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2.
刘青春 《中国家禽》2001,23(10):28-28
1原因分析 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自然温度育雏,有的用纸箱、箩筐等做育雏保温设施,条件好的在育雏舍内用炉火保温或用红外灯保温,很难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常引起室温偏高或偏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外层的雏鸡将头钻入雏鸡堆中,俗称雏鸡“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温度长期过低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1.2鸡舍卫…  相似文献   

3.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出壳一周内的雏鸡死亡率一般较高,除了白痢杆菌病、卵黄囊炎、脐炎及其他胚胎病等原因外,饥饿及脱水往往是引起雏鸡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雏鸡饥饿及脱水死亡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一项技术措施.引起雏鸡饥饿及脱水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点:(1)长途运输或其他原因于出雏后超过72小时才给饮食,小鸡拒食而衰竭死亡,群众称之为"硬口"鸡;(2)育雏温度偏低,雏鸡堆集在一起,挤在内层的小鸡饮不到水也食不到料而被压死、闷死或饿死;(3)饲养密度大,饲槽、饮水器少或其边缘较  相似文献   

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  相似文献   

6.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摸清雏鸡死亡的原因,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供读者参考。1育雏期温度养殖户育雏一般采取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在育雏期间要注意温度的调整,因为温度过高或或低都会给雏鸡生  相似文献   

8.
1.控制温度:温度对育雏至关重要。一般要求是1周龄内33~35℃;1~2刷龄30~33℃:2~3周龄27~30℃:3~4周龄24~27℃:4~5周龄21~24℃;6周龄以后直至出栏保持在20~25℃即可。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造成雏鸡大量失水.食欲减弱,代谢受  相似文献   

9.
1 育雏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在农村养鸩中,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平衡,会导致部分雏鸡相互扎堆,呼吸闲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新技术》2005,(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12.
雏鸡早期死亡直接影响育雏成活率和养鸡的经济效益,引起雏鸡早期死亡的原因有:雏白痢、球虫病、脐炎、维生素缺乏、脱水、挤压、啄癖、消化不良、温度差异过大、种蛋品质较差造成的弱雏等。现将防止雏鸡早期死亡的措施介绍如下。1.雏白痢多是由于种蛋传播的。因为没有对种母鸡进行白痢检疫,而造成种蛋可能带菌,用带菌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便可成为雏白痢病鸡。因此,种母鸡要进行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环节。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红外线保温、煤炉保温等,因此,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温度如长期过低,则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鸡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雏鸡的各…  相似文献   

14.
1 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cm,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正肉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在于给予适当的温度。春季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如果育雏温度过低,肉鸡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等;肉雏鸡为了取暖相互挤压,容易造成扎堆现象,影响采食和活动,造成伤残,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春季肉鸡育雏一定要重视肉雏鸡的保温工作。根据肉鸡育雏需温特点,严格温度指标。肉雏  相似文献   

16.
1 适宜的温度 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如果温度过低 ,雏鸡无法维持体温正常 ,就会因怕冷而互相拥挤成堆 ,造成死亡。因此 ,早晚应注意用被子、棉袄保温。若温度过高 ,也会影响雏鸡正常代谢 ,乳食减少 ,生长不良 ,增加死亡率 ,适宜的温度是雏鸡出壳后 1周龄内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 5℃左右 ,以后每周约下降 1℃ ,脱温时的室内温度保持 18~ 2 0℃。2 正常的湿度 舍内的相对湿度是否正常 ,对雏鸡体热散发和鸡舍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鸡舍容易潮湿 ,要注意防止室内相对湿度过高 ,必须作好通风换气工作 ,使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 0 %~ 6 0 %之间…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和对陵川县养鸡户、养鸡场的调查,认为雏鸡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孵化因素 1.孵化季节不当。一般春季是孵化、育雏的最佳时机(3~5月),此时育雏,雏鸡生长发育好,成活率高。夏季育雏(6~8月),则因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室内温湿度难以控制,使雏鸡发育不均匀,成活率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8.
育雏死亡原因有挤死、压死、白痢、脐炎、脱水、维生素缺乏、啄死、鼠害等。而白痢、脐炎死亡率多为45—50%,对一周龄内雏鸡危害甚重,实践证明,应用甲醛熏蒸消毒可以杀灭鸡体表的大肠杆菌,育雏率达96—99%,可提高育雏率3—5%。如1986年3—4月,对家畜改良站孵化场一月龄雏鸡3250只,专业户的雏鸡1280只进行甲醛熏蒸,育雏率分别为99和98%。  相似文献   

19.
(一)温度控制 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春季育雏仍需要加温,温度合适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第1~5天温度保持在27~28℃,第6~10天为25~26℃, 第11~15天20~25℃, 第22~24天20~22℃.  相似文献   

20.
1雏鸡成活率低由于育雏条件差,都是在火炕上育雏,育雏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灭菌,雏鸡使用后感染造成雏鸡疾病多发,尤其是白痢、球虫病高发,发病后不及时用药治疗,造成高死亡率;农户多数在火炕上育雏,温度忽冷忽热,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又差,不适应这样的温度,而患病死亡;饮水、开食不及时,雏鸡入舍后长时间不给水,尤其是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缺水造成脱水死亡。还有些农户长途运输的雏鸡饮水中不加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