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2015,(5)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从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气生性、菌落颜色、菌丝密度和菌落整齐度都优于其他培养基,松枝汁培养基不适宜作为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山的优质乳菇成员中,除今年第2、3期介绍的两种外,还有松乳菇、红汁乳菇及多汁乳菇等。现将多汁乳菇简要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多汁乳菇Lactrius volemus(Fr.)Fr.菌盖宽3.0~12.0cm,始扁半球形,中间脐状,缘内卷,伸展后浅漏斗状;面浅赤褐色,初具微茸毛、后光滑。菌肉白或略带乳黄色,伤后过久则氧化为褐色;乳汁多而白,不变色。味柔和。菌褶白至浅乳黄色,伤变褐色,直生至延生,密、分叉。菌柄3.5~8.0cm × 2.5cm,色同盖或略淡,具微绒至光滑,内实或中空。孢子无色,近球形,有网纹和脊,孢子印白色。囊状体多,近梭形,  相似文献   

3.
多汁乳菇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Lactarius volemu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对多汁乳菇菌丝生长最为有利;供试氮源中,生长最好的是蛋白胨和牛肉膏;适宜pH为6,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25℃时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和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86 湿乳菇(稀褶乳菇)LactariushygrogphoroidesBerketCurt.44,468,470,5513,5820,7103,14268,17563,21448,29851,29943,产于辽宁(清源、新民)、云南(会泽、景东、禄劝、禄丰、漾濞),生于松林和混交林中地上,子实体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抗癌活性。1187 多汁乳菇(谷熟菌、红奶浆菌)L.volemusFr.1005,4341,6304,6313,产于吉林(安图、永吉、珲春)、云南(牟定),生于松林和混交林中地上,子实体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均有抗癌活性。1188 浓香乳菇(香乳菇、奶浆菌)L.ca…  相似文献   

5.
以多汁乳菇为试材,研究了液料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对提取产物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研究。结果表明: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是微波功率,其次是液料比,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L·g~(-1),微波功率480W,提取时间4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6.41%。多糖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证明多汁乳菇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松乳菇为野生菌,其肉质鲜美、鲜食可口,营养丰富,食药两用,市场潜力大.简述了野生松乳菇的资源分布、营养价值、基因组序列研究以及人工栽培情况,以期进一步为松乳菇的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和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发生期、生态环境、松乳菇的发生与共生林木的关系、以及松乳菇发生地的区域性,并提出了松乳菇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虎乳菇又名虎奶菇,是传统中药材,其踪迹难寻、数量极少、具有药效的珍贵天然真菌,主要分布在未受破坏的热带雨林地区。《本草纲目》记载,虎乳菇具有治疗胃病、哮喘及高血压的功能。最新研究表明,虎乳菇所含的虎奶多糖能增加免疫功能,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经过努力,近年来虎乳菇已经实现人工栽培。2016年10月31日,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标准处专家、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专家、我国中药学专家和马  相似文献   

9.
刘慧铭 《蔬菜》2007,(4):16-17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菌,是近年开发引进的食药用价值均很高的菌类,其菇盖肥厚、柄脆嫩,味道鲜美,口感佳,经常食用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等保健功效,深受  相似文献   

10.
采集野生红汁乳菇及其近缘种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筛选后获得7个菌株,利用PAuP4.0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组织分离茵株L1、L3、L5、L7为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L2、L6为橙色乳菇(Lactarius akahatsu),IA可能为乳菇属一未知种(Lactariussp.),对4株红汁乳菇菌株用HKY85距离测量法分析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采自丽水市缙云与丽水城郊百果园的菌株序列完全一致,其遗传距离为0,而湖南的标本与上述标本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从这些结果推测,地理隔离可能会对红汁乳菇遗传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     
《蔬菜》2005,(10)
菌根性野生食用菌人工保育促繁增产试验获新突破在中国科学院扶贫资金的资助下,由昆明植物所刘培贵研究员主持具体负责实施的“菌根性野生食用菌乳菇(奶浆菌)人工保育促繁增产技术示范基地”科技扶贫项目,自2001年启动迄今,经过4年多的艰苦探索和潜心研究,通过采用菌根合成和特制菌种及菌剂等外生菌根技术以及人工保育促繁新技术,日前在思茅澜沧县谦迈乡0.24hm2的种植基地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效果。据参加现场考察和评估的领导和专家调查,目前种植基地内植被郁郁葱葱、树木生长茂盛,出菇情况良好,基地种植槽内及其周边多汁乳菇(…  相似文献   

12.
张国明 《蔬菜》2011,(2):12-13
茶树菇又叫茶薪菇、杨树菇、柳松菇,属木腐菌,食用价值高,且含有抗癌活性的多糖和10多种微量元素,药用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湖南松菌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子实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湖南省松林中分布最多的4种松菌进行分类鉴定.样品CSUFTHH1、CSUFTHH2、CSUFTZJ和CSUFTHY分别鉴定为乳菇属未知种(Lactarius sp.)、松乳菇(L.deliciosus)、橙红乳菇(L.akahatsu)以及红汁乳菇(L.hatsudake).  相似文献   

14.
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溶剂、方法、条件从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中提取蛋白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游离蛋白、DEAE - 纤维素柱、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 纯化的蛋白多糖进行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松乳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53%和68.83%; 红汁乳菇中分别为15.53%和66.52% , 两蛋白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能力。经鉴定松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 红汁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15.
三、盐腌适宜盐腌的菇类有松乳菇、香乳菇、毛头乳菇、绒乳菇、红菇和臭黄菇等。过熟菇、蛆菇、不新鲜菇不宜盐腌,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不能混腌,干法腌菇获得优质的产品。采用三种方法加工盐菇:干腌法(松乳菇),冷腌法(香乳菇、短柄红菇、毛头乳菇、绒乳菇、波缘乳菇、臭黄菇),热腌法(所有菇类皆宜)。 (一)干腌法。干法腌松乳菇时,预先需分级、精选、去杂、细洗、淋干。在桶底先撒一薄层盐,菌盖向下放置,菇层厚不超  相似文献   

16.
正松乳菇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及提高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成活率,而深受人们亲睐。松乳菇属于菌根菌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松乳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国内浙江丽水市林科院、陈元昌等单位和个人对松乳菇及红汁乳菇进行过栽培尝试,均表现菌丝期过长或产量低。江西吉安地区市场上的松乳菇大部分为野生,市场售价不断上升,2011年10元/kg左右,2015年,达到22~32元/kg。笔者在吉安当地进行了野生松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pH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4~26℃;当pH6~7时,菌丝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21,(5)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对鉴定出的每个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进行查证,其中可食用21种,可药用21种,有毒20种。  相似文献   

19.
以真空冷冻干燥的橙黄色、紫褐色松乳菇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紫褐色松乳菇含水量、矿物质和氨基酸均显著高于橙黄色松乳菇(P<0.05)。紫褐色松乳菇富含P(6.44g/kg)、Mg(1.18g/kg)、Zn(0.19g/kg)、必需氨基酸(48.98g/kg)及总氨基酸(149.22g/kg),营养价值略优于橙黄色松乳菇。  相似文献   

20.
提取江苏、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地区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橙色乳菇(L.akahatsu)和鲑色乳菇(L.salmonicolor)共25个子实体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序列,对GenBank下载和本次及以前测序的松乳菇ITS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碱基替换类型进行分析,从GenBank下载乳菇属其它8个种,构建乳菇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松乳菇ITS序列共有20 bp长度的变化,碱基C、T含量大于G、A含量。变异位点ITS共有99个(ITS1 58个、5.8S 4个、ITS2 37个),其中主要是T与C的转换,转换与颠换位点数分别为8和5。ITS1、5.8S、ITS2中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分别为2.34、1.95、1.12。基于ITS序列计算不同地区松乳菇间的遗传距离,江西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与西班牙序列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2,云南和法国序列间遗传距离为0,是同源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松乳菇和红汁乳菇、橙色乳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