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记者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历时16年科技攻关,在小麦品种的高产适应性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育成能够在整个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品种"邯6172",填补了黄淮麦区亩产500千克产量水平下广适型小麦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鉴定和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培育耐热品种,对于应对高温气候和保障小麦稳产高产意义重大。以黄淮麦区推广的100份小麦品种(品系)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灌浆期的生长环境设热胁迫(每天8:00~18:00扣棚增温)和自然条件(CK)2个处理,研究了热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热胁迫处理的千粒重为35.0~56.9 g、产量为0.27~0.81 kg/m2,均低于其CK(千粒重39.7~63.2 g,产量0.38~1.10 kg/m2),千粒重平均值和产量平均值分别较CK降低了5.6%和13.4%。高温明显抑制了小麦籽粒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同品种间千粒重和产量对高温的耐受性存在着遗传差异。根据千粒重热感指数和产量热感指数对参试小麦品种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热感指数和千粒重热感指数均1且热感总指数(产量热感指数+千粒重热感指数)≤1.55的抗热性稳定材料26份:大面积推广品种邯6172、邯5316、邯4589、邯4564、石家庄8号、石新828、冀5418和冀麦23,主推品种邯麦13、邯麦12、衡05-4444、冀5265、尧麦16、临麦2号、洛旱2号和洛旱3号,新审定品种邯麦16、邢麦6号、邢麦13号和邯麦15,新育成品系邯11-5272、邯11-5276、邯02-6018、邯07-8069、邢05-1241和科农3106。这些品种(品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用于抗热性品种改良,也可在生产上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铜川市印台区农技中心旱地小麦育种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选育推广的铜麦系列小麦品种在陕西省渭北旱塬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铜麦系列品种配套集成栽培技术和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江苏淮南小麦生产的现状、小麦育种的目标及方向,分析了近年来育成的镇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淮南小麦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江苏淮南小麦生产的现状、小麦育种的目标及方向,分析了近年来育成的镇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介绍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育种实践,探讨了江苏省淮南小麦育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烟农系列小麦是以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品种‘蚰包’为亲本育成的21个优异小麦种质,含有较多的优良性状和优异基因。基于该系列种质育成的审(认)定小麦品种达374个,遍布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甘肃、湖北、青海、北京、天津、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为全国的小麦育种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明确该系列种质的育种价值,以更加科学地进行亲本选配和研究,提高小麦育种效率,本研究采用亲缘系数法对这21个烟农系列小麦种质的育种贡献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种质育成的品种数达到10个及以上,其中,‘鲁麦14’‘鲁麦13’‘烟农19’育成品种数分别为163、67、50个,育种贡献值分别达60.313、25.188、24.750;‘鲁麦21’‘烟农15’育成品种数分别为22、21个,育种贡献值分别为13.375、9.500;‘烟辐188’‘烟1934’育成品种数均为10个,育种贡献值分别为4.000、1.875。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合理利用烟农系列小麦种质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扬麦2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和综合育种路线,育成小麦新品种扬麦21。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赤霉病,抗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感纹枯病。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9%~6.8%,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矛盾,有利于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多年来致力于小麦高产、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拥有育种资源3500份,近年来创制了利用前景较好的小麦育种中间材料225份,高代新品系59份。育成了黔麦15~22号共7个小麦高产、抗病品种,其中成果"小麦品种黔麦15的选育与应用"于2008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小麦高产抗病品种黔麦15、16、17号的转化应用"于2014年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以小麦种子繁殖与推广,小麦新品种栽培模式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为推广核心技术。近10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品种系列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河南小麦品种按育种区域和育种单位可分为郑麦、温麦、新麦等多个系列。各系列品种的年际间动态变化和系列内部的品种结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探讨了河南小麦系列品种的动态结构变化的轨迹,分析了系列品种演变与河南小麦总产量变动的吻合度,论述了各系列品种对河南小麦生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龙辐麦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强筋小麦中标品种以及《黑龙江省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种植品种。因其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已成为大兴安岭沿麓春小麦产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年均审定小麦新品种数量相对稳定,10个左右。科研院所仍然是四川小麦育种的主要力量。品种选育方式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占比98.2%。直接育成品种数≥3的亲本共有20个。其中,川麦42/99-1572、川重组104/川麦104作为直接亲本分别育成了16个、11个新品种,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25、5.50,为四川近年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表型性状演变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年际间增产41.663 kg/hm2,有效穗提高2.944×104穗/hm2,千粒重提高0.274 g,穗粒数降低0.128粒,株高年均增加0.574 cm,生育期年均缩短0.701 d。抗病性分析发现,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成效,全部品种均为中抗以上水平,部分品种兼抗白粉病或(和)赤霉病,但培育的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新品种在每年审定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观察它们抗性和产量表现,初步确定石麦15、济麦22、邯7086为泊头市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郑麦769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采用分子聚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具有超高产的生产潜力,该品种已成为黄淮麦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强筋优质麦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观察它们抗性和产量表现,初步确定石麦15、济麦22、邯7086为泊头市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培育并推广种植适宜湖北省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开展了应用单倍体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单倍体技术育成了小麦新品种襄麦D31,该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5年秋开展了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试验,以探索襄麦D31适宜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襄麦D31的子粒产量和品质,密度的影响则较小;鄂北地区襄麦D31适宜的播期与密度为10月底稀播180万苗/hm2,但密播并不影响产量;单倍体技术育种是值得推广的高效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选择适宜邢台地区种植推广的高产品种,对于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16个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产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邯11-5276、中麦4072、邢麦18和石11-513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