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连作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连作产生的障碍,综述了连作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指出连作会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酶活性朝着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方向改变,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改良土壤、消除连作障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花生连作障碍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引起花生连作障碍的因素,如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酶活性降低、土壤养分比例失调、营养元素供应不足、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的积累以及田间病虫害发生几率的增加等。介绍了目前花生连作障碍的主要防治措施,如改良耕地、轮作换茬、合理选择肥料、选用耐重茬品种、土壤消毒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微生物区系变化、土壤酶活性降低、速效养分减少、病虫害加重等方面分析了花生连作减产的原因,提出连作花生田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为提高连作花生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生连作障碍的产生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祥丽  任新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51-1953
综述了花生连作障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土壤营养失调、病虫害危害严重、化感自毒物质积累、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等角度阐述了花生连作障碍的产生机理,并介绍了当前治理花生连作障碍的各项防控措施,最后对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研究及防控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作物连作的土壤障碍因子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协调和平衡几个方面阐述了作物连作现象的土壤障碍因子。同时分析了连作土壤根际分泌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障碍作用,以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符建国  贾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2-13764
通过分析连作障碍有关因素(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连作的响应来探讨连作障碍产生机制,并对连作障碍主要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连作障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淇淋  谢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77-20978,20985
酚酸类物质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物质。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影响植物的膜系统、光合作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内源激素等,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针对酚酸类物质的来源,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减轻酚酸类物质连作障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连作对植物的危害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连作对植物形态、生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从土壤病虫害、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自毒物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6个方面阐述了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指出了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壤养分4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对今后植物连作障碍机理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烟草连作障碍的症状·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等的变化探讨了连作障碍的产生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对烟草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烟草连作障碍问题的措施,展望了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连作障碍已成为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的技术瓶颈.该文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作物自毒作用等方面综述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取连作2年的黄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番茄、白菜、萝卜,以连作3年的黄瓜土壤为对照。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等,评估黄瓜连作对后荐作物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3年黄瓜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微生物总量较少但真菌含量相对较高;轮作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减轻连作障碍;与连作黄瓜相比,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的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利用CH2Cl2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含有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及对羟基苯甲酸3种酚酸类物质土壤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亦显著降低,且浓度越高化感抑制作用(RI<0)越强(P<0.05)。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降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以低浓度处理的降幅较大,且在处理第5 d和10 d显著增加了3种酚酸类物质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P<0.05);不同酚酸类物质中,以邻苯二甲酸所受影响最大。整个培养时期,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 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3次取样,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10.03%~64.13%、9.72%~57.51%、13.16%~78.85%和5.88%~59.71%。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来降低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结果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正茬为对照(CK),研究不同连作年限(1、3、5、7、9、11 a)下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特性及葡萄产质量变化,以期为解决葡萄连作障碍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活度总体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连作3 a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活度均达到最大,连作3 a以后急剧降低,连作11 a时达到最低,其中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显著。CK和连作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在20~30 cm土层CK和连作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基本一致。葡萄植株养分含量和产量总体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连作3 a达到最大(全钾含量以连作5 a最高);而葡萄甜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连作11 a时达到最大,连作年份葡萄甜度均高于CK,其中连作3、5、7、9、11 a差异极显著。综上说明,短期连作(1~5 a)提高了葡萄自身体内养分含量和产量,长期连作(5 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葡萄自身体内养分含量和产量,而连作均增加了葡萄甜度。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淮安红椒连作10年大棚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基础上,研究了早春和秋延迟红椒施用有益微生物菌液、凹土+有益微生物菌液后连作土壤中有机质、有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红椒连作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有益微生物菌液能够显著促进红椒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凹土和有益微生物能够进一步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降低连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使土壤酶活性更接近露地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江苏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土壤特征,采集不同区域、不同连作周期的土壤,测定分析土壤团粒结构、pH值、土壤电导率、微生物类群以及土壤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蔬菜长期连作土壤团粒粒径丰度下降,0.25 mm微粒团粒显著增加;连作土壤pH值多地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长期连作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短期连作土壤,土壤脲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明显,与短期连作土壤相比,长期连作土壤中B/F值(细菌与真菌数量比)下降29.73%~53.31%,造成连作障碍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上升31.43%~73.68%。设施蔬菜连作影响土壤理化特征、微生物类群、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是造成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花生连作后土壤中脂肪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花生连作障碍间的关系,为花生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以田间土壤为介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系分泌物中3种长链脂肪酸,即:豆蔻酸、软脂酸和硬脂酸的混合物,对花生植株生长、产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脂肪酸的初始含量较低时(80 mg/kg土),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有微弱的促进作用(P > 0.05),当土壤中脂肪酸的初始含量较高时(160 mg/kg土和240 mg/kg土),显著抑制了花生植株的生长和产量(P < 0.05)。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在低脂肪酸含量处理下升高,在高脂肪酸含量处理下显著降低(P < 0.001)。光合产物、根际有效养分的减少和根系养分吸收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花生连作土壤中豆蔻酸、软脂酸和硬脂酸的累积与花生的连作障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连作障碍是导致土壤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生物炭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消减有机污染和农药残留、抑制污染物富集、降低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等具有积极作用。生物炭在设施栽培和果园连作中能有效缓解连作障碍,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酶活性方面有巨大潜力,应加强其在土壤连作障碍治理及其可持续性利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大蒜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研究了连作0(对照)、10、20、30 a大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蒜鳞茎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连作10、20、30 a鳞茎产量分别下降22.74%、26.48%、27.16%;大蒜根际土壤p H值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整体上土壤全氮、全磷、有效钾、碱解氮、有效锌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下降(0~20 a)后上升(30 a)趋势,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连作20 a最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10 a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整体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和缓效钾含量呈负相关;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所测微生物数量(除真菌外)皆呈正相关,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脲酶活性与固氮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大蒜长期连作后,大蒜鳞茎产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 H值上升,土壤养分失衡;连作20 a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达到最低水平,而连作30 a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回升,但微生物结构并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9.
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揭示连作大豆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变化,为大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大豆重迎茬使土壤PLFA总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真菌和细菌PLFAs比例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同连作年限及生育时期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均不同,与作物品种、根系分泌物和残茬腐解物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s总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脲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豆重迎茬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大豆连作障碍是大豆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和环境因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连作对大蒜土壤养分、微生物结构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引起大蒜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研究了连作0年(对照)、5年和10年的大蒜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蒜产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连作5年和10年的大蒜产量分别下降了31.1%和40.8%。大蒜连作使土壤p H升高,土壤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及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而真菌数量升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长期连作影响土壤中物质和养分的转化。综上所述,长期连作使大蒜产量降低,p H升高,酶活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发生改变。建议施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性质,改良土壤中微生物的酶活性和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