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是我国蔬菜第一大产业,市场需求品种多样化,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引进并筛选适合区域生产的优异资源意义重大。对从泰国等17个国家引进的97份辣椒种质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97份辣椒种质变异丰富,性状变异均值达到41.63%,单果质量变异最大,达到125.27%,叶色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16.11%;(2)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变异均值57.38%、质量性状变异均值为33.76%;(3)与果实相关的数量性状变异丰富;(4)在分类轴0.47处,将灌木状辣椒、一年生辣椒和中国辣椒分为两个类群;(5)在分类轴欧氏距离0.21处,将材料主要划分为六个类群:其中红椒或青红两用辣椒18份、加工型干椒12份、厚皮红椒或芜湖椒亲本27份、中晚熟短指或锥形朝天椒7份、小果朝天椒9份、鲜食辣椒16份。  相似文献   

2.
辣椒品种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为试材,对57份辣椒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对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旨在为辣椒资源分类以及亲本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57份辣椒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群,单果质量成为影响聚类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就可以表达原6个数量性状所表达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3.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cm)和菌柄直径(1.94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五十五份小白菜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5份小白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育种中杂交组合的选配及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110对引物中筛选出44对稳定的多态性引物,得到10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2.4,每条染色体上平均多态性位点为10.5个,遗传距离在0.016 9~0.754 4,平均为0.373 0,参试材料间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55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大类31份材料,第Ⅱ大类8份材料,第Ⅲ大类5份材料,第Ⅳ大类11份材料。在这些材料中,大多数来源相同的聚为一类,少部分个体分布在不同类群中,可能是由于这些材料在人为与自然选择以及栽培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5.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32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下胚轴颜色、株高、叶片类型、始花期、单花序花数、果形、成熟果色和裂果性等22项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观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种质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果形、茎叶茸毛、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和果实横切面形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了40%,也有一些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如花序类型、叶片类型和叶片形状等,下胚轴颜色无变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份番茄种质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包括24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或中果;类群Ⅱ包括2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成熟果色为橙黄;类群Ⅲ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果形为长梨形;类群Ⅳ包括3份材料,其花序为双歧花序,商品果为小果;类群Ⅴ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果形及果实横切面形状均为不规则形状;类群Ⅵ包括1份材料,其植株较高,叶片类型为普通叶型,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商品果为小果。由此可见,32份番茄种质资源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为番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生长种植、外观优良且高产的大蒜资源,本试验以195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系统调查了大蒜11个农艺数量性状在湖南长沙的表型,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5份大蒜种质资源在南方地区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15.94%~45.87%,其中单头鳞茎质量在大蒜资源中变异程度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之间几乎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鳞茎性状具有相关性的植株农艺性状为株高、叶长、单株叶片数、地上假茎高和地上假茎粗,且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5.96%,包含的要素信息量可以基本反映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聚类分析,195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性状指标均较为优异,初步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生长的优质资源13份,为南方地区大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中,从湖北省17个县市搜集到120份辣椒材料。对地方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地方辣椒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4.65,变异范围为2.47~4.80,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的是心室、叶色和辣味,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8,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的是株型、株高、株幅、青熟果色、果面光泽、果面特征、果梗长度和老熟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的是茎茸毛,果脐附属物和单果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小的是叶片茸毛。地方辣椒资源植株性状在株高、株幅、首花节位等上存在丰富变异,对120份辣椒资源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聚类分析,120份辣椒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15~0.56之间,在0.50处将湖北省地方辣椒资源分为7个组群,有116份辣椒归为第一类群。本研究可为湖北省辣椒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辣椒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2份辣椒材料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2份辣椒种质间的距离系数分布在1.25~33.37之间,在14的距离系数处,可将92份辣椒材料分为七大类群,将一些来源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材料聚在一起,其辣椒多样性分布和种质来源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赫卫  张慧 《中国瓜菜》2022,(1):16-23
通过筛选种质资源,为观赏用辣椒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20份辣椒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SRAP标记分析。结果表明,3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0~1.97,青熟果色和果形的多样性指数很高。9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和单株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变异丰富;株幅的变异系数最小,人工选择面窄。果顶形状、商品果纵径、果梗长度与果形显著相关,花冠色、主茎色、叶色与青熟果色4个性状彼此显著正相关。26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2个多态性条带,每个组合的多态性条带数为1~8条不等,平均3.2个。在相似系数0.64处将20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亲缘关系较远,表现型多样性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筛选和培育果形奇特、色彩丰富的观赏用辣椒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特异种质,为仁用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5份杏种质资源为材料,连续2 a(年)调查了果核与种仁17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61%~36.88%,杏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果核破裂力的变异系数最大,核木质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出仁率性状与仁侧径、单仁质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核厚度、破裂力和硬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划分为4个综合因子,两年的累计贡献率均达到81%以上,第1主成分包括果核或种仁的纵径、横径以及质量等性状,代表了核/仁大小性状;第2主成分代表了果核形状;第3和4主成分分别代表了果核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基于树形聚类图,当遗传距离为15时,将本研究的杏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分别由绿萼山杏和露仁普通杏组成;大多数大扁杏种质聚类在Ⅲ类群;第Ⅳ类群由薄核且出仁率高的普通杏组成;当遗传距离为10时,第Ⅴ类群被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群,这些亚群中均由山杏种质和普通杏种质混合组成。【结论】杏果核与种仁的数量性状存在着丰富...  相似文献   

12.
辣椒资源材料抗疫病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屹  田晓丽 《北方园艺》2012,(14):138-141
采用灌根法对63份辣椒材料及4个品种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并对部分辣椒材料进行了主要农艺学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67份辣椒材料中没有高抗病材料,11份材料对青海省辣椒疫霉菌株YYWS01表现抗病,占辣椒资源的16.42%,中抗材料35份,占辣椒资源的52.24%,感病材料21份,占辣椒资源的31.34%;通过农艺学性状观察发现,部分材料的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为种质的创新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3.
常瑞青 《中国蔬菜》2020,1(3):21-27
选取市场上广泛使用和拟进入市场的75份番茄材料,利用栽培种间多态性丰富的48对InDel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选取其中24对标记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48对InDel标记中,45对呈现较好的多态性;75份番茄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16~0.91,平均遗传距离为0.52;聚类分析将75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Ⅰ、Ⅳ和Ⅴ类群以国内品种为主,第Ⅱ和Ⅲ类群主要集中了国外公司的一些品种;选取24对覆盖全基因组的InDel标记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基本可以将75份番茄材料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4.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1个RAPD随机引物对37份辣椒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条,多态性检测率占70.6%,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在3~7条不等。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37份辣椒种质供分为5个类群,每类群的种质亲缘关系较近,但遗传关系与地域距离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5,(6):5-9
对88份来源不同的西瓜种质资源,采用37个表型性状和22对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果实形状、品质和叶片等性状上,第1、第2、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6%、11.8%和9.0%,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为34.4%,依据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5.0时,可将材料分成2类,在欧氏距离13.5时,可将材料分为3类;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的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1,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88份西瓜种质可以被分为4个组。第1、第2、第3主坐标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2.8%、10.8%和9.1%,前3个主坐标累计为42.7%。  相似文献   

16.
对49份寒地苹果资源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并利用GenAlEx 6.501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1.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通过DNA扩增共检测出278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13.8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649,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065,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69和0.79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楸子群体与中国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261,楸子群体与西洋苹果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411,属于中度分化。基于UPGMA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80处49份材料可以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包括18份资源,全部是中国苹果群体;第Ⅱ类包括31份资源,其中楸子群体10份,中国苹果群体16份,西洋苹果群体5份。在遗传距离0.81处,第Ⅰ类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两个亚类,分别包含5份和13份资源。群体结构分组与聚类分析有相似的结果,发现遗传距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并不完全相关,各群体间存在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17.
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分析把供试的24个荸荠品种分为2个类群。第一类群只有野生荸荠1个品种,第二类群为23份地方栽培的荸荠品种,第二类群中又可分为5个亚类。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野生荸荠与23份地方栽培种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而23份地方栽培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这与从形态上难以鉴定品种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保存的10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4项果实品质进行了检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素含量范围在1.70~6.10mg/g,色价范围在2.05~28.81,总糖含量范围在13.03~50.69mg/g,干物质含量范围在6.79~25.02g/100g;对辣椒素含量和色价这2项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根据遗传距离将109份辣椒种质资源归类为4大群组,其中,第Ⅰ类群为品质极高型辣椒材料共6份;同时,利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10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素、色价、总糖和干物质含量这4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值按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最终综合评估得到品质排名前10位的辣椒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百合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左志锐  穆鼎  高俊平  刘春 《园艺学报》2005,32(3):468-472
 对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22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24条带,其中163条为多态性带, 多态率为72.77%。UPGMA分类结果将60份百合材料分为两大类群, 第1类群为铁炮与亚洲百合杂交系(L /A) 、野生种、亚洲系百合(A) 、喇叭百合杂交系(T) 及东方与喇叭百合杂交系(O /T) 的聚合, 这一类群在阈值0.668处又被分为两个亚类群; 第2类群为1 份野生种(L. speciosum ) 及铁炮系百合(L) 和东方系百合(O) 的聚合, 其中东方系百合在阈值0.746处又被分为两个亚类群。根据此分类结果, 进行了类群间亲缘关系及品种起源形成分析, 60份百合材料被划分为14个群组。经统计分析, 各群组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Shannon-Wiener’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39个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株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研究毛头鬼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9个毛头鬼伞菌株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1.67,菌盖颜色和菌柄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小,菌盖宽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5.44%~26.23%,所有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都大于10%,变异程度较高。菌丝长势、菌盖顶部凸起、菌盖鳞片数量、菌盖颜色、菌盖顶端颜色等14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55处将供试菌株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菌株特征为菌盖鳞片数量少;第Ⅱ类群菌株特征为菌柄膨大位置为近基部;第Ⅲ类群菌株特征为菌柄形状为近棒状;第Ⅳ类群菌株特征为子实体长度长,采收期晚;第Ⅴ类群菌株特征为菌盖颜色为浅黄色。R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81处将农艺性状划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2个性状,菌柄形状与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的相对位置相关性明显,其他性状之间相对独立;第Ⅱ类群包含5个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