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旧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腾  李昂  陈枝华 《中国家禽》2002,24(21):40-42
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uckling)又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新鸭病和鸭疫综合症,曾因误认为由巴氏杆菌引起而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1—8周龄(尤其2—3周龄)的雏禽易感,1周龄以内的雏禽因有母源抗体而很少发病,种鸭及成年蛋鸭不易感。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于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潜伏期24、48小时。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一般情况下,本病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雏鹅,尤以2~3周龄雏鸭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少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迟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又名鸭疫综合征等,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日龄的鸭,但以2-6周龄雏鸭或中鸭多发。  相似文献   

12.
张展 《兽医导刊》2008,(2):19-20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病原为I型鸭肝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主要感染三周龄以内的雏鸭,其中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山东畜牧兽医》2012,33(5):103-104
1流行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巴氏杆菌。该病是危害养鸭业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李军 《草业与畜牧》2010,(4):43-43,5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1基本要点1.1雏鸭的适宜温度。雏鸭对温度比较敏感,特别第1~2d,雏鸭喜温贪睡,保温伞下的温度不能低于32℃。同时要提高室内温度,可以参考表1的标准来控制温度。3d以后,主要观察雏鸭的动态,据情调节温度。表1番鸭育雏的适宜温度℃周龄保温伞下温度室内...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h。  相似文献   

1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19.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或鸭败血症,2~8周龄的鸭容易感染,其中以2~3周龄雏鸭最容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生。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由于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粗放,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并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