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笔者常接触到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在黄牛或奶牛不分大小均有发生。从剖检及实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和中毒有关联。2005年5月2日笔者收到一奶牛急性死亡病例,经过剖检及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现将其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吕梁地区羊群中羊猝死症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细菌的分离鉴定,确诊造成羊猝死症的病因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所致.  相似文献   

4.
牛猝死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的猝死症(Sudden Death Syndrome)呈零星散发,有一定的区域性,春、秋季节阴雨天多发,发病急、死亡快。各种年龄的牛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牛发病较多。近年来普遍认为牛的猝死证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病理剖检变化以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用菌苗进行预防,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各个年龄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  相似文献   

6.
D型魏氏梭菌引起黄牛猝死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D型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此病在牛群中一经出现,危害极大。2006年7月20日至8月12日,海西州大柴旦行委一牧户饲养的34头黄牛当中先后有6头发生不明原因的猝死,接到报告后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取样,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牛只死亡。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至2000年间,海南省部分市县某些村庄的耕牛零星发病,共死亡1 663头.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进行耕牛放养观察、尸体剖检、毒物检测、病毒和细菌分离等,结果在采集的23头病牛的样本中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A型、C型魏氏梭菌,从而证明牛“猝死”实为牛魏氏梭菌病.随后,我站与兰州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制牛魏氏梭菌多价苗,在6个疫点试用.经2年多的观察,疫点的牛魏氏梭菌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部分疫点仍存在牛发病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2000年8月初,南阳市某大型规模化猪场一头商品肉猪猝死,经临床检验,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以来,对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病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人工感染试验、毒物检验、牛毛硒元素分析及病尸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A型魏氏梭菌是主要病原菌,其他细菌有协同作用;牛冠状病毒或粘膜病病毒感染、缺硒等为本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市发生部分黄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来不及治疗,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散发或局部地区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黄牛猝死病例每年约有300头。从临床症状及化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以及缺硒有关联。根据上述情况,为防治黄牛猝死病,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我市自2000年以来在部分乡镇、村社试验推广了黄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其主要内容是普遍注射牛巴氏杆菌疫苗、魏氏梭菌疫苗或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苗,同时注射硒-VE制剂。1主要技术应用1.1免疫注射多年的实践已证…  相似文献   

11.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也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以病畜多种器官出血、急性病变和突然死亡、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俗称"肠毒血症"。贵州某规模化猪场莱乌猪发病,笔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观察、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最后确诊为魏氏梭菌感染并给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症.其特征是腹泻(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1998年4月,某猪场突然发生一种初生仔猪以排红色稀便、很快死亡、解剖可见肠粘膜及肠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13.
魏氏梭菌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多种家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此病的发生会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我县于2000年3月在调查中发现,个别乡(镇)的牛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大部分来不及治疗就倒地痉挛而死亡。剖检后肠粘膜呈现大面积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根  相似文献   

14.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该菌血清型较多,最常发生的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本所报道的是某猪场的后备种猪群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症。从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看,本病与国内近年报道的A型魏氏梭菌相似,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动物园一只东北虎突然发病,抢救7小时后无效死亡。剖检:胸腔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瘀血。取脏器组织作细菌培养,从脾脏组织中分离到A型魏氏梭菌,从心、肝、肺、肾组织中分离到D型魏氏梭菌,根据其症状和病原菌鉴定结果判定,死因是A型和D型魏氏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绵羊发生急性死亡的病因,结果为C型魏氏梭菌感染.采取了具体措施,提出了今后如何制止C型魏氏梭菌感染(羊猝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兔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急剧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剖检变化以消化道病变为主。1病原体该病的病原体为魏氏梭菌,是产气荚膜杆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少数为e型魏氏梭菌引起。2流行特点各种年龄和品种的兔均可感染发病,以1~3月龄的幼兔发病最高,冬春季发病较多,本季节由于青绿饲料减少饲喂精饲料较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贵州省某羊场羊只发病死亡原因,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羊场发病羊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该羊场发病羊疑似支原体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支原体PCR检测未检测出支原体特异性阳性条带,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魏氏梭菌感染,最终确诊造成该羊场羊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月份,贵州省某牛场牛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等症状,为了查明病因,送检发病死亡犊牛3头进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检测结果,确诊发病死亡犊牛为支原体感染继发魏氏梭菌感染。确诊后经1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牛好转率达66%。  相似文献   

20.
猪魏氏梭菌病通常呈阶段性和季节性流行,尽管发病率较低,但可对养猪产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在综述了猪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临床剖检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享了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