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小麦的种植力度也随之增大,小麦增产变成是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实现小麦最大程度的收获显得尤为重要。阜南县王化镇结合实际,狠抓小麦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严格贯彻上级对小麦"一喷三防"的推广和落实工作,实现了小麦的大幅度增产。本文就阜南县王化镇2012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做法和对小麦生长过程的了解及探究,谈一谈小麦增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技术模式按照"科学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配方施肥,科学使用农药,全程遵循"四节"(节种、节水、节肥、节药)安全生产,组装配套优化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绿色高效的目的为扎实推进邓州市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来为了实现小麦的科学增产,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地研究适合当地的小麦施肥管理技术对小麦的安全增产意义重大。结合实践,简单总结了小麦需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小麦施肥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小麦的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山西省已经启动了以杂交小麦研发为核心的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F型杂交小麦产业化。这一科技园区的启动,是基于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功育成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比最好的常规小麦品种增产15%左右的杂交种,其产业化推广,将有望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小麦持续增产的障碍因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徐州市小麦连续9年增产后,实现持续增产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克服小麦增产障碍因素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技术"加持"助力小麦绿色发展——全国小麦绿色发展技术模式研讨与培训会在邢台召开"不仅不减产,反而增产、增效,这是对绿色发展最好的佐证。未来,大幅度的节肥、力争实现小麦的节水雨养,不仅能够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更能为种粮农户节本增收。"河北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介绍道。  相似文献   

7.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5500万亩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的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粒宝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粒宝宝"在小麦生产上的使用技术,为该产品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和小麦创高产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粒宝宝"在小麦始穗期处理使小麦叶色变深,促进小麦的生长;小麦株高比喷等量清水小麦增加0.3 cm,比空白对照增加0.4 cm;小麦增加明显,比喷等量清水的小麦增产5.02%,比空白对照小麦增产6.11%;在小麦始穗期,"粒宝宝"的使用浓度为稀释400倍。  相似文献   

9.
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均衡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探讨河南省自然条件和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潜力,分析影响小麦-玉米两熟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河南省粮食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而玉米增产潜力较大。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为周年两熟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结论]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全国粮食生产也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在环县冬小麦进行了"一喷三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中后期开展"一喷三防",对蚜虫的防效达79.08%,小麦增产率达4.93%,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干热风抗力、延长生育期、增加小麦粒重,具有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条播小麦的生产水平,对其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增施基肥能实现增穗增产,苗肥后移能实现增粒增产,增施基肥与苗肥后移可分别较常规施肥对照增产8.10%、10.43%。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小麦、玉米长期连作带来土壤水分和养分失调,病、虫、草害严重,秋茬小麦产量低等问题,研究小麦、玉米的需水规律,土壤水分蓄散规律和秋茬小麦的增产机理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以抢时播种和施足底肥为主要内容的5项高产技术,为秋茬小麦增产和实行麦秋轮作,实现粮食持续增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亳州市谯城区从2005年秋种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实现了小麦连续7年增产目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调查,分析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提出抗灾增产技术对策,以为下一步谯城区小麦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二系杂交小麦大面积试种成功我国首创的"二系杂交小麦"应用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大面积试种。据在"二系杂交小麦"研究上居国际领先地位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介绍,该院已选育出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新组合12个,平均增产5%~32%;其中部分组合在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已成功联合示范2 300多公顷,平均增产15.8%,最高单产达631kg/667m2,已为我国杂交小麦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小麦生产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质高产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为全面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公司 农户"的订单种植,实现优质优价.2006年秋种重点以发展优质、专用、特色和无公害小麦生产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品质保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等新技术,以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喷三防"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防控技术,对小麦防灾减灾、增产至关重要。通过对近几年眉县在"一喷三防"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鲁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是在选用良种和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及整地的基础上,力争一播全苗,实现壮苗越冬,并做好返青后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小麦高产、优质,为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合理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Kriging插值测算了在试验条件下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属中等变异性,且服从正态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河南省小麦、玉米和水稻在试验条件下,最高单产的平均值分别为7 027.55、8 038.36和8 280.17 kg·hm-2;河南省在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及"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达7 598.61万t,与2012年实际粮食产量比较,2012年增产潜力可达1 884.92万t,增产幅度达到32.99%;从绝对增产潜力来看,粮食增产潜力空间分布大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从相对增产比例来看,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安阳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种植小麦总产35万吨左右,2014年,全县小麦实现了连续十二年持续增产。近年来,为促进粮食增产,安阳县着力进行了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为全县粮食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选择生产基地适宜优质专用小麦高效稳产的土壤为棕壤或褐土,因此,要选择棕壤或褐土相对集中,土质为中壤或偏黏的肥沃平原乡镇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