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增施氮、磷、钾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均能提高产量,配方施肥处理增产最优;常规缺氮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与大田相比平均减产达6.9%,缺磷、缺钾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表明云阳县地区氮素缺乏,磷、钾含量较丰富。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效果明显,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提高,缺氮对穗粒数和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是产量、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配方施肥籽粒产量8505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600kg/hm~2,增7.6%。配方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1791kg、0.3572kg、2.5411kg,常规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112kg、0.234kg、2.482kg,配方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比常规施肥多。配方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3%、38.3%、55.4%,常规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4%、12.9%、35.7%,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2.9%、25.4%、19.7%。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如皋市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的效果和一次性施肥对常规粳稻生长的影响,设置常规全量、常规无氮、常规无磷、常规无钾、配方全量、配方无氮、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共8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植株养分吸收及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配方全量处理的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为所有处理中最高。配方无磷、配方无钾和配方全量处理比相应的常规施肥处理使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6.88 %、5.81%和6.96%。不同处理下水稻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差异较大。水稻配方肥一次性施用处理的氮肥、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9.84和11.31个百分点,其氮肥、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2.66和172.5 kg/kg,其氮肥、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9.6和21.75 kg/kg。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小麦施肥结构,推动化肥减量化,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测土配方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为784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56%。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了小麦籽粒与秸秆对氮和磷养分的吸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分别提高5.85%、8.75%。各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处理100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2.34%、10.95%、4.67%。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5、2.3、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2020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慈利县中稻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全肥处理的中稻籽粒产量达8 577.1 kg/hm2,较常规全肥处理增产2.24%;配方全肥处理每100 kg经济产量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1、0.92和1.88 kg,较常规全肥处理分别提高0.20、0.07和0.36 kg;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施肥处理中稻的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1.86、2.01和6.5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稳氮控磷增钾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改善慈利县中稻产量结构,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实现增产增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汉江洲滩平地夏玉米(Zea mays L.)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现状,科学推荐夏玉米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按照"3414"部分方案实施了氮、磷和钾肥效用试验。结果表明,洲滩平地中等以下肥力田块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肥增产幅度分别为27.49%、6.29%、3.15%。肥料行端(边)边际效应对肥料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此类田块氮、磷、钾肥行端(边)边际效应幅度为-5.37%~5.97%。夏玉米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推荐配方施肥(OPT)为2 471 mg/株,氮素对增加子粒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氮素钾素磷素;茎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OPT为7 502 mg/株,钾素对增加茎叶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钾素氮素磷素。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土壤肥力越低其吸收量和利用率越高,OPT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8.84 kg,其中N 4.25 kg、P2O50.73 kg、K2O 3.86 kg;氮、磷、钾肥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65.43%、14.49%、27.74%;OPT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63.85%,当地常规施肥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48.66%,表明推荐施肥量N 204 kg/hm~2、 P2O572 kg/hm~2、K2O 72 kg/hm~2为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表观肥料效应仅能反映植株养分累积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单一养分、养分组合、比较效应等可通过农艺、生理效应研究氮、磷、钾组合时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较为系统、完善地研究肥料效应.该水稻试验表明水稻农艺效应,钾素效应最大,氮、钾平衡对生物量影响明显;生理效应,氮素效应明显,氮、磷平衡对经济产量影响最大;比较效应表明配方肥以3:1:1优于2 : 1 : 1配方.  相似文献   

8.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于大田,对农田进行了施用水葫芦(将晒干的水葫芦按4500 kg/hm2施入农田)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等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农田施用水葫芦使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增施氮肥,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农田施用水葫芦与施氮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施用水葫芦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物质含量是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养分物质吸收量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施肥与不施肥处理情况下,半湿润偏旱区春谷子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春谷子产量、干物质累积量、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施肥或不施肥,春谷子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呈典型"S型"曲线增长,其中抽穗灌浆期为累积高峰期,占总累积量的50%左右;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呈曲线下降趋势,整个生育期植株含磷量呈"W型"变化,植株含钾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生育期相对累积吸收比例,施肥与否差异不大;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1%~3%,拔节期约占总吸收量的30%、20%、37%,是钾素吸收的高峰期,孕穗期约占22%、21%、34%,抽稳灌浆期约占43%、53%、23%,是氮、磷吸收的高峰期,籽粒形成期约占3%~5%;不论施肥与否,地上部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与干物质累积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植株氮、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寿县潴育型水稻土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讨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潴育型水稻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乡镇潴育型水稻土上开展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氮、磷、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可促进小麦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21-123,166
本试验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设计(即3414设计),初步研究了崇明地区中等肥力水平下土壤供肥能力、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对崇明县单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氮、磷、钾养分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通过探索适合本地区水稻最佳施肥方式,由此提出提高施肥利用率的科学养分管理方法,为本县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氮总体表现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钾中等,无肥区相对产量及氮磷钾含量均处于低水平;推荐施肥处理N2P2K2产量最高;平均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7.30%,磷肥为17.50%,钾肥较高为34.83%。  相似文献   

13.
不合理施肥对水稻生物产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湖南省醴陵市的健康稻田土壤——河沙泥和红黄泥为供试土壤,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17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合理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产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提高生物产量,偏施或不施肥则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降低生物产量;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都主要集中在生育中期,水稻生育后期有体内氮素、磷素、钾素的淋失现象;高产土壤条件下,不合理施肥对第一季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但对第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土壤供肥能力、单种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单种玉米肥料效应函数,找出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方。[方法]以氮肥、磷肥、钾肥为变量因子,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单种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探讨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比。[结果]玉米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以氮为最高,钾次之,磷最少。因此,玉米施肥必须以增施氮肥为主,相应配合施用磷钾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施N 330 kg/hm2,P2O5180 kg/hm2,K2O 90 kg/hm2。N∶P2O5∶K2O比为1.00∶0.54∶0.27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6 t/hm2。[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生产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于2018—2019年在浙江省江山市以当地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中稻(单季稻)、晚稻配方施肥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无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配方施肥(FFNPK)、配方施肥缺氮(FFPK)、配方施肥缺磷(FFNK)、配方施肥缺钾(FFNP),调查了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CF)处理的水稻产量比CK增15.6%~66.6%,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对水稻产量并无显著负面影响。氮磷钾三元素中,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FFNPK处理的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0.1%、12.8%、53.5%,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CF,而钾肥利用率显著低于CF。FFNPK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早、中、晚稻上均较为稳定,在40%左右;而C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早、中、晚稻上分别为33.1%、25.0%、32.9%,显著低于FFNPK处理。  相似文献   

16.
早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增收;对早稻产量影响最大的养分是氮素、其次是钾素、最次是磷素,并且氮磷钾三要素配施产量最佳,其中全素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增产33kg/hm2、增长0.4%;常规施肥下早稻氮、磷、钾单素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4.58%、3.85%和57.8%,而配方施肥分别为40.42%、5.27%、37.1%,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5.84、1.42、-20.7个百分点,即除钾肥减少外,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均比习惯施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子粒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在田间采用小区试验,设置8个施肥处理(OPT,OPT-N,OPT-P,OPT-K,CK,FP,FP-N,FP-P,FP-K),研究了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子粒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OPT)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1 442 kg/hm2,分别比常规施肥(FP)和对照(CK)增产3.6%和30.4%;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6.18%,20.69%,12.42%,磷素是供试土壤的第一养分限制因子,其次是钾素;施用氮、磷、钾肥可明显增加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提高籽粒中相应养分元素含量,在此土壤条件下应重视磷肥施用,合理配施氮、钾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潜江市平原河网区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投入、养分表观协同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水稻籽粒和茎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3者配施时肥料的表观利用率最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配方施肥处理能提高肥料的农学效率、肥料养分利用率,并能促进氮的吸收,可增产3.45%,增收944.2元/hm~2。[结论]该研究为优化施肥结构,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以及无氮、无磷和无钾处理对于玉米养分吸收量的测定,综合分析吉林省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其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