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蛹虫草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利用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锌含量,蒽酮-硫酸法和DNS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探究了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富锌蛹虫草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均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浓度促进生长,过高则抑制生长,最适合蛹虫草生长的培养基锌浓度为678 mg·kg-1,该浓度下蛹虫草子实体生长良好无退化现象,干质量出现最大值为3.56 g,多糖含量为7.32%,锌富集率达6.45%。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为供试碳源,各碳源浓度均设为10g/L、15g/L、20g/L、25g/L、30g/L;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尿素为供试氮源,各氮源浓度均设为6g/L、8g/L、10g/L、12g/L、14g/L。分别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液体菌种,并将获得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蛹虫草试验。测定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子实体鲜重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最佳碳源为25~30g/L的蔗糖,最佳氮源为6g/L酵母粉;以20g/L蔗糖作为碳源,10g/L硫酸铵为氮源培养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产量最高;以10g/L葡萄糖为碳源,12g/L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产量、活性物质含量为研究目的。以小麦为基本培养基固体培养蛹虫草子实体,采用单因素、二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和菌种对蛹虫草实体产量、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产量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每瓶添加1 g蚕蛹粉、营养液中白砂糖浓度为20 g·L~(-1)的培养基培养子实体产量最高;但不同水平的蚕蛹粉、黄豆粉对子实体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二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营养液中白砂糖浓度为20 g·L~(-1),蚕蛹粉添加量为2 g·瓶~(-1)时,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源、氮源及碳源和氮源的互作对蛹虫草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活性物质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营养液中蔗糖浓度为10 g·L~(-1)时腺苷和虫草素含量最高;每瓶培养基中添加1 g土豆粉时,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与其他营养添加物质有显著差异;不同菌种对产量和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育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使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菌长出了与野生蛹虫草一样的子实体,并测定了子实体及培养基-菌丝体混合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使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菌长出了与野生蛹虫草一样的子实体,并测定了子实体及培养基-菌丝体混合物中超氧化物歧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方华舟  肖习明 《北方园艺》2017,(24):170-177
以优质蛹虫草菌株为试材,分别以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阶段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各蛹虫草试验组在蛋白质、多糖、虫草素、虫草酸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及特点,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阶段的光照强度分别约为0~10、500~200、200~500、300~500lx时,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说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可产生明显影响,以各阶段相应适宜光照强度对蛹虫草进行栽培是保证和提高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肇莹  马晓颖  陈珣  肖军 《北方园艺》2021,(8):99-105
以小麦、大米和柞蚕蛹为培养基质的子实体为试材,对比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并测定漆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此分析各胞内酶活性与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期为获得高蛋白和高多糖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以柞蚕蛹为栽培基质的蛹虫草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利用双重检验分析发现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的累积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蛹虫草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累积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的菌株,划线分离、纯化后命名为CD1,对其进行了16S rDNA ITS序列分析。同时将其接种于正常的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上,接种后在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早期、中期、后期分别进行子实体湿质量、干质量、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接种小麦培养基后可以显著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以干菌体得率为指标,选择出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6 g/L,磷酸二氢钾6 g/L,硫酸镁2 g/L,水1 000 mL,pH自然,干菌体得率为46.5 g/L,与其它试验组结果的差异显著,说明碳源和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蛹虫草人工栽培培养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国内7个较大型栽培蛹虫草的产业化基地,深入直观地调查了蛹虫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成分、制作技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收集了不同产业化栽培培养基上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特征,以期在保证蛹虫草品质的前提下,得到最优的产业化栽培蛹虫草的培养基,为进一步扩大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用大米和桑蚕蛹基质栽培蛹虫草,比较子实体生长情况并分别测定子实体和基质部分的虫草素、腺苷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桑蚕蛹基质蛹虫草子实体色泽金黄、密度大,生物转化率高,达95.72%,其子实体虫草素、腺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23.41 mg/100 g、294.78 mg/100 g和254.91 mg/100 g;大米基质蛹虫草子实体呈浅黄色、分散,生物转化率为22.78%,其子实体虫草素、腺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6.73 mg/100 g、118.43 mg/100g和999.55 mg/100 g;栽培后桑蚕蛹基质的虫草多糖、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分别为3 785.27 mg/100 g、446.19 mg/100g和120.52 mg/100 g;栽培后大米基质的多糖含量高达8 852.23 mg/kg,虫草素、腺苷含量低。建议对基质中的高含量有效成分进行针对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高产菌株人工栽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孟繁宇 《食用菌》2009,31(4):55-56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蛹虫草诱变菌株Z9人工栽培的最佳条件,并探索植物生长激素对诱变菌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诱变菌株栽培的最佳的原料一大米蛹粉比(g/g)为100:15,原料含水量以65%为佳,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最适pH为7.5,在500lx的散射光照时产量最高为5.13g;喷洒赤霉素能有效促进蛹虫草诱变菌株Z9的生长,培养26d子实体产量比未喷洒赤霉素提高7.7%。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天山2号菌株为试材,研究了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的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两种酶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整个生长阶段酸性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中性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白光、紫光、蓝光、绿光、橙光、红光共6种光质,每种光质分别设250、500、750、1000 lx 4种光照强度,在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生殖生长阶段给予差异化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蛹虫草的农艺性状及虫草素、腺苷含量。结果表明:绿光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干重较大,且在750 lx光照强度下子实体干重达到最大值,为每瓶(5.21±0.23) g,较其他5种光质具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光照强度间并无显著差异。在高光照强度1000 lx蓝光下,蛹虫草的虫草素含量最高为(2.03±0.07) mg·g-1,与其他5种光质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低光照强度250、500 lx下,紫光、绿光、橙光、红光对虫草素含量积累的影响大于蓝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橙光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腺苷含量相对较高,为(2.52±0.03)~(2.72±0.15) mg·g-1;光照强度为250 lx时,橙光处理的蛹虫草子实体腺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种光质的处理;相同光质不同光照强度的处理间,腺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除紫光外)。总体而言,光质对于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以优质蛹虫草D1为试验菌种,分别对蛹虫草生长各主要阶段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制作、发菌及菌丝体生长、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通过比较各试验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色泽、生长趋势、产量、质量等主要性能特征,以实际栽培产量及商品性能为主要指标,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分别为0~50、0~10、300~500、200~300lx时,蛹虫草各生长阶段生长及发育性能良好,出草产量较高。说明对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光照强度管理是保证和提高蛹虫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氮源对北虫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北虫草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上,以其体内的有机氮化物作为菌丝生长的氮源。经人工驯化后的北虫草可在添加了营养因子的米饭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子座。在所添加的营养因子中,用于代替蛹体的有机氮的种类和数量对北虫草的生长影响最大。本试验通过在米饭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氮源,旨在筛选出既能满足北虫草生长对氮的特殊需求,又经济实用的氮源添加物,为北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菌种:北虫草菌种A6号,公司自培育。1.2基本培养基(CK):大米96%,蛋白胨2%,蔗糖2%,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微量。1.3供试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蛋白纤维平板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纤溶酶的碳氮条件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源和氮源,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产纤溶酶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纤溶酶活性达118.69U/mL,其次是不加碳源的空白对照,活性为109.12U/mL;蚕蛹粉是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氮源,活性可达118.69U/mL,其次是酵母浸膏,活性为29.10U/mL;纤溶酶产量与菌丝体生物量之间无必然相关性;产纤溶酶的最佳培养基为乳糖10g/L、蚕蛹粉10g/L、酵母浸膏5g/L,获得的纤溶酶活性高达142.26U/mL。  相似文献   

18.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蛹虫草菌株为试材,分别以12、16、20、24、28℃5种不同温度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温度处理后蛹虫草蛋白质、多糖、虫草素、虫草酸含量等的变化,探索不同温度处理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的培养温度分别为约20、24、24、16℃时,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栽培实际以约16~20、20~24、20~24、16~20℃为宜。说明实行变温管理是提高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人工栽培蛹虫草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我们开展了不同环境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制作液体菌种时以刚长满试管的母种最佳,液体培养基最适p H值为7.0,蛹虫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子实体原基分化和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23℃,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湿度为70%~75%,蛹虫草转色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光照强度为700~1100Lx,每d所需补光12h,蛹虫草栽培最适宜通风量为早晚各1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