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白山北坡访花食蚜蝇的种类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06年6~9月,对长白山北坡访花食蚜蝇种类与时空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采集到的访花食蚜蝇经鉴定共42种,隶属2亚科加属,其中23种为吉林省新记录种,隶属2亚科15属.分析了访花食蚜蝇在长白山北坡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分布规律,其中物种数的垂直分布为<岳桦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人工植物花园>针叶林带=苔原带,不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或递减;优势物种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呈正态分布.季节分布表现为物种数在不同垂直带内高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8种优势访花食蚜蝇访问植物的种类随季节的变化大致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
对民勤天然柠条群落进行野外调查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民勤天然柠条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主要物种为小灌木,伴有少量的1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优势种柠条的重要值远高于其他伴生种,唐古特白刺、泡泡刺为天然柠条群落的主要伴生种;柠条种群及主要伴生种群大多呈集群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设置30个草本植物样地,利用双向聚类分析(TWINSPAN)与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地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探讨物种分布、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地共记录草本植物90种,隶属43科82属,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优势度最高(总重要值为3.730);30个样地群落可划分为6类群丛,空心莲子草+车轴草群丛为优势类型;土壤pH值与硝态氮是决定草本物种分布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导性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值和硝态氮均呈密切正相关,物种均匀度指数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密切负相关。研究表明,应合理施肥并加强入侵生物防治力度,以提高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原始林的径级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原始林的径级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次生林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陇山林区的锐齿栎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测设面积为100m×100m的样地,运用样地每木定位调查和小样方调查方法,统计分析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和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并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数量,计算各林层的多样性指数。【结果】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主要伴生树种有鹅耳枥、地锦槭、光叶泡花树、鄂椴等;林分直径结构为典型的倒J型分布,锐齿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该群落乔木层容纳物种数53种,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别为3.130,0.955和0.063;灌木层有物种数46种,Shannon-Wiener指数1.395,优势度指数0.547,Pielou均匀度指数0.462;草本层共有物种数58种,Shannon-Wiener指数1.899,优势度指数0.358,Pielou均匀度指数0.653。【结论】小陇山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径级结构呈典型异龄林特征,群落中乔木层树种多样性较高,树种分布均匀且优势树种集中性低;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低,物种分布不均匀且优势树种集中性高。  相似文献   

5.
以侵蚀环境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撂荒后植物种群生态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退耕撂荒后植被演替恢复过程可划分为:先锋植物物种期(1~5 a),物种渐繁荣期(6~8 a),物种鼎盛期(9~13a),物种准稳定期(13~20 a)、物种相对稳定期(20~30 a)和灌木先锋物种入侵期(30~50 a)。其中先锋植物物种期以茵陈蒿、苦买菜、猪毛菜为关键种;物种渐繁荣期以委陵菜、阿尔泰狗哇花和隐子草为关键种;物种鼎盛期多物种共存,关键种不明显;物种准稳定期以长芒草、铁杆蒿和达乌里胡枝子为关键种;物种相对稳定期以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为关键种;灌木先锋物种主要有杠柳、木本铁线莲、绣线菊等。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先锋植物物种在演替初期先增多,而后逐渐减少,到演替中后期时演变为偶见种或从群落中基本消失;而一些过渡指示物种,其地上生物量大多呈升——降的变化趋势;群落稳定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呈持续增大的演变趋势,它们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大。而演替中的过渡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的演变趋势为单峰曲线,它们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升到降的演变过程。同时,退耕撂荒地植被演替中,大多数先锋植物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布范围较小,是生态特化种;但优势先锋植物,生态位宽度却较大,分布范围极广,是生态泛化种。与之相对应的演替中后期过渡优势种或稳定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则较窄,分布范围不及优势先锋植物,是生态相对泛化种。退耕撂荒地植被演替中植物种群的替代是通过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坝王岭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海南省坝王岭海拔600-1300m的山地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70个样方的叠加和群落重构资料,采胜7个测度公式,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坝王岭山地雨林的物种随海拔的变化而呈规律性豪华略物种的重要值小,但优势科,属,种,仍然明显,大多数优势种群呈集群分布,只有少数几个显度很大的种群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相似文献   

8.
选取10个400 m2样方对神农架亚高山杜鹃(Rhododendron)种群进行森林群落学调查,对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植物区系、生活型等进行了分析。样方平均物种丰富度是乔木层9种,灌木层18种,草本层22种,平均物种总数是44种。杜鹃的优势度随着海拔升高显著升高,并与冷杉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杜鹃重要值与乔木层多样性显著负相关。枯立木、倒木的存在促进了森林的更新过程。人为干扰造成了群落生物多样性的波动,一种情况是促进阳性物种与阴性物种交错混杂而增加多样性,另一种情形是杜鹃迅速发展成为单优群落而使物种多样性降低。植物区系北温带属性显著。温带分布属数84属,占样地属数的76.4%,其中北温带分布的属达到54个属,占49.1%。随着海拔的升高,世界广布种比率升高,热带分布减少,特有属数量也减少。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最大的分别是杜鹃、神农箭竹和膨囊苔草。蔷薇科在木本植物中有最大的优势度,草本植物中最大的优势科是菊科。杜鹃种群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冷杉种群属于增长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植物物种或类群(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与稀有种)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性。通过对不同物种或类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物种共存机制。【方法】基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样地,通过点格局分析等方法,对24种植物和不同类群的径级结构以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15种植物以及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为小径级个体居多的“L”型分布,3种植物为单柱型分布,3种植物为间歇型分布,3种植物和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为近似正态分布;(2)多数物种(21/24)或类群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并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3)优势种与偶见种、稀有种均呈负的空间关联,常见种与其他类群以正的空间关联为主,24种植物对其他类群也以正的空间关联为主。【结论】群落中多数物种和类群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同时生态位分化减弱了物种或类群之间的竞争,在其共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群落暂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图3表3参33  相似文献   

10.
研究秦岭太白山区域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对海拔的响应,可为天然林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分析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各层次的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并针对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所在海拔因子的关系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共有123种植物,巴山冷杉为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高达64.95%,乔木物种构成比较单一;灌木层共有41个物种,其中秦岭箭竹重要值高达32.39%,为灌木层主要优势种;草本层的物种多达77种,呈随机分布,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群落中各层次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高于木本层。随着海拔的升高,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动幅度较大,而草本层多呈平缓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 500 m处有最大值,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2 886 m处达到最大值。秦岭太白山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的自我更新演替能力较差,呈衰退状态。海拔对林下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且对灌木层的影响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11.
粤北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群结构与格局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粤北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2 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乔木层优势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生态位特征,探讨群落结构和动态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该群落主要优势种为米锥Castanopsis carlesii,乔木层优势树种径级结构为"L"型,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2)结合垂直分布型结构与生态位宽度分析,可知群落中米锥、荷木Schima superba等占据资源位较多,个体数量及幼苗储备丰富,对资源的竞争力最大;鸭公青Neolitsea chuii及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a等次之,尾尖叶柃Eurya acuminata对资源的利用和竞争力最差;(3)应用方差均值比、Lloyd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以及负二项分布指数对优势种群进行格局分析,各种群整体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随着径阶增加,种群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这既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也与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干扰模式(未择伐、择伐)下紫椴次生林中枯立木和活立木的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林分生长状态、演替过程以及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紫椴次生林的生长、保护以及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活立木、枯立木物种组成、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结果(1)在择伐林分中,紫椴和色木槭以及其他活立木占优势地位的树种在枯立木中也同样占优势地位,而未择伐林分中,紫椴在活立木和枯立木中占优势,但色木槭只在活立木中占优势,枯立木中并不多见。(2)两个林分中小径阶的活立木和枯立木均占优势,径阶结构均大致呈倒J型。两个林分活立木高度级结构大致呈左偏山峰状,而枯立木大致呈倒J型,小个体枯立木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可以分析出两个林分枯立木形成主要的原因是林木间竞争。(3)由空间结构参数三元分析可知,两个林分中呈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占优势的活立木较多。而大多数枯立木处于随机分布、劣势状态,且周围林木均为其他树种或仅有1株为同树种。(4)通过枯立木结构参数四元分布可知,两个林分枯立木总体呈现随机分布,具有很强的种间混交,且大小分化很明显。四元分布能反映出该状态下的枯立木周围存在3 ~ 4株活立木。【结论】 以上信息进一步说明林木种间竞争是该种林分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分析了2种紫椴次生林活立木及枯立木空间结构及数量特征,不仅可以探究该类型次生林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也为其保护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玉山信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175科643属1 241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68科628属1 223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4科,单、寡种属共596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59科,世界分布科51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  相似文献   

14.
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区的种子植物共计156科610属1 32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51科600属1 315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6科,单、寡种属共554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居多,共68科;其次是世界分布科,共29科。在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说明该区的植物区系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7年5月和10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大连湾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共有甲壳类10种,其中虾类5种,蟹类5种;春季甲壳类资源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分别为41.62 kg/km2、2117 ind./km2,秋季分别为404.18 kg/km2、67 333 ind./km2;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秋两季优势种无共有种.研究表明:大连湾甲壳类资源生物量、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格局表现为湾口和湾内空间异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部分优势种在湾口海域聚集造成的;大连湾甲壳类群落结构表现出种类组成较稳定、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异质性高的态势,主要是由于港口航运对甲壳类群落的扰动及水环境的污染所致.应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控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对崎峰茶金矿废弃地破坏区自然恢复植被及周边未破坏区自然植被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原理,为废弃地植被修复的植物材料和群落配置模式提供建议。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研究地植被物种总计134种,隶属53科104属,均为乡土物种。其中破坏区自然恢复植被处于次生演替初期,总计物种55种;菊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唇形科等优势科草本对不良生境具较强抗性和适应性。未破坏区自然林是植被修复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总计物种88种,与破坏区物种构成具较大差异;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毛茛科、桦木科等;乔、灌层优势种分布的海拔梯度格局较为显著,乔木层优势种为蒙古栎、山杨等,灌木层优势种为六道木、小花溲疏、毛榛、卵叶鼠李、山杏等。稳定度指数法评价筛选出的13个典型原生植物群落对破坏区植被恢复的群落配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明山森林公园鸟类群落生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省杭州市郊东明山森林公园3种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公署及周边地区鸟类群落的主要鸟类共计27种,其中优势种5种,占18.52%,根据鸟类生境的分布系数分析。广性分布型有4种,占14.81%,中性分布型有23种,占85.19%。不同生境内鸟类群落的种类数目和群体密度存在着差异,各种鸟类分布群在鸟类群落内比例随栖息地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由于这些不同导致鸟类群落的相应参数的不同。表4参9  相似文献   

18.
李海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45-3049
按《世界鸟类分类及分布名录》的分类体系,调查统计四川省雷波县豆沙溪沟流域水电规划区鸟类的组成、区系状况、居留性质、珍稀鸟类以及分布情况.对该区域进行调查统计得鸟类11目31科87种,其中留鸟60种、夏候鸟20种、冬候鸟3种及旅鸟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繁殖鸟类占该区域鸟类的91.95%,成为该区域鸟类组成中的主要优势类群,该区域内植被划分为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低山灌草丛、农耕地植被及河流湿地5个类型,繁殖鸟类在各植被类型中仍然占据主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锥栗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200m2标准样地调查,研究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锥栗群落各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乔木层的10个优势种群中,除马尾松符合随机分布外,其它种群均符合聚集分布;灌木层的10个优势种群均符合聚集分布;草本层和藤本植物的大部分种群均符合聚集分布,少有随机分布 这主要与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完备的物种名录对于理解区域性鸟类多样性是比不可少的。该研究基于大量的文献记载,对江西鸟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本研究共记录江西鸟类21目74科246属536种,其中雀形目物种占48.7%,鸻形目物种占12.3%;濒危物种有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2种。区系分析表明,江西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47.7%),分布型以东洋型为主;江西留鸟以东洋界为主。另外,该研究对某些物种的分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