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醉马草生态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寻求更加有效的防除醉马草的方法,从1993 ̄1995年,通过改变土壤氮、磷水平及引进竞争种,对醉马草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醉马草的生长对土壤氮肥水平的变化比较敏感;在醉马草退化草地中补播红豆草后,随着红豆草株体的增大,醉马草的生长力及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因此,利用生态学的方法防除醉马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尿素氨化醉马草的麦角新碱含量及其营养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邓凯东 《草业科学》1998,15(4):10-13
通过完全随机试验测定了尿素氨化醉马草中毒性物质麦角新碱的含量及氨化醉马草对绵羊的饲喂效果。12只新疆细毛羊周岁母羊随机分成2组,每6只羊,并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自由采食未处理的醉马草,并每只羊每天给予250g精料;2)自由采食经尿素氨化处理的醉马草,并每只羊每天给予250g精料。结果表明,用5%尿素溶液对醉马草进行氨化处理显著降低了醉马草中麦角新碱含量达59.5%,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达60.5  相似文献   

3.
鸟击事件是长期以来威胁飞行安全的一个国际性难题,目前,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sation,ICAO)已经将鸟击灾害列为“A类航空灾难”,鸟击防范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香柱菌(Epichloё)侵染宿主禾草后形成的共生体可产生有毒生物碱,将共生体发展为高毒驱鸟草种并应用于机场,可以减少鸟击事件的发生。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自身携带甘肃香柱菌(Epichloё gansuensis)和醉马草香柱菌(Epichloё inebrians),野外自然生长的醉马草均为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当前国内机场主要驱鸟方式,提出用含有Epichloё属内生真菌的机场驱鸟草替代现有机场草坪草,可作为一种新型驱鸟方式;回顾了当前国外驱鸟草的应用及优势;分析了内生真菌醉马草作为驱鸟草的潜力和存在问题;并对禾草内生真菌的应用及人工栽培醉马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返青期醉马草株体对几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采自新疆天山北坡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株体为供体植物,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3种补播牧草及醉马草自身为受体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返青期醉马草不同营养器官水浸液在0.2、0.1、0.05和0.025g·mL-1 4个浓度下对这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醉马草株体水浸液对4种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醉马草无芒雀麦红豆草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醉马草水浸液化感作用强度为茎叶根;醉马草株体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低浓度(0.025g·mL-1)促进、高浓度(0.2g·mL-1)抑制的作用,而对无芒雀麦、红豆草和醉马草种子,则不同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因此,建议使用紫花苜蓿等耐受性较好的牧草来对醉马草爆发区进行春季补播恢复。  相似文献   

5.
醉马草内生真菌对3种草坪草种子与种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  黄玺  柴青  李春杰  南志标 《草地学报》2010,18(1):78-83,88
于2008年通过种子萌发法和盆栽法研究了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Keng.)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gansuense Li & Nan)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3种草坪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试验中,醉马草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醉马草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发芽率和对草地早熟禾发芽率、芽长的抑制作用(P<0.05);显著降低了醉马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胚根长、芽长、芽重和对高羊茅的发芽率、芽长的抑制作用(P<0.05)。在盆栽试验中,醉马草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醉马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初期出苗率,对高羊茅的初期出苗率、苗长和对草地早熟禾的出苗率的促进作用(P<0.05)。因此,内生真菌增强了醉马草对3种草坪草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6.
动物醉马草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阿拉善左旗贺兰山山脉附近的4个苏木(镇)的草场上,分布面积迭13.05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1.3%。近几年来骆驼、马、羊等动物采食后引起中毒,经采用注射维生素B1,灌服高度白酒等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将醉马草粉碎后加入“F、Z、C”解毒散可有效预防动物“疯草”中毒病。  相似文献   

7.
醉马草的有毒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用溶剂提取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首次从醉马草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生物碱成分,我们称其为醉马草毒素。动物毒性试验证明,醉马草毒素是醉马草的主要有毒成分。经元素分析及有机波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式。 马属动物按照10g/kg体重的剂量,一次灌服醉马草干粉或相当剂量的粗提物,即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翘尾,四肢无力,行走如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迫促等。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对高寒草地植物的化感效应,以醉马草根际土壤作为种子萌发的发芽床,研究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酸模(Rumex ace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抑制效应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醉马草根际土壤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矮生嵩草和甘肃马先蒿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大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对醉马草和酸模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小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利用各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相对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份植物种子萌发期抑制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抑制效应强弱依次为:矮生嵩草酸模甘肃马先蒿垂穗披碱草醉马草冷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9.
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 Bungc)俗名瓜瓜草、醉马草,蒙古名好昕格日,是豆科黄芪属的多年生有毒植物。变异黄芪主要分布在我苏木的庆格勒图等9个嘎查2300平方公里的草场上,占可利用草场的40%左右,每年因采食变异黄芪中毒羊达20000只,给牧民造成经济损失达4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的退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加剧之势。而醉马草作为草原毒草的优势物种,在草原毒草的分类上占有着重要的比重,合理的进行醉马草的防除对于防止草原退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毒草防除仅采用挖、烧、杀的方式,利用化程度低,造成大量可利用资源的大量废弃。本着促进草原毒草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醉马草草害的分布情况和防除现状进行分析,在最大限度的利用醉马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醉马草的开发利用途径,为防止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对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放牧绵羊醉马草中毒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在贵南县原拉乙亥库区木格滩坎沿放牧的11户羊群中约50%的羊发生醉马草中毒,长期误食导致上瘾,膘情急剧下降,大部分生产母羊流产,羔羊体质差,成活率低。为此,笔者在该区进行调查,并对病羊进行了剖检,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地区基本情况 该区位于贵南县原拉乙亥木格滩坎沿,海拔高度3 100~3 400m,年平均气温 0.3~ 2.3℃,牧草生长期162~187d,降水量为336.8~326.8mm。草地由针茅属、固沙草属、芨芨草属及杂类草等植物组成,毒草主要以丛生的醉马草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强力解毒敏注射液治疗马、骡醉马草中毒李积善(乐都县芦花乡兽医站,810704)醉马草在我乡分布广泛。家畜在饥不择食时常误食发生中毒,外来家畜不能识别,也可误食引发中毒。笔者用强力解毒敏注射液(人用)治愈马、骡中毒3例,疗效快、成本低,现予报道。1症状...  相似文献   

13.
草甘膦灭除醉马草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灭治醉马革的方法,在河卡乡上游村的冬春草地上进行了用草甘膦灭除醉马草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剂量比较,22.5kg/hm2剂量处理较30kg/hm2剂量处理成本低,较15kg/hm2剂量处理灭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脆弱和关键的阶段,受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调控。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其种子产量高且易于定植,严重影响区域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平衡。已有众多关于增温和降水变化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但多聚焦于种子萌发特征。本文基于现有研究综述了醉马草种子萌发对增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并发现:醉马草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未深入探讨其应对干旱、低温等逆境的机理;高温、干旱等逆境下内生真菌可促进醉马草种子萌发,但调控机理仍不明晰;缺少增温和降水变化交互作用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基于此,将来应开展多因子试验,结合转录组学等手段,阐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并厘清内生真菌调控种子萌发的机理,为深入开展醉马草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株高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本试验以生长在草原生境下的醉马草为对象,测定大株、中株、小株3种株高的醉马草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高醉马草除了叶和根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穗和茎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醉马草株高越高穗和茎生物量分配越多,叶生物量分配越少(P<0.05),对根生物量分配没有影响(P>0.05);3种株高醉马草生殖构件与营养构件生物量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大株>中株>小株,其值分别为1.202、0.486和0.373,不同株高醉马草种群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醉马草株高的增加,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显著减小(P<0.05),叶生物量/穗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茎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均不受株高大小变化的影响(P>0.05)。醉马草各构件间除了穗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总生物量与茎、叶、根生物量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其他构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不同株高下醉马草的生物量分配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其灵活的生长和资源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动物通过皮毛携带、搬运等方式对种子在空间上的扩散产生不同影响,是植物种子实现远距离扩散的重要途径。以草原毒害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模拟及控制性试验,测定了马、牛、羊皮毛附着和保留种子的能力,以及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能力,分析动物对醉马草种子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马、牛、羊模型种子的附着率:羊 > 牛 > 马(P<0.05),种子掉落率:羊 < 牛 < 马(P<0.05);随着行走天数的延长,种子在马、牛、羊皮毛上的附着率呈下降趋势。马的背部以及牛、羊的背、侧部最易附着种子;种子的侧部最易附着在皮毛上,以种子顶部附着的种子最不易掉落。24 h内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扩散范围分别为0~15 cm和0~40 cm。综上所述,家畜对醉马草种子起到远距离扩散作用,且羊比马、牛更容易增加种子的扩散强度。蚂蚁、鼠类对醉马草种子起到短距离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白粉病抗性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对自然发生不同程度白粉病(健康、轻度感病和重度感病植株)的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醉马草植株的发病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E+醉马草的发病率48%显著低于E-醉马草的发病率97%(P0.05),E+的病叶率60%显著低于E-醉马草病叶率86%(P0.05),E+醉马草的病情指数为50.76,E-醉马草的病情指数为82.49;通过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现与健康植株相比,在轻度和重度发病植株中,内生真菌的存在可以显著(P0.05)提高醉马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E+醉马草的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也显著高于E-醉马草,同时内生真菌显著地降低了醉马草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据此说明内生真菌的存在能够提高醉马草抗白粉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化隆县天然草地上有毒植物分布广泛,品种多样。主要有醉马草,黄花棘豆,甘肃棘豆,狼毒,披针叶黄花和唐松草。这些有毒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从而降低草地生产力,导致草地退化。若被家畜误食后,会引起家畜中毒死亡,经济损失严重,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现将上述有毒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及毒理1.1醉马草(inedrianus)禾本科芨芨草属,为多年生草本,茎丛生而坚韧,高30—100cm,叶片平展边缘内卷,顶端具裂齿,园锥花序呈穗状,小穗灰绿色,成熟后变为红褐色或带紫色,多生长在高海拔草地上。毒理:…  相似文献   

19.
醉马草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主要生长在高寒半荒漠干旱草场,具有极强的耐旱力,含有致动物麻痹毒素,易被牛羊马误食后引起中毒。对确诊醉马草中毒的要及时进行救治,对集中连片的醉马草在开花前要连根铲除,或围栏圈定收割入药,或开挖撒播其他抗旱能力强的牧草,以改良半荒漠草场。防治醉马草中毒的注意事项有:管理好新引进的牛羊马,醉马草中毒诊断要准确,在草场设置醉马草区域标志。  相似文献   

20.
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 bungc)俗名瓜瓜草、醉马草、蒙古名,好听格日,是豆科黄芪属的多年生有毒植物。变异黄芪主要分布在苏木的庆格勒图等9个嘎查2 300 km2的草场上,占可利用草场的40%左右,每年因采食变异黄芪中毒羊达2.9万只,给牧民造成经济损失达45万余元。严重危胁着苏木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引起中毒死亡,而且还严重的影响着母畜的繁殖,种公畜的发情配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