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里巴乡地处前郭灌区下游,大部分是低洼易涝的苏达盐渍土。旱作物产量低,由于受灌水条件所限,未及时开发水田,从1990年起开发井水种稻,现已开垦荒地和旱改水小井种稻400公顷,前几年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由于应用了“三推两早一达标”高产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由当初的5000kg/hm2增加到7500kg/hm2以上。纯收入增加到6120元hm2。为提高井水种稻的产量和效益,应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互通过生产实践筛选适合井水种稻的耐盐碱、耐低温、分染能力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通35、组培系列品种等应在盐碱洼地上大力推广应用。2…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江地区开水种稻面积大(占95%以上)的特点,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中采取了一些井水种稻增温措施,起到了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其做法如下:一是加强井水种稻增温晒水池的建设,改造原有晒水池.形成循环晒水(见下图).并用4m竹皮子、4m塑料布覆膜晒水增温。调查测得井口水温为4~5“C,经过200-3O0m循环晒水.出口水温为18.7C-19·3℃。二是本田内灌水渠建议采取成本低、增温效果好的措施,如柴塑料管(或其它)渡槽,然后上面覆膜,这样即能节省灌渠占地充分利用土地,减少革奸污染,提高单产,又能达到增温目的。井水种…  相似文献   

3.
白城市洮北区从1987年试验研究采用井水种植水稻35hm^2,到1996年历经10年开发创业,水田种植面积跨过2万hm^2大关。又经过8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井水种稻667m^2产量由1996年的430kg提高到2004年的550kg,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河县井水种稻水温低,影响水稻生产的实际问题,提出设置晒水池、延长水路、昼抽夜灌、清除灌渠杂草、浅水灌溉等几项增温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通河县井水种稻水温低,影响水稻生产的实际问题,提出设置晒水池、延长水路、昼抽夜灌、清除灌渠杂草、浅水灌溉等几项增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洪河农场位于东北三江平原偏东部,年有效积温2350℃左右,无霜期125天左右,属寒冷稻作栽培区。80年代农场主要种植大豆、小麦。90年代以来,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种稻,目前已发展水稻133万hm2,占全种植面积的73%,总产占9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寒冷低湿地井水种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1 抢农时,争积温寒冷稻作区水稻栽培历来把有效利用积温作为增产的关键措施。旱育稀植秧田,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5℃时,塑料棚内温度可达12~15℃,此时即为水稻播种的始期。洪河农场气温稳定通过5℃的时间约为4…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肇源县近年来多方聚财,投资2640万元开发低洼易涝盐碱地种水稻20万亩。他们进行了“盐碱地种稻高产模式”的探索,普遍采用了“活水洗碱,壮秧抗碱,压沙改戏,以肥消戏”的栽培模式,获得了全县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的好收成,比导改水种稻改戏前提高产量60%,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盐碱地上稻花香──肇源县开发20万亩盐碱地种稻夺高产@晨萱  相似文献   

8.
蓝月相 《杂交水稻》2006,21(2):53-54
单季稻田稻鱼立体共养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稻养鱼,稻鱼共生的新型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该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八五七农场现有水田1.68万hm2,其中井灌面积 1. 16万hm2,占水田面积的69%。近年来由于井灌面积不断扩大,春旱地下水位低,小井水源很难保障,水位低的地块无水。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扩种水田难度很大。另外,井水增温措施难以落实,井水温度低,种稻米质差,不易占领市场。农场经过多次考察、研究,确定试打深水井,群井汇流增温灌溉。1999年试验取得了成功,267hm2水稻实测平均产量达8 700kg/hm2。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群井汇流的基本情况1.1群井打制准备直径12mm的螺纹钢、井底布、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了"青虾-稻""甲鱼-稻"和"河蟹-稻"三种池塘种稻模式下稻米安全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在养殖青虾、甲鱼和河蟹条件下,每667 m2水稻产量分别为186 kg、300 kg和250 kg;稻米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种稻模式下每667 m2青虾、甲鱼和河蟹养殖的利润分别为6 409.1元、9 815.0元和4 377.0元,与传统单养模式相比,每667 m2分别增收2 534.2元、2 075.0元和120.0元;产投比和成本收益率分别提高31.7%、19.6%、16.6%和69.2%、192.0%、37.4%。试验证明,池塘种稻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养殖利润、产投比和成本收益率,而且能够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生产优质稻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了淡水养殖和粮食种植的有效统一,体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沼泽地的特点及开发种稻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辽宁省桓仁地区利用沼泽地开发种稻覆膜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是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通过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收入来增收。在泰州,主要示范应用技术模式为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和稻田养小龙虾,相比单纯种稻,这3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1.7%、215.2%和255.5%。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增加了农户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建议各地应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农民种稻成本效益调查发现,2005年农民种稻比较效益(345.5元/667m^2)要差于2004年(460元/667m^2).笔者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同时对诸暨市农民在种稻过程中想要得到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如何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鱼塘种稻对养殖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颡鱼精养塘为例,探索鱼塘种植高秆型水稻对精养池塘水体氮磷养分等水质指标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种稻黄颡鱼精养塘水体氮、磷养分含量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在水稻收获期,单养鱼塘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高达11.98mg/L和0.52mg/L,超过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标准;而种稻鱼塘水体中TN、TP含量则仅为0.49mg/L和0.08mg/L,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种稻鱼塘水体中TN、NH4+-N、NO3--N、TP和PO43--P含量比不种稻单养鱼塘分别降低95.95%、98.09%、98.07%、84.47%和64.57%。种稻鱼塘COD含量和pH值低于单养鱼塘。可见,种稻能有效降低水体养分含量,改善养殖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沼泽地的特点及开发种稻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辽宁省桓仁地区利用沼泽地开发种稻覆膜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模式的生产效益;分析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已垦沼泽地种稻缺磷发僵原因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有沼泽地与沼泽化湿地 2 0 6 .7万 hm2 ,其中 ,已垦沼泽地为 10 0万 hm2。 80年代沼泽地与沼泽化湿地部分开发种稻 ,其产量和效益比豆麦玉米等旱作农业明显提高 ,面积发展较快 ,但沼泽地种稻存在僵苗现象 ,严重影响了产量。在“八五”和“九五”期间 ,已垦沼泽地种稻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 ,进行了沼泽地大面积开发种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结果认为 ,水稻僵苗是土壤养分环境障碍所致 ,大体可分为缺素与中毒两大类 ,缺素有缺磷、缺钾、缺锌、缺锰、缺铜等症 ,中毒有铁中毒与硫化氢中毒等症。三江平原已垦沼泽地种稻以缺磷发僵为主…  相似文献   

18.
种稻是东北西部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稻田养鱼则进一步提高了种稻开发的综合效益 ,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渔业 (农业 )模式 ,本文以吉林西部大安市叉干镇试验区为例 ,介绍盐碱地稻田养鱼的技术措施。1 压碱降盐试验地块为重度盐碱地 ,0~ 3 0cm土层含盐量 7~ 1 3 g/kg ,pH值 8~ 1 0 ,属苏打型盐碱土。自然条件下无法种稻与养鱼 ,必须降碱脱盐 ,以适应稻鱼生理与生态需要 ,试验中主要采用泡田冲洗的方法 ,效果较好。养鱼田块均实行秋翻 ,耕层深度增加到 2 2~2 5cm ,以提高土壤渗透能力和盐碱淋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东营市自从1963年开始实施改碱种稻 ,到1990年改碱种稻面积已达到2.3万hm2。1992年黄河断流时间比1991年延长近2个月 ,而当时稻田配套工程是按黄河水正常供水设计的 ,水库蓄水量又不足 ,无法满足水稻生长用水的需要。约2万hm2的水稻因缺水受干旱危害 ,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恢复和发展东营市的水稻生产 ,从1993年起我们根据黄河水的丰枯期、自然降雨与水稻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黄河中下游节水种稻新技术 ,提出了汛期种稻技术。1995年该技术在东营市垦利县水稻农场示范134…  相似文献   

20.
余国良 《中国稻米》2011,17(4):71-73
充分利用土地和自然生态资源,选择高产、优质、高效品种,探索适合当地的种植模式,是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杂交稻制种-糯玉米-莴苣"栽培模式与建宁当地传统的制一季种子和"早稻制种-晚季种稻"栽培模式相比,充分利用了水热资源和土地生态资源,并因水旱轮作改善了农田生态和土壤环境,每hm2产值也分别增加29640元和28 2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