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临床检查与鼻疽菌素点眼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的流行、防制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马鼻疽在青海省果洛州已得到有效控制。1964年~1990年全州共检疫马186673匹(次),检出并扑杀阳性马677匹。2002年~2005年共监测2068匹(次),未检出马鼻疽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了解昆明市马鼻疽的流行情况。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 557—2002)的鉴定方法,随机选择昆明区域内某镇两个村委会的202匹马属动物(马4匹、骡子193匹、驴5匹),202匹马属动物的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昆明市无马鼻疽流行。  相似文献   

3.
久治县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展了鼻疽病的检疫和防制。1961年在原县牧场检疫马900多匹,检出阳性马30多匹。以后,从1964—1973年,陆续在全县部分公社开展检疫(详见附表一)。其中1966年门堂公社二大队三生产队检出率最高,该队检疫马129匹,检出阳性马79匹,阳性率达61.24%。七十年代初期,特别是1973年后,根据上级《关于认真做好马鼻疽病防  相似文献   

4.
新疆昌吉马鼻疽达到区消灭标准庄秀琪(新疆昌吉州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站,831100)新疆昌吉州的马鼻疽防治工作,从1957~1994年,坚持防疫、检疫、治疗、扑杀病马,清净了马群,累计检疫马330957匹,检出阳性马5052匹,且对病马分别采取了隔离...  相似文献   

5.
对出疆马、驴鼻疽病检疫的同时,也常发现马腺疫的疫畜。经检疫1100匹马时鼻疽阳性马6匹,腺疫阳性马19匹,检疫4000匹驴时,鼻疽阳性驴16匹,腺疫阳性驴3匹。鼻疽和腺疫是马、骡、驴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二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某些症状既有相似处,亦有不同处,现就马鼻疽与马腺浸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浅叙如下。1马鼻腔鼻疽临床症状颌下淋巴结肿胀,如果是一侧的鼻腔发病则表现为同侧的颌下淋巴结肿胀。肿胀程度达核桃大和鸡蛋大,不移动,很少出现化脓或破溃。严重的鼻腔界疽可发生鼻中隔穿孔,导致病畜衰竭死亡。鼻腔内流出脓性分…  相似文献   

6.
1988年循化县马鼻疽疫情防制达“净化区”标准。我们于1996、1999年进行了马鼻疽疫情监测。结果表明:我县马鼻疽防制工作仍保持着“净化区”标准的成绩。据资料记载,循化县1953~1988年共检马属动物37500匹,马鼻疽阳性138匹。在五六十年代,文都、道帏等乡马鼻疽感染率高,流行面广,是我县的主要疫点。1996年我们对文都、道帏、白庄3个乡的7个村进行了马鼻疽监测,受检率为100%,阴性率为100%。1999年,我们对上述3个乡的6个村进行了马鼻疽监测。监测采用马鼻疽菌素点眼法,按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海子地区马鼻疽的流行情况,笔者于2016-2017年,采用马鼻疽菌素点眼变态反应法分别对该地区3个村的马鼻疽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97匹马的马鼻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海子地区没有发生马鼻疽流行。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情况马鼻疽在河南省最早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时,漯河接收一批军马,曾暴发过鼻疽,当时对本病认识不足。民间兽医称之为"传槽"、"吊鼻",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国前有6个县发生过马鼻疽。建国后,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牲畜流动和交易频繁,加之当时防制技术落后,使疫情不断扩大,引起马鼻疽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广泛流行。1953-1955年期间,在长葛、郾城、登封、西平、项城等33个县发生马鼻疽,发生病畜968匹。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马属动物未经检疫合槽喂养,加速了本病的传播。1955-1965年间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各地供销社…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大滩地区马属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笔者于2010-2012年,采用马传贫琼脂扩散试验法和马鼻疽菌素点眼法分别对该地区马传染性贫血和马鼻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65份马属动物血清的马传染性贫血检测结果呈阴性,312匹马的马鼻疽检测结果也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同德县是海拔在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寒纯牧区。有六社一场(五个牧业公社,一个半农半牧公社,一个地方国营牧场)。全县各类牲畜六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七头(只),其中马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二匹,占牲畜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七。马鼻疽是发展养马事业的大敌。一九六四年全县进行了一次马鼻疽检疫,发现鼻疽马三百四十八匹,检出率高达百分之七点四四。严重威胁着我县养马事业的发展。一九  相似文献   

11.
马腺疫病的诊疗姜山(四川省宝兴县畜牧局,625700)1发病情况1995年8月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泽根村马匹发生疫情,之后疫情迅速蔓延到全乡4个村,15个组,半岁至4岁马最易感。据统计,在1241匹马中发病868匹,发病率70%,死亡7匹,死亡率0.8%...  相似文献   

12.
马传染性贫血的流行曾给呼伦贝尔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几十年来,由于陆续采取了检疫、隔离、扑杀、消毒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用ID、ELISA、和斑点试验(DB)等血清学检测方法,1976~2002年共进行马传贫检疫566581匹,扑杀12461匹,检疫阳性率由1965年的9.1%下降至2002年的0.64%,使呼伦贝尔地区马传贫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马鼻疽是马、骡、驴多发的一种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本病很早以前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我国在解放以前马鼻疽流行也非常广泛,曾严重危害养马业的发展,在解放后才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对内蒙赤峰地区的2 300匹散养民马进行马鼻疽检测,发现阳性病马27例,阳性率1.17%,其中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急性马鼻疽4例,急性病例数占病马数的14.8%.如此高的发病率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控制马鼻疽的进一步发展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马鼻疽是马匹危害极大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特异疗法和免疫办法。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农业部1956年提出了1980年控制、1985年消灭马鼻疽的奋斗目标。1956年黑龙江省泰来县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消灭马鼻疽的工作。他们采取了以检、隔、管、育、处、拔为主的六字综合性防制措施。检:检疫是揭发鼻疽病马的主要手段。他们按照1956年10月农业部颁发的马鼻疽检疫操作规程及判定标准进行检疫。每年进行定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马鼻疽病流行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解放前,马鼻疽病在我省是马属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四季均可见,危害严重。解放后,各疫区及其高风险地区开展了“检、隔、管、治、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临床患畜和检疫阳性畜逐年减少。1987年我省达到了马鼻疽控制标准,1998年,顺利通过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达标至今,我省每年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全省均未发现一例阳性或疑似阳性马鼻疽病例,成功巩固了我省消灭马鼻疽防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我省首次发现马梨形虫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病与流行情况 1991年4月12日,肇源县古龙镇、富强乡分别报告疫情,兽医门诊在8个村发现50匹马发生以高热、贫血及黄疸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疾病;4月15日,大兴乡又报告先后有6个村、62匹马发生同样症状的流行性疾病、8匹病马死亡;古恰乡古恰村不到10天,发生此类病马47匹,病死6匹。自4月12日至5月21日,此病的疫情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4年9月全省《关于马鼻疽防治工作的安排意见》的部署,兴海县于1985年5月到1987年5月连续三年展开马鼻疽检疫工作,检疫各类马属动物为:1985年受检数10741匹,受检率为85.16%,阳性1匹,阳性率为0.009%,阳性马已处理,1986年受检数10589匹,受检率为90.79%;1987年受检数12082匹,受检率为92.07%。三年检疫结果表明,我县初步达到颁布的净化标准。现将三年的检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兴海县是以牧为主的牧业县,畜群结构以羊为主,马属动物仅占第三位,徘徊在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马传染性贫血病防制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1990年青海省采取以“检疫、扑杀”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马传染性贫血病开展大规模地普查检疫工作,共检疫马(包括驴、骡)250190匹(次),平均受检率为37.20%,仅1977~1980年在西部的格尔木和都兰地区检出阳性马195匹,其他地区未检出,平均阳性率为0.08%,对阳性马全部进行了扑杀、消毒、深埋处理;自1981年后至1995年,全省再未检出病马。1992年经申报农业部考核验收,达到部颁《标准》中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目前防制工作已由普查检疫转向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9.
马鼻疽病为一世界性动物传染病 ,至今仍在亚洲、非洲及南美国家中流行 ,截止目前 ,消灭该病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丹麦、法国、德国、日本、独联体等国家。1 临床分类和病理变化1 .1 临床分类 临床上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将马鼻疽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病灶发生部位、临床症状 ,又将急性马鼻疽分为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后二者为马开放性马鼻疽。见表 1。表 1 忻州、晋城、吕梁、长治 173匹鼻疽病马临床分类类别病马数忻州晋城吕梁长治匹 %匹 %匹 %匹 %按临床经过分急性型 816 .0 3 17.0 3 15 .0 14 15 .8慢性型 42 84.0 15 83…  相似文献   

20.
应用国外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鼻疽菌素,对同群54匹马进行两次鼻疽点眼检疫第一次检疫检出阳性马35匹,阳性率67.3%,第二次检出阳性马3匹,阳性率5.6%。通过两次点眼结果和另10匹马的不同鼻疽菌素点眼比较实验的分析,两次检疫结果有极大的差异,不同厂家生产的老鼻疽菌素和提纯鼻疽菌素、荷兰和国内生产的提纯鼻疽菌素的点眼反应强度不一。两次检疫结果存在极大的差异,鼻疽菌素标准化的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