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花蓟马主要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8种植物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以棉子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代表)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比例。总体上,测定的18个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比例最大为1627.00,最小为2.71,成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大多高于幼叶。辣椒中西花蓟马主要取食的花器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叶片。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艺文摘》2008,(5):123-123
测定了8种植物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以棉子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代表)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比例。总体上,测定的18个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比例最大为1627.00,最小为2.71,成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大多高于幼叶。  相似文献   

3.
苹果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32个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其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进行测定,并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溶性糖含量(SS),利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苹果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水平及其分布和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苹果中的可溶性糖以果糖为主,其次是蔗糖和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最低,约4/5的品种蔗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含量离散度山梨醇葡萄糖蔗糖果糖;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TSS和SS均服从正态分布,去掉个别拖尾品种后葡萄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也呈正态分布;果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TSS与SS之间均存在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450和0.8797;TSS、SS均存在关于其他指标的多元线性模型,且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旨在为火龙果果实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7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中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果实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二者均从花后5 d开始迅速积累淀粉,分别于花后20 d和15 d达到峰值,之后淀粉含量迅速降低,成熟期淀粉含量较少。金都一号火龙果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30 d分别出现2个高峰值,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蔗糖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二者蔗糖含量均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2个品种从花后5~15 d期间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波动较小,花后20 d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金都一号火龙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金都一号火龙果果实淀粉与蔗糖含量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越南白肉火龙果的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火龙果果实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存在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为探讨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与淀粉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湛江市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中,以稳定开花结果的12个油梨品种为试材,于果实生理成熟期采集果实样品,对果肉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和水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梨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7.35~40.75 mg/g之间,迪普伊(Dupuis)和威尔逊无核(Wilson seedless)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肉可溶性糖组成中葡萄糖所占比例在87.00%以上,有少量的果糖和微量的蔗糖。淀粉含量在30.46~63.32mg/g之间,西蒙兹(Simmonds)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35~15.37mg/g之间,仍以西蒙兹的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在1.33%~7.33%之间,以门罗(Monroe)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水含量相对稳定,分布在82.67%~90.83%之间。说明,油梨果肉可溶性糖的积累是以葡萄糖为主;与淀粉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相比,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更宜作为油梨品种选择和新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艳丰1号’桃果核硬化期和果实最后迅速生长期去果对源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日变化的影响。去果处理和留果对照源叶中总可溶性糖、山梨醇、蔗糖和淀粉含量均持续升高,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持续降低。在全天大多数时间里去果处理源叶中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及它们的关键合成酶6 - 磷酸醛糖还原酶(A6PR)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 活性均显著高于留果对照。就库源关系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调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积累的角度解析‘中蕉9号’及‘巴西蕉’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方法】比较分析‘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实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中蕉9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直链淀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硬度和蔗糖含量较高‘。中蕉9号’果实中6个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5个可溶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巴西蕉’。此外,α-淀粉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在‘中蕉9号’果实中的活性更高。【结论】糖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香蕉品种中的差异表达,使得‘中蕉9号’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中蔗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糖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荔枝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华农早”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杂交F1代68株单株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该群体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并进行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荔枝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含量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含量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单糖0.48~3.05,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有的单株总糖含量超过170 mg/g,且甜度值超过170,具有高糖特性,为龙眼优质品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青农绿栗1号(简称绿栗)和桔栗3号(简称桔栗)两个印度南瓜为材料,研究了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印度南瓜品种呼吸速率和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供试印度南瓜果实的呼吸速率变化较小|而常温下贮藏的呼吸速率呈上升趋势,并于贮藏后25 d达到高峰。印度南瓜果实中的多糖、淀粉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增加的趋势,且以常温贮藏条件下增加较快。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类胡萝卜素外,绿栗果实中多糖、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桔栗。低温贮藏条件下印度南瓜果实多糖、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贮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为试验材料,定期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还原糖、总糖和总酸的含量,运用Exce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艳’果实单果质量的变化与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相近,呈现3-4次增长高峰,而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单果质量变化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金艳’与2亲本果实的硬度和酸含量总体趋势是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只是‘金艳’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硬度整个发育中有3个明显的峰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只有2个峰值;‘金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变化曲线与两亲本相同,前期趋于稳定,至成熟前的2个月开始进入迅速增加阶段;‘金艳’和2亲本一样,均于谢花后约55 d果实开始积累淀粉,‘金艳’于谢花后165 d达最大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均于谢花后155 d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下降,回落到谢花后55 d的水平;比较同一品种果实的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变化,显示了2者的消长关系,在淀粉前期积累阶段,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变化小,而到淀粉后期降解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含量迅速上升。【结论】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果实生长发育变化更偏向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而果实质量远超过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酸含量远低于毛花猕猴桃‘6113’和中华猕猴桃‘金桃’,具有典型的超亲效应。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个杏品种的糖和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快速准确的测定杏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个杏品种果肉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结果表明杏果肉中的可溶性糖为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糖醇,其中前3种为主要糖,并且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糖的含量;杏果肉中的有机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前两种酸为主要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成功地测定出杏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其含量,并且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以"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的3个杂交后代(1-1,2-1,2-2)为材料,通过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Vc)和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测定,为选育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提供依据。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酒石酸的含量变化范围为5707.95~7576.78μg/g,苹果酸的含量变化范围为1766.53~4156.25μg/g,1-1中酒石酸含量显著低于亲本;1-1的柠檬酸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亲本;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9.73~75.08mg/g,果糖为64.03~69.20 mg/g,1-1总糖含量显著高于亲本,3个杂交后代中的葡萄糖/果糖(α)比率在1.08~1.09之间,1-1、2-2的酒石酸/苹果酸(β)值介于亲本之间;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1-1、2-1和2-2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均显著高于亲本,2-2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亲本。因此,1-1和2-2为品质优良的葡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3.
以晚熟的艳丰一号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早期,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还原糖,中后期,还原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非还原糖大量积累;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显著地高于叶片,而叶片中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则显著地高于果实;叶片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果实中山梨醇含量较稳定,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差异较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蔗糖在果实中持续积累,尤其是在成熟前急剧增加,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后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叶片中山梨醇含量在生长前期下降,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果糖含量与NI、SS和SDH活性及葡萄糖含量与SS和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且果糖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片中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PS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因此认为各主要糖的合成与转化在叶片和果实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小白菜主要营养品质及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乡6个小白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并对单株产量、叶片数、叶宽,叶长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柄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片,品种间差异性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叶柄;不同品种小白菜的单株产量、叶片数、叶宽、叶长等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瓜叶片和韧皮部汁液中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的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叶片和韧皮部汁液为对象, 研究1个昼夜周期中各种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夜间至上午10: 00, 葡萄糖和果糖是叶片中主要的可溶性糖, 而下午13: 00至16: 00,水苏糖成为成熟叶片中含量最高的可溶性糖, 这种变化主要由叶片中水苏糖含量剧烈的昼夜变化引起; 当黄瓜同化物从源叶向外运输时, 韧皮部汁液中的可溶性糖以水苏糖为主, 运输完毕后则以蔗糖为主; 黄瓜成熟叶片在夜间以淀粉、葡萄糖、果糖、水苏糖、蔗糖等各种形式贮藏尚未运出的同化物, 而此时韧皮部汁液中葡萄糖、果糖、水苏糖的含量极低, 可能有特定的源库调节机制阻止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在夜间进一步向韧皮部中装载。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探究综合评价黄瓜品质的方法,以10个不同外形、营养、风味的黄瓜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 风味和营养品质,并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对风味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除柠檬酸之外,品种间各品质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单宁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维纳 斯,最低的分别是德瑞特975、金童和传奇778;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苹果酸、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均为绿 宝,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的是德瑞特975,其余4个指标最低的均为甘脆1号;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玉女,最低的是金 童;总酸含量最高的是金童,最低的是德瑞特975;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优美,最低的是甘脆1号。相关性分析 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糖、葡萄糖、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果糖、葡萄 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果糖、葡萄糖、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 正相关,与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 含量与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黄瓜风味品质指标主成 分分析综合排名前3的是维纳斯、绿宝和托尼102。结合黄瓜品质评价差异性分析结果,认为主成分分析综合排 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黄瓜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甜樱桃成熟过程中糖积累和品质形成的规律。【方法】以‘雷尼’和‘先锋’甜樱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以及硬度、果柄拉力、可滴定酸、总酚、抗坏血酸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甜樱桃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主。随着甜樱桃果实的成熟,其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固比例不断升高。‘雷尼’和‘先锋’樱桃的3种可溶性糖分别在成熟期3和成熟期5迅速积累,然后缓慢增加。果实的硬度和果柄拉力均随果实的成熟不断降低,总酚含量均在成熟期3时急速降低,之后趋于平稳。2个樱桃品种的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和固酸比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雷尼’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在成熟期2之后趋于平稳。完熟期时‘雷尼’樱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和‘先锋’樱桃的抗坏血酸含量有所降低。2个樱桃品种的硬度、果柄拉力、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山梨醇6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甜樱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成熟期3和成熟期5分别是‘雷尼’和‘先锋’樱桃糖积累的关键期,果实硬度、果柄拉力和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品质指标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9个主栽枣品种的干果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枣品种果实中主要糖分及其含量,旨在为枣品种品质评价、品种选择及开发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枣干果中的主要糖组分由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及鼠李糖、木糖及半乳糖的混合物(简称"鼠木半")组成,多数糖组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品种间均表现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鼠木半",阿拉伯糖在所有品种中均未检出;蔗糖是构成枣干果总糖的主要组分,果糖是构成枣果实总糖的次要组分,葡萄糖再次,"鼠木半"和山梨醇所占比例不大;不同品种间糖组分含量差异显著,"灰枣"和"蛤蟆枣"的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属于高糖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桃品种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进行检测,解析各桃品种糖、酸、甜味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风味特点。结果表明:5个桃品种果实中均含有蔗糖(甜味)、葡萄糖(甜味)、果糖(甜味)、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草酸和莽草酸,同一品种中不同物质占比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蔗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糖,属于蔗糖积累型;甜味强弱依次为蔗糖甜味>果糖甜味>葡萄糖甜味,蔗糖甜味极显著强于其他2种甜味,属于蔗糖甜味型;不同品种各有机酸组分含量有很大差异,大久保和京玉属于苹果酸优势型,早凤王和中油8号属于柠檬酸、苹果酸、奎尼酸优势型,红珊瑚属于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优势型;糖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珊瑚>大久保>中油8号>京玉>早凤王,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珊瑚>中油8号>大久保>京玉>早凤王,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中油8号蔗糖、果糖、可溶性糖、柠檬酸、奎尼酸和有机酸含量最高,甜味最强;京玉葡萄糖、苹果酸含量最高;早凤王草酸和莽草酸含量最高;红珊瑚糖(甜)酸比值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与甜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