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马山县周鹿镇南邦村潘屯养鱼专业户。1984年,我从广西水产研究所引进埃及塘角鱼鱼种进行试养,取得了成功。1985年,在1984年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面积由原来的一分塘扩大到1.8亩,主要饲养埃、及塘角鱼,兼养鲢、鳙、草鱼、尼罗罗非鱼,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我于五月中旬放养了埃及塘角鱼鱼种9650尾,至儿月份捕捞,  相似文献   

2.
乔德亮 《水利渔业》2007,27(6):43-44
在草鱼和鲢亲鱼池套养白斑狗鱼,分别设置3个套养密度组(150、225、300尾/hm2),依常规饲养管理方式进行亲鱼培育。从白斑狗鱼的成活率、出池规格、单产、净利润等方面综合分析,放养全长7~8 cm的白斑狗鱼鱼种、密度225尾/hm2左右较合适,草鱼亲鱼池套养白斑狗鱼效果优于鲢亲鱼池。为充分利用白斑狗鱼冬季不停食习性,可结合冬季大捕捞在亲鱼池内补充一些饵料野杂鱼。  相似文献   

3.
离休回村的原三门县水产局长徐世常同志与王友表等六人全股承包本村渡头水库进行水产养殖.该水库可养面积28亩,年承包费1620元。为了充分利用水体,他们采取鱼鸭联养方式,1988年共放养白鲢7,600尾,鲤鱼600尾,花鲢5,000尾,珍珠蚌4,700只,水面养鸭4,000只.  相似文献   

4.
<正>2.苗种放养(1)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的F3代草鱼选育品系。为了防控草鱼出血病的发生,保障苗种顺利养成,在示范养殖过程中对鱼种注射了草鱼出血病疫苗。(2)草鱼种放养密度及套养品种。如表1所示,草鱼种每亩放养2 500尾,为了合理利用水层,降低饵料系数,每亩再搭配2 000尾鲫、100尾鲢、50尾鳙。  相似文献   

5.
熊炎成 《科学养鱼》2001,(11):22-22
三茬养鱼模式,是孝感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在调整养殖结构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高效低耗养鱼新技术。具有投资省、资金周转快、效益高、风险小、适应市场能力强等优点。1.利用冬闲池养鲢、鳙鱼,提高水面利用率实践证明,鲢、鳙鱼在越冬期冰下0.2~0.5℃时仍可摄食和生长;水温14℃以上时摄食和生长速度骤增。利用鲢、鳙鱼对低水温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特性,冬春季节主养鲢、鳙鱼可获得较好效益。12月份干池后用生石灰消毒,灌水至1.5米,施足基肥。每亩放养尾重150~200克的鲢400尾、鳙50尾、尾重100克的鳊鱼50~…  相似文献   

6.
孙建中 《淡水渔业》1984,(6):11-11,22
<正> 1983年11月5日在句容县郭庄公社郭庄大队一小队抽样检查病鱼时,发现鲢、鳙、草鱼、(歹又鱼)条鱼和麦穗鱼等发生不同程度的由复殖吸虫后囊蚴寄生而引起的黑点病。发病池面积15亩,平均水深2.5米。6月18日放养鲢夏花22万尾,鳙、草鱼各0.5万尾(含少量青鱼)。平均每亩放养1.46万尾。未施肥料,仅投喂黄豆300斤,元麦粉400斤,菜饼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水产养殖部开展对饲养5月令的斑节对虾,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进行性腺诱导产卵试验,取得进展。试验方法是:首先将天然对虾苗47尾,放养在咸淡水土池中饲养,共饲养五个月。对雌虾进行生物学测定,每尾平均头胸甲长为55.3毫米、体长189.6毫米、体重为104.4克。切除眼柄,其方法是在水下进行,夹住眼柄,  相似文献   

8.
<正>一、鱼种放养采取以团头鲂为主,混养鲫、鲢、鳙等鱼类的放养模式。各种鱼种都应从有生产资质的良种场引进,并经过无公害培育而成。作为主养鱼的团头鲂,放养规格一般为80~100克/尾,放养密度1200~1500尾/亩;搭配鱼宜选择抢食能力较弱的鲫、鲢、鳙等,在鲂鱼放养的  相似文献   

9.
培育鱼种     
广东高要肇庆郊区公社,连年来不断创造高度的鱼种成活率,其中培育鳙、鲢苗的经验尤为称著。这个公社1957年培育鳙苗成活率达90%(由鱼花培育至四、五寸规格),鲢苗成活率达91%,曾获得专区水产特等模范奖。去年又创造鳙苗成活率96.7%,鲢苗98%的高度育成率,以此又获得“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在这鼓舞下,这个公社今年大力扩充育苗塘,目前已放养各类鱼花7,200万尾,相当于去年培育量的八倍多,今后还准备继续大量放养鱼花,多培  相似文献   

10.
刘玉才 《黑龙江水产》2004,(3):26-26,20
春季鱼种放养关系到全年的鱼产量。在鱼种捕捞运输、放养的过程中 ,要保证鱼种不受伤 ,提高成活率。抓好春季池塘的饲养、管理、放养的各个环节 ,对于提高鱼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操作上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 :1 合理放养合理放养鱼种关系到亩产量及商品鱼个体的大小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 ,水草丰富的池塘 ,宜主养草鱼、鳊鱼 ;肥源丰富的地方 ,宜主养鲢、鳙、鲫、鲤鱼。放养数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一般精养池塘亩产 5 0 0kg,宜放养体重 1 0 0~ 1 5 0g的鱼种 5 0 0~ 80 0尾 ;粗养池塘亩产 2 5 0kg ,宜放养体重 1 0 0~ 1 5 0…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到我国,并于1987年繁殖成功。本文报告了1984年、1987—1990年在池塘中网箱、水泥池、鳗池、池塘和咸淡水池塘中饲养鱼苗、鱼种试验情况。饲养方式为单养和与鲢混养2种。饲养鱼种单位产量和饲养时间均超过80年代美国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天然河道鱼产量,进行了围拦河沟养鱼的试验。围拦面积29.84亩,共放养鲢、鳙、草鱼、鲂、鲤、白鲫大规格鱼种及夏花33,262尾,以池塘精养方式饲养。经半年时间,获亩净产255.44公斤,亩净利润330.64元。  相似文献   

13.
池塘主养白须公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7 hm2土池进行了主养红白须公秋片鱼种试验,放养红白须公夏花33855尾,白鲢夏花6000尾,花鲢夏花2000尾。经97 d饲养,出塘红白须公秋片17360尾,1675.24 kg,平均体重96.5 g,成活率51.2%,花、白鲢秋片580 kg,平均产鱼8457.15 kg/hm2,其中红白须公占77.3%,产值达108 750元/hm2。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翘嘴鲐、鲢和鳙放养密度相同(分别为1200、100和50尾亩)与不同放养密度的江黄颡鱼(分别为210、325和375尾/亩)的混养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以翘嘴鲌白为主体鱼,配养鲢、鳙,套养江黄颡鱼的适宜养殖模式为每亩放养翘嘴鲴1 200尾,江黄颡鱼325尾,鲢100尾,鳙50尾.  相似文献   

15.
鲢鳙鱼混养既能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域生态平衡,保证水产养殖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象州县水产养殖条件为背景,对不同条件下鲢鳙鱼养殖技术从水质管理、鱼种放养、捕捞方式、管理及防逃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与对比,以期为当地水产养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首都市场对草、鲤、鲂、鲫优质鱼日益增长的需要,摸索大面积饲养优质鱼的技术措施和高产经验,一九八二年通县水产养殖场和通县犁园公社渔场承担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的大面积饲养优质鱼的生产性试验任务,取得了可喜成果:二百一十四点一亩试验水面放养草、鲤、鲂,鲢、鳙、  相似文献   

17.
露斯塔野鲮与家鱼混养,增净重倍数是8.65,比鳙、鲢、草鱼和土鲮都高。放养规格为0.025公斤/尾,当年平均可达到0.5公斤/尾左右。在静水塘,以鳙、鲢为主混养野鲮,每亩不宜超过150尾。以土鲮为主混养野鲮,野鲮的数量不应大于土鲮和野鲮放养总数量的50%。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动态     
对石斑鱼进行研究,确定商品鱼养殖的最佳放养水平。试验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5、30、60、90和120尾/米~3。饲养8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放养密度60尾/米~3,与最低放养密度15和30尾/米~3进行比较,生长、饲料转换比、死亡率以及肥满度均达到理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放养规格为15—16免,放养密度15尾/养~3,饲养7—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在北方地区进行丁养殖的最佳放养模式,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以3种不同的放养模式进行了一龄鱼种的培育试验。3种模式丁夏花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200、1300、1500尾/亩,同时搭配鲢、鳙夏花,3种模式的搭养量均为鲢1200尾/亩,鳙500尾/亩。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前两种模式无论产量、出池规格和养殖效益都好于后一种模式,尤以放养密度1300尾/亩的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营上饶县鱼种场采取鱼种池套养商品鲤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每年除鱼种亩产稳定在200—230公斤外,还可收获商品鲫60—70公斤,亩增收入300—350元。该场的经验是: 一、适时放养,合理密养。鱼种池经清塘消毒后,一般在5月25日前后放养草、鲢、鳙夏花,亩放养量10000尾,其中草鱼6000—7000尾,鲢、鳙3000—4000尾,同时亩套养大规格鲤鱼夏花120—150尾养商品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