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中甘301和世农703的产量分别为99206、103165kg/hm~2;密度为7.05万株/hm~2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密度4.95万、6.00万株/hm~2。甘蓝补水移栽机适宜的移栽密度为7.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大乌嘴"是黄花菜的一个品种,具有药食两用的功能.为了提高"大乌嘴"产量和效益,本试验设计了5550株/667m2、5 130株/667 m2、4 760株/667 m2、4 450株/667 m2、4 170株/667 m2 5种移栽密度,研究移栽密度对"大乌嘴"成活率、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 450株/667 m2的栽植密度"大乌嘴"的成活率、花蕾生长、花蕾产量、蛋白质和胡萝 卜素含量有显著提高,但对总糖、钙和铁含量的影响不大."大乌嘴"合理的移栽密度应在4 450株/667 m2,4 760株/667 m2,以保障稳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陈梅 《农技服务》2012,29(8):914
为弄清油研817在白泥镇海拔600 m地区种植的最佳群体结构,研究了油研817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9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2 733 kg/hm2;其次是移栽1.05万株/hm2,产量为2 449.5 kg/hm2。白泥镇海拔600 m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紫花苜蓿播种量与菊苣移栽密度对其鲜草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紫花苜蓿鲜草产量与其播种量及菊苣移栽密度的回归模型和菊苣鲜草产量与紫花苜蓿播种量、菊苣移栽密度的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以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菊苣鲜草产量两者高产兼顾且同步增长为目标,提出紫花苜蓿鲜草产量≥36 000kg/hm^2、菊苣鲜草产量≥65 000kg/hm^2的紫花苜蓿播种量为12.38~26.07kg/hm^2、菊苣移栽密度为158 220~199 308株/hm^2。  相似文献   

12.
棉花裸苗移栽种植密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裸苗移栽密度试验,比较棉花裸苗移栽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育进程与土钵育苗常规密度下的异同,探讨了棉花无土育苗、裸苗移栽时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计算分析,模拟出了反应棉花裸苗移栽时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方程,找出了最能发挥地力条件的理想密度,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行烤烟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移栽密度引发的群体效应对产量、质量和大田生育期的影响都有两面性。由于烤烟移栽密度引起的产量、质量和大田生育期的差异,是群体效应中不同因素作用强弱的结果。烤烟随密度增加,叶型变窄,密度过高和过低都使青枯病加重。  相似文献   

14.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15.
吉泰盆地早稻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水稻的分蘖、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很大,适宜的密度可以构建良好的群体,31.5、36、27万蔸/hm2的产量分别达8442、8202和8073kg/hm2。吉泰盆地早稻移栽适宜密度为30-33万蔸/hm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康玉农108"为材料,采用随机分组试验,对该品种在遵义市寡日照低辐射区最适栽培密度进行探究,2016年共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康玉农108的最适移栽密度在3200~3600株/亩时,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达到696.8公斤/亩。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22,(1):12-14
为提高遵赤艳3号辣椒的产量,以遵赤艳3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移栽密度辣椒的产量。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移栽方式,遵赤艳3号辣椒的移栽密度为4 103株/667m~2时,产量最高,小区产量达44.2kg,折合产量达1 62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处理组合为荸荠品种台荠1号、移栽密度100 cm×100 cm、K_2O施用量2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20.
移栽密度对秦优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优10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秦优10号的适宜密度范围为7 000-8 000株/667m2,拟合回归方程得出,最高产量的移栽密度为7 600株/667m2,对应的产量是252.57kg/667m2;移栽密度对一次以及二次分枝个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太明显;株高和菌核病的发生程度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密度为6 500和8 000株/667m2时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